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二章应力分析.pdf_第1页
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二章应力分析.pdf_第2页
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二章应力分析.pdf_第3页
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二章应力分析.pdf_第4页
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二章应力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第二章 应力分析应力分析 研究弹性力学问题要从三方面规律 条件 平衡 几何 物理来建立 本章就是研 究第一个规律 平衡规律 第 1 节 内力和外力第 1 节 内力和外力 1 1 外力 外力 物体承受外因而导致变形 外因可以是热力作用 化学力作用 电磁力作用和机械 力作用 另一方面从量纲分类 外力主要为体积力和表面积力 我们讨论的外力是属于 机械力中的体力和面力的范围 1 外部体力 作用在物体单位体积 质量 上的力如重力 惯性力 量纲 力 长度 3 求 V 中任意点 P 上承受体力采用极限方法 kZjYiXkfjfifeff V F zyxii V lim 0 其中 zyx fff 为沿三个坐标轴分量 2 外部面力 作用在物体外部表面力 如静水压力 土压力等 量纲 力 长度 2 求物体表面上任意一点 P 上受面力仍采用极限方法 kZjYiXkFjFiFeF S F P zyxii S lim 0 1 2 内力 内力 物体内部抵抗外力而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在材力和结力中以N M Q形式 出现 但在弹力中以应力来描述 P X1 X3 X2 V F P X1 X3 X2 S F 2 第 2 节 应力和应力张量第 2 节 应力和应力张量 2 1 应力应力 当变形体受外力作用时 要发生变形 同时引起物体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作用力 抵 抗力 内力 为了描述物体内任意点 P 的内力可采取如下方法 过 P 点设一个截面 S 将 V 分为两部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部分 V S 外法线 n 合力 F 另一部分 V S 外法线 n 合力 F 截面上的合力 0 FF 或 FF 截面上P点上的内力情况 在V 上S面围绕P点取 S S上合力为F 应力矢量 作用在V S F t S n lim 0 应力矢量与P点位置有关 与截面方向 n 方向 有关 应力矢量具有 一个方向性 量纲为力 长度 2 取V 00 limlimn SS n t S F S F t 作用在V 上 当P点的截面与坐标面平行时 i en in tt 定理定理 2 1 过P点以n 为单位外法线截面上的应力矢量 n t 是作用在通过P点坐标平 面的应力矢量 1 x tt 2 y tt 3 z tt 的线性函数 其系数是n 的方向余弦 F F n n V V S S F n S P V 3 lnn x 1 mnn y 2 nnn z 3 即 ntmtltntntntntt zyxiin 3 3 2 2 1 1 1 SnPBCSABC 32 SnPABSnPAC 0 VfStSt iin 而 SnStt iiii 代入上式 并忽略高阶微量 0 SntSt iin 或 iin tnt 展开为 3 3 2 2 1 1 ntntntt n 或 ntmtltt zyxn 2 1 应力张量应力张量 每个坐标面上的应力矢量又可以沿三个坐标面分解三个分量 比如坐标面法线为x1 jijzxzyxyxxxx eeeeeeett 313212111 1 x2 x3 x1 t n t 3 t 2 t 1 f n P C B A t 1 x1 x x3 z x2 y 11 12 13 4 沿三个坐标面的应力矢量 i t 由九个元素 分量 表示 这九个分量组成一个二阶张量 zzyzx yzyyx xzxyx zzzyzx yzyyyx xzxyxx 333231 232221 131211 这九个分量的两个下标 第一个表示应力矢量作用面的法线方向 第二个下标表示 应力矢量的分量的方向 应力分量的正负 在正面上应力分量指向坐标正向为正 反之为负 在负面上的应 力分量指向坐标负向为正 反之为负 下面说明一下 为张量 neeenenentnt jiijkkjkiijkjijiiin 