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各种种电电脑脑配配件件品品牌牌介介绍绍 intelintel系系列列 Celeron Celeron 赛赛扬扬 PentiumPentium 奔奔腾腾 CoreCore 酷酷睿睿 AtomAtom 凌凌动动 型号插槽类型主频最大睿频外频倍频核心数量包装 Intel 酷睿i7 2600KLGA 1155 3 4GHz 3 8GHz 100MHz 34倍 四核心 散 台 Intel 奔腾 G630LGA 11552 7GHz 100MHz27倍 奔腾双核 散 台 ntel 酷睿 i5 2400 线程数一级缓存 二级缓存 三级缓存 核心代号架构总线类型总线频率 八线程4 64KB4 256KB8MBSandy BridgeSandy BridgeDMI总线 5 0GT s 双线程3MBSandy BridgeDMI总线5 0GT s intelintel系系列列 Celeron Celeron 赛赛扬扬 PentiumPentium 奔奔腾腾 CoreCore 酷酷睿睿 AtomAtom 凌凌动动 工艺热设计功耗内核电压 支持最大内存内存控制器超线程技术位数 32纳米 95W 1 2V 32GB 双通道DDR3 1066 1333 支持64 32纳米65W32GBDDR3 1066 不支持64 指令集 MMX SSE 1 2 3 3S 4 1 4 2 EM64T VT x AES AVX SSE4 1 4 2 AMDAMD CPUCPU 闪闪龙龙 Sempron Sempron 速速龙龙 Athlon Athlon 羿羿龙龙 Phenom Phenom 锐锐龙龙 Turion Turion 型号插槽类型主频最大睿频外频倍频核心数量包装线程数 amd e3501 6GHz双核 一级缓存 二级缓存 三级缓存 核心代号 架构总线类型总线频率工艺热设计功耗 128KB 21MB18W AMDAMD CPUCPU 闪闪龙龙 Sempron Sempron 速速龙龙 Athlon Athlon 羿羿龙龙 Phenom Phenom 锐锐龙龙 Turion Turion 内核电压 支持最大内存内存控制器 超线程技术 位数指令集 笔记本集成的GPU HD6310 时钟频率492MHz 支持DIRECTX 11 集成的GPU HD6310 时钟频率492MHz 支持DIRECTX 11 型号显卡类型显卡芯片显存容量显存类型显存位宽 AMD Radeon HD 6470M独立显卡AMD Radeon HD 6470M1GBDDR3 64bit 流处理器数量DirectX适用机型上市时间工艺价格评论 16011 笔记本2011 40nm中低端 什么是总线 微机中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 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 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 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 而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 用于插件板一级 的互连 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 微机作为一种设备 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 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什么是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 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 但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误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外频的另一个名称 我们所说的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连接的速度 这个 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 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 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 即数据带宽 总线频率 数据位 宽 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 333MHz 400MHz 533MHz 800MHz 1066MHz 1333MHz几种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 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 更能充分发 挥出CPU的功能 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 运算速度提高很快 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 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 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 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 通常用FSB表示 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选购主板和CPU时 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 一般来说 如果CPU不超频 那么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 如 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 系统就无法工作 也就是说 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 系统才能工作 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 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 CPU就可以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 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 并和南桥芯片连接 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 FSB 连接到北桥芯片 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 显卡交换数据 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 据的最主要通道 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 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 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 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 宽度和传输频率 即数据带宽 总线频率 数据位宽 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 333MHz 400MHz 533MHz 800MHz几种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 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 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 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 运算速度提高很快 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 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 CPU 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 成为系统瓶颈 显然同等条件下 前端总线越快 系统性能越好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 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 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也就是说 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 而100MHz前端总线指 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 64bit 6400Mbit s 800MByte s 1Byte 8bit CPU 什么是CPU主频 在电子技术中 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 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 而将在单位时间 如1秒 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 包括脉冲信号 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 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 赫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 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 f 表示 其相应的单位有 Hz 赫 kHz 千赫 MHz 兆赫 GHz 吉赫 其中1GHz 1000MHz 1MHz 1000kHz 1kHz 1000Hz 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 s 秒 ms 毫秒 s 微秒 ns 纳秒 其中 1s 1000ms 1 ms 1000 s 1 s 1000ns CPU的主频 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 CPU Clock Speed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 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 CPU的主频 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 其 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 的数值关系 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缓存 指令集 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 所以在一定情况下 很可能会出现主频 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 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 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 值的方式来命名 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 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 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 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 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 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 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 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 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 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 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 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 各 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 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 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 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 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 这样才能减小导 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 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 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CPU 什么是CPU主频 在电子技术中 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 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 而将在单位时间 如1秒 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 包括脉冲信号 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 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 赫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 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 f 表示 其相应的单位有 Hz 赫 kHz 千赫 MHz 兆赫 GHz 吉赫 其中1GHz 1000MHz 1MHz 1000kHz 1kHz 1000Hz 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 s 秒 ms 毫秒 s 微秒 ns 纳秒 其中 1s 1000ms 1 ms 1000 s 1 s 1000ns CPU的主频 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 