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初考试卷语文科(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一、积累与运用(6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嗟( )悼 瑕c ( ) 破f ( )沉舟 din( ) 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b.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c. 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 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d. 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3根据意思写成语。(6分)(1)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_(2)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_(3)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_(4)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肤浅。_(5) 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_(6)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_4陶渊明,著名_诗人,世称“_”。 (2分)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 (2)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_ , 。”(3)短歌行中以“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则何如?(5)不违农时,_;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_。(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7)君子生(xng)非异也,_。(8)故不积跬步,_; _,无以成江海。(9)_,金石可镂。6.选择题(12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又前而为歌曰 乃朝服,设九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使使以闻大王 箕踞以骂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皆白衣冠以送之a. b. c.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沛公军霸上常以身翼蔽沛公范增数目项王籍吏民,封府库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拔剑撞而破之a/ b/c/ d/(3)比较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终不察夫民心 b不吾知其亦已兮悔相道之不察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c虽九死其犹未悔 d余独好修以为常悔相道之不察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4)下列加点的“于”的用法、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5)下面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死生亦大矣齐彭殇为妄 放浪形骸之外不能喻之于怀 其致一也悟言一室之内a./ b./ c./ 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古代又称他为“王右军”。b.兰亭集序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c.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叹。d.文章写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文简意丰,所以,是“序文”中的佳作。7.翻译句子(9分)(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_(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_(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分)_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1分)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_ _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_ _ 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须,未必不自悟也。”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晚岁以书讲学,期以世道之重。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纵c或未可与语,则不发 发:发放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弃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组是( )(3分)哀毁如成人 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益严规矩 整襟正卧而卒 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对方自己体悟。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3分)_ (2)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3分) _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另一种呼唤黄晓萍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皱褶如破箐冷流”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汨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淳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注:箐(qng ):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钟馗虽相貌丑陋,但他丑得有正气,为百姓镇邪避妖打鬼,百姓喜欢的是他刚直不阿的一身正气。b屈原沱的传说表明屈原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秭归百姓喜欢的是他的淳朴正直。c屈原是一位伟人,其形象难免会被世人美化神化,文章暗含了对神化屈原的文人的不满之情。d屈原令人崇敬,他也是从民间走出去的,文章呼唤屈原应当具有普通人对故乡的亲人的情感。e“另一种呼唤”实质上呼唤的是被文人神化了的屈原向作为民间普通人的屈原的回归、还原。14.文章围绕“呼唤”展开,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4分)_ 15.文章结尾说:“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请结合全文,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_ 四、作文(60分)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这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初升,那片辉煌居然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类文章。准考号_ 班级_ 座号_ 姓名_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初考答题卷语文科(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 15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6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嗟( )悼 瑕c ( ) 破f ( )沉舟 din( ) 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3根据意思写成语。(6分)(1)_(2)_(3)_(4)_(5)_(6)_4陶渊明,著名_诗人,世称“_”。 (2分)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1)荆轲刺秦王 _ , 。 (2)苏轼则云“ _ , 。”(3)短歌行中以“_,_”喻自己。(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则何如?(5)不违农时,_;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_。(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7)君子生(xng)非异也,_。(8)故不积跬步,_; _,无以成江海。(9)_,金石可镂。6.选择题(12分)(1)(2)(3)(4)(5)(6)7.(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_(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_(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分)_8(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_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_ _ 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9101112(1)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3分)_ (2)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3分) _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13()(5分)14.(4分)_ _ 15.(6分)_ 四、作文(60分) 16. 700 800900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初考语文科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6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嗟(ji)悼 瑕c ( 疵 ) 破f ( 釜 )沉舟 din( 掂) 量 2. 