用商法则可知 nt n 柯西公式 柯西公式 Canchy formula 由商法则可知 jiij ee 为一二阶张量 斜面上的应力矢量 n t 沿正交坐标系分解 iin ett 根据柯西公式 ijijjijin enennt 斜面上的应力矢量沿正交坐标系分量 jiji nt 定理定理 2 2 作用在过P点任一截面的应力矢量完全由该点的应力张量线性表出 柯西公式表示了应力张量与任一斜面上应力矢量关系 n t 且 n t 是以三 个坐标分量表示 应力矢量也可沿斜面法向n 和切向分解 法向应力 n nn nzxyzxyzyxjijinn iinnnn nlmnlmnmlnnnnnt ennn 222 222 5 iiniiiniiniinn entenetett 222 22 2 2 22 niinnii nijijniiiiniiniiiniini t tt t nnt tnnntt tntnt 2 2 2 jiijiinn nnttt 作业 1 在物体中一点P的应力张量为 504 030 401 求 1 过P点且外法 线为 321 2 1 2 1 2 1 eeen 的面上的应力矢量 n t 2 nt 的大小 3 nt 与n 的夹角 4 求 n t 的法向分量 n 5 切向分量 n 2 在P点两斜面法线向量 1 n 和 2 n 证 12 21 ntnt nn 用指标符号证 1 n t 2 n 第 3 节 应力分量转换公式 第 3 节 应力分量转换公式 当物体受外力作用下 其内力和变形也是一定的 但这些物理量随着选取的直角坐 标系不同他们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但不同坐标下它们 分量 之间转换应遵循一定的规 律 3 1 两个不同直角坐标系基向量的转换 两个不同直角坐标系基向量的转换 1 n 2 n t 6 旧 第一个直角坐标系 i x i e 3 2 1 i 新 第二个直角坐标系 i x i e 3 2 1 i 1 ii ee 新坐标基矢量由旧坐标基矢量表示 3 3 2 2 1 1 eQeQeQeQe iii j ji i 两边点积 k e ki jk ji ki QQee cos jiji ji xxeeQ i e 与 j e 的方向余弦 共有九个元素 九个元素用矩阵表示 QQ ji 则新坐标基矢量用旧基矢量表示 eQe 同理旧坐标基矢量用新坐标基矢量表示 j ij i eQe cos jiji ij xxeeQ 注意 TT jiij QQQ 旧坐标基矢量用基矢量新表示 eQe T 3 2 矢量 向量 的坐标转换矢量 向量 的坐标转换 jjii exexr i ij jiij xQeexx x3 x1 x2 x 1 x 2 x 3 1 e 3 e 2 e 1 e 2 e 3 e x3 x2 x1 r 7 j i j ijji xQeexx 用矩阵表示 3 2 1 332313 322212 312111 3 2 1 x x x QQQ QQQ QQQ x x x xQx xQx T 3 3 应力 二阶 张量的坐标变换应力 二阶 张量的坐标变换 lk lk jiij eeee lkjlik ij QQ ki kjkiji QQ QQQQ TT jllkik T QQ 3 4 笛卡尔张量定义一般式笛卡尔张量定义一般式 如物理量 sji sji sjisij eeeTeeeTT 两个不同笛直坐标下表示 满足 sij ssjji isji TQQQT 则 T 为r阶张量 第第4节 主应力和应力主方向 应力张量的不变量节 主应力和应力主方向 应力张量的不变量 由柯西公式 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 或 i t 在 i x笛卡尔坐标系中 则任何n 方向 的应力矢量 n t ntnt iin iie nn jiji et 而 snett NNiin ijijii enet 8 这里 0 sn 1 ssnn 随着 n 变化 n t 也变化 但肯定存在一个 n 使 0 即 iiiin tnennt ijijii enen 采用指标符号 jiji nn 或 0 ijij nn 展开 0 313212111 nnn 0 323222121 nnn 1 0 333232131 nnn 1 iin n 即 i n 不全为零 0 332313 322212 312111 有关 的三次方程 0 23 2 其中 yyxii 332211 应力的第一不变 量 1113 3133 3332 2322 2221 1211 2 1 ijijjjii 应力的第二不变 量 321kjiijk e 333231 232221 131211 应力的第三不变量 由 2 求出 的三根分别为 321 代回 2 式 0 321 9 