CPU Clock Speed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 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 CPU的主频 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 其 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 的数值关系 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缓存 指令集 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 所以在一定情况下 很可能会出现主频 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 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 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 值的方式来命名 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 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 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 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 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 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 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 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 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 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 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 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 各 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 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 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 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 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 这样才能减小导 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 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 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英特尔官方对此技术的解释如下 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 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 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 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 应对复杂应用时 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 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 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 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 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 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又 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通过智能化地加快处理器速度 从而根据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 为高负载任务提升运行主频高达20 以获得最佳性能即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性 能以符合高工作负载的应用需求 通过给人工智能 物理模拟和渲染需求分配多条线程处理 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流畅 更逼真的游戏体验 同时 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技术提 供性能更高 更高效的高速缓存子系统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多线程应用上的性能 简单理解 就是cpu自动超频 降频 i3不支持睿频 i5 i7都支持 英特尔官方对此技术的解释如下 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 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 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 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 应对复杂应用时 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 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 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 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 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 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又 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通过智能化地加快处理器速度 从而根据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 为高负载任务提升运行主频高达20 以获得最佳性能即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性 能以符合高工作负载的应用需求 通过给人工智能 物理模拟和渲染需求分配多条线程处理 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流畅 更逼真的游戏体验 同时 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技术提 供性能更高 更高效的高速缓存子系统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多线程应用上的性能 简单理解 就是cpu自动超频 降频 i3不支持睿频 i5 i7都支持 作者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 单位是MHz 兆赫兹 在早期的电脑中 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 在这种方式下 可 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 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 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 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 计算 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 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 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 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 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倍频与主频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 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 主频 外频 倍频 其关系式 主频 外频 倍频 在486之前 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 而在486出现以后 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 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 备 如插卡 硬盘等 却受到工艺的限制 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 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 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 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 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 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 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 CPU的外频一般是60 66MHz 从Pentium 350开始 CPU外频提高到100MHz 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 由于正常情况下 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 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 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 FSB 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 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 度 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 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 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 其他总线的频率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 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 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 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 于外频 因此采用了QDR Quad Date Rate 技术 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 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 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 率成为外频的2倍 4倍甚至更高 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一个CPU默认的外频只有一个 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外频 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 如果两者不匹配 系统就无法工作 此外 现在CPU的 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 所以超频时经常需要超外频 外频改变后系统很多其他频率也会改变 除了CPU主频外 前端总线频率 PCI等各种接口频率 包 括硬盘接口的频率都会改变 都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当然有些主板可以提供锁定各种接口频率的功能 对成功超频有很大帮助 超频有风险 甚至会损坏计算机硬件 作者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 单位是MHz 兆赫兹 在早期的电脑中 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 在这种方式下 可 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 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 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 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 计算 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 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 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 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 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倍频与主频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 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 主频 外频 倍频 其关系式 主频 外频 倍频 在486之前 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 而在486出现以后 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 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 备 如插卡 硬盘等 却受到工艺的限制 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 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 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 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 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 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 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 CPU的外频一般是60 66MHz 从Pentium 350开始 CPU外频提高到100MHz 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 由于正常情况下 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 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 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 FSB 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 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 度 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 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 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 其他总线的频率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 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 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 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 于外频 因此采用了QDR Quad Date Rate 技术 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 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 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 率成为外频的2倍 4倍甚至更高 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一个CPU默认的外频只有一个 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外频 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 如果两者不匹配 系统就无法工作 此外 现在CPU的 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 所以超频时经常需要超外频 外频改变后系统很多其他频率也会改变 除了CPU主频外 前端总线频率 PCI等各种接口频率 包 括硬盘接口的频率都会改变 都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当然有些主板可以提供锁定各种接口频率的功能 对成功超频有很大帮助 超频有风险 甚至会损坏计算机硬件 作者 CPU的倍频 全称是倍频系数 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 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 简称倍频 理论上倍频是从1 5一直到无限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 倍频是 以0 5为一个间隔单位 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 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 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 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 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 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 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 来无限提升 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 主频 外频 x 倍频 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 当外频不变时 提高倍频 CPU主频也就越高 一个CPU默认的倍频只有一个 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倍频 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 如果两者不匹配 系统就无法工作 此外 现在CPU的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 无法 修改 作者 CPU的倍频 全称是倍频系数 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 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 简称倍频 理论上倍频是从1 5一直到无限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 倍频是 以0 5为一个间隔单位 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 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 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 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 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 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 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 来无限提升 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 主频 外频 x 倍频 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 当外频不变时 提高倍频 CPU主频也就越高 一个CPU默认的倍频只有一个 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倍频 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 如果两者不匹配 系统就无法工作 此外 现在CPU的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 无法 修改 Intel双核CPU Pentium D和Pentium EE目前具有以下产品 Pentium D 8X0系列 目前有820 2 8GHz 830 3 0GHz 和840 3 2GHz 三款产品 都基于Smithfield核心 实际上就是将两个Pentium 4处理器所采用的Prescott核心封装在一起 这三款产品都采用800MHz FSB 90nm制造工艺 每核心1MB二级缓存 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 除了Pentium D 820之外都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D 8X5系列 目前只有805 2 66GHz 一款产品 同样基于90nm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 只不过前端总线降低到533MHz FSB 采用Socket 775接口 每核心1MB二级缓存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 位技术EM64T 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EE 8XX系列 目前只有840 3 2GHz 一款产品 同样基于90nm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 采用800MHz FSB 每核心1MB二级缓存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和节能省电 技术EIST Pentium D 9X0系列 目前有920 2 8GHz 930 3 0GHz 940 3 2GHz 和950 3 4GHz 四款产品 都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 实际上就是将两个Pentium 4处理器所采用的Cedar Mill核心封装在一起 采用800MHz FSB 每核心2MB二级缓存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 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Pentium EE 9XX系列 目前有955 3 46GHz 和965 3 73GHz 两款产品 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 前端总线频率提升到1066MHz FSB 每核心2MB二级缓存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D 9X5系列 按照Intel的产品路线图 即将推出Pentium D 915 2 8GHz 和925 3 0GHz 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 与Pentium D 9X0系列相比 除了都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以及Pentium D 915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之外 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 Intel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与AMD的双核心处理器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系列相比 都是独立式二级缓存 除了协调单元前者在CPU外部 依赖于主板 而后者在 CPU内部 不依赖于主板 之外 本质上并无重大区别 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 只需要为两个核心添加一个协调单元即可 所谓的 真假双核 纯属无稽之谈 严格点看的话 这二者都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完全的双核心处理器 只不过都是双核心处理器中最简单的类型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是Pentium D还是Pentium EE 由于都必须依赖主板北桥芯片来负责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 因此必须要特定的主板芯片组才能支持 目前有Intel的945P 945G 945PL 945GZ 955X 975X以及其它芯片组厂商的双核 心芯片组 例如ATI Radeon Xpress 200 RC410 ATI Radeon Xpress RXC410 nVIDIA nForce4 SLI IE nForce4 SLI XE nForce4 SLI X16 IE nForce4 Ultra IE等等 按照Intel的规划 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 Pentium D和Pentium EE将逐渐被基于Core架构代号Conroe的双核心处理器所取代 二 Core Duo 与Pentium D和Pentium EE所采用的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完全不同的是 2006年初发布的Core Duo采用的是基于共享缓存的紧密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 其最重要 的特征是抛弃了两个核心分别具有独立的二极缓存的方案 改为采用与IBM的多核心处理器类似的两个核心共享二级缓存方案 与独立的二级缓存相比 共享的二级缓存具有如下优势 1 二级缓存的全部资源可以被任何一个核心访问 当二级缓存的数据更新之后 两个核心并不需要作缓存数据同步的工作 工作量相对减少了 而且极大的降低了缓存数据延迟问题 这有利 于处理器性能的提升 2 前两种类型的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资源都是固定不变的 任何一个核心都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来决定占用多少二级缓存资源 利用效率相对于独立的二级缓存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有利于降低处理器的功耗 可以把两个核心分为 冷核 和 热核 模式 在工作量较大时两个核心都全速运作 而在工作量较小时则可以让 冷核 关闭 进入休眠模式 而继续运作的 热核 则可以占有全部的二级缓存资源 相比之下独立式缓存就只剩下一半的二级缓存资源可用了 Core Duo采用 Smart Cache 共享缓存技术在两个核心之间作协调 在Core Duo处理器内部 两个核心通过SBR Share Bus Router 共享资源协调器 共享二级缓存资源 当其中一个核 心运算完毕后将结果存放到二级缓存中以后 另外一个核心就可以通过SBR读取这些数据 不但有效解决了二级缓存资源争夺的问题 与前两种类型相比也不必对缓存资源作频繁的同步化操作 而 且比起Intel自己早先采用的第一种类型需要通过主板北桥芯片迂回的方法相比 不但大幅度降低了缓存数据的延迟 而且还不必占用前端总线资源 另外 SBR还具有 Bandwidth Adaptation 带宽适应 功能 可以对两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改善了两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效率 减少了不必要的延迟 而且有效避免了两个核心之间的冲突 Smart Cache共享缓存技术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双核心处理器的高效解决方案 借助于Smart Cache共享缓存技术Core Duo也