答案: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楼市调查”缺谓语“发现”;c项,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应删去“为主轴”;d项,搭配不当,应在“运动持续时间”前加“延长”。3成语。(6分)(1)纷至沓来(2)高山流水(3)高屋建瓴(4)管窥蠡测(5)功亏一篑(6) 比故步自封4陶渊明,著名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2分)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1. (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4)以五十步笑百步(5)谷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善假于物也(8)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9)锲而不舍。6.选择题(12分)(1)答案:c。解析:皆为名词做动词(2)答案:b。解析: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3)答案:b。解析:a项动词,审察,仔细看;形容词,清楚、明白。b项都是助词,用于句中前后两个节拍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c项后悔、反悔;综观全段,“悔”当是“追悔、反思”的意思。诗人前面说“不悔”,后面又说“悔”,看起来矛盾,实际不矛盾,因为“悔”前后意义不同。d项形容词用如名词,作“好”的宾语,表“美好的品德”;动词,整饰。(4)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的“于”均为“在”之意,b项“于”是“对于”的意思。(5)答案:c。 解析:c项分别为判断句/省略句/介宾后置句。(6)答案:d。 解析:作为“序文”的佳作,虽然是用于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但文中通过议论,提出了自己的“生死亦大矣”的生死观,使文章立意高远,不同凡响。7.翻译句子(9分)(1)尽了自己的努力如果不能达到的人 ,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2)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3)何况我和您在江边上捕鱼打柴。8(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9、解析发:启发,阐说。答案c10、解析表现他对母亲感情深。表现他的博学。表现他重视习武。答案d11、解析 “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说”的说法不合文意,因为第二段有“闻新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理解为“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答案b12、答案(1)(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了他。 (2)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参考译文陆九龄,字子寿。九龄的父亲陆贺,凭借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生有六个孩子,九龄是他的第五个孩子。陆九龄年幼时聪颖端重,十岁时母亲去世,九龄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年龄大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只有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听说新来的博士学习黄老之术,不遵循礼法,陆九龄感慨叹息说:“这不是我乐意学的。”于是就回家,跟着父亲兄长更加努力地讲学。这个时期,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了他。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都很熟悉。陆九龄性格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陆九龄为学录。在乾道五年中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亲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学生大多不乐意。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法度。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年岁不好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等到了兴国,兴国地临大江,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九龄不因为职位闲淡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随时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要面对很多人一样,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追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章法。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职,家里的礼节像朝廷里一样严格。他忠诚恭敬友善平易,乡人受到教化,都敬顺兄长。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难用话语争辩的情况,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广汉张栻和陆九龄不相识,晚年靠着读书讲学,期待着好的世道能重来。吕祖谦经常称赞陆九龄说:“志向远大,脚踏实地。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即使站在万人的表彰面前也于心不安。他听取并且观察,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坦极精粹的境地,不敢放弃。”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13. 答案:cd。思路解析:c项,“文章暗含了对神化屈原的文人的不满之情”属于架空分析,于文无据。d项,“呼唤屈原应当具有普通人对故乡的亲人的情感”,屈原本身就对故乡亲人充满思念之情。14.思路解析:这是一篇文化散文,“呼唤”是贯串全文的情感线索。从文章的首段两幅画像到文中对屈原气节品格的分析,以及后面对秭归风物人情、传说故事的描写,都围绕这两个字。答案:提及两幅人物画,引出呼唤的对象屈原。叙写文人对屈原的呼唤,将屈原的气节化为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力量的源泉。通过对屈原故乡的踏访和传说的描写,写出百姓和亲人对屈原的呼唤,还原了屈原的人性美和人情美。15思路解析:这句话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十分明确,关键在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最好”。允许不同的看法,但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答案:回归民间,还原为一个普通人,才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屈原这样的伟人应该走下神坛、回归民间的愿望。(评价示例)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伟人有其伟大的地方,但是伟人也是人,也有亲人、朋友,回归民间、回归人性的本真是人的正常需求,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如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亦可)四、作文(60分)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这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初升,那片辉煌居然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类文章。【审题指导】解读提示语。本题至少提示我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文体。“刹那间”提示要写事件或片断,主要表达方式应该是叙事和描写。 “发现”又要求在叙事中有简短的议论或抒情。因此这个题目适合写记叙文或叙事散文。二是题材。你可以写班级表演、书海徜徉、亲友送别、朝阳初升、误会磨擦当然,最好还是顺着作文的提示语打开自己的题材库,避免在题材上与其它同学撞车,如看到提示语中的“班级表演”,你是否想到了一次竞选,一个发言,一场辩论,值日的风波,做弊的误会,师生的对话?写好顿悟。因为是“刹那间”的发现,所以,能否把你的“顿悟”表现出来,就成了本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点。而顿悟,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理由。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细节,一段回忆,一个联想等。有了这些触发点,顿悟才会使人信服,不会让人觉得假。在叙事中,就要有意识地选择好角度,为后面的“顿悟”埋下伏笔。而后直接表现“顿悟”的议论或抒情部分,宜简短,不能拖泥带水;宜明确,不能含蓄晦涩。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在草稿纸或在头脑中对题目进行一下改装:在“自我”前加上一个词,这样会让题目要求更明确,主题更清晰,内容更具体。可以这样填充:发现了进取的自我,发现了娇气的自我,发现了勇敢的自我,发现了懦弱的自我,发现了细心的自我,发现了出众的自我因为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来填充的,这样写起来可能会更有感觉。发现自我,就是要写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现。【例文展示】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望着远处的马路,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流。这些,流露出多么繁华的气息。唯有那幽暗的路灯略显现出“悄怆幽邃”。 独自一人坐在窗边埋头写着作业,想想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笔在手中来回的摇曳。独处一室的我略显有孤独之感,陪伴我的只有那腰背弯曲的黑影。 初三了,三年来,我到底学会了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