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 321 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 233221 应力张量第三不变量 321 求出主应力后 k 代回 1 并注意n 的三个方向余弦 1 iin n 可决定每个主应力 k 的主方向 k n 3 2 1 kkk nnn 几点说明 1 因为由线性代数知实对称阵的特征值为实数 三个主应力均为实数 且 321 时 133221 nnnnnn 2 当有一个重根时 如 321 则与 3 n 垂直平面内任何方向均为主应力 为 21 3 当 321 任意方向均为主方向 称为球形应力或静水应力状态 第第5节 最大正应力和剪应力节 最大正应力和剪应力 5 1 最大正应力最大正应力 一点P的三个主应力 321 N max 1 N min 可以取 i x轴为主轴 则 333222111 eeeeee 任意n 的应力矢量 nt n n 为斜面的单位法向量 ijjinN nnnnnt 当ji 时 0 ij 3 2 32 2 21 2 133 2 322 2 211 2 1 nnnnnn N 332 2 231 2 13 131 2 321 2 21 nn nn N N 13 N 5 2 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 10 2 2 2 NnN t 2 2 nnN t 2 2 2 jiijiinn nnttt jiji nt 0 ij 当ji 22 3 2 3 2 2 2 21 2 1 2 3 2 3 2 2 2 2 2 1 2 1 2 nnnnnn N 1 iin n 条件驻值问题 引入拉氏乘子 1 2 iiN nnF 0 0 0 0 3 2 1 F n F n F n F 求出 n 最大的方向 2 1 min max 31 max 在 1 3 平面内与 1 和 3 成 45角 莫尔园 第第6节 应力张量的分解节 应力张量的分解 jiijiijiijijii jiijijijjiij eeseeeeee eeee 000 00 max 1 2 3 min 11 3 1 3 1 3322110 ii ijijij s 0 SI 0 I 0 为应力球张量 S为应力偏斜张量 应力球张量I 0 是一种平均的等向应力状态 均匀拉压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 它引起体积膨胀 或收缩 实验证明 对于金属等材料 体积膨胀基本是纯弹性的 应力偏斜张量S表示 实际应力状态减去应力球形张量 了材料的形状畸变 而实验证 明塑性变形基本是畸变变形 所以S在塑性力学中非常重要 第第7节 平衡微分方程 力的边界条件节 平衡微分方程 力的边界条件 2 6节较系统 不同侧面 讨论了一点应力张量 状态 这一节将讨论 应力 面力 体力 F f 外力 之间的关系 平衡微分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 7 1平衡微分方程平衡微分方程f 当变形体受外力作用包括体力和面力 研究某点 P 的f 之间关系 取有限变形体 V 考虑有限变形体总平衡 合力 0 dStdVf S n V 或 0 SV dSndVf 将面积分转化为体积分将面积分转化为体积分 利用高斯定理 0 VV dVdVf f F x1 x3 x2 o 12 即 00 fdVf V 在 V 上 对任意体积 0 f 平衡微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 用指标符号写 0 iiikki j j efee x e 或 0 iii j ji efe x 除了合力等于零外 有限体还需对任意点取力矩为零 力矩平衡 有限变形体V对坐标原点o取矩 0 S n V dStrdVfr 而 SS iiii S n dStrndStnrdStr 利用高斯定理 SV iiii dStrdStrn 则力矩平衡方程 0 dVtrtrfr ii V ii f F x1 x3 x2 r o 13 或 0 dVtrftr ii V ii 而 0 fft ii 所以 0 dVtr ii V 0 ii tr ikik i kk i i kk ee x ex r x r exr 0 iiii tetr 0 321122133113223 eeeeeee kijkijjiji 得 jiij 剪应力互等 7 2 力的边界条件力的边界条件 在斜面上 jiji n nt nt 应用在边界上 jijii iiiin nFX eXeFFt 31211111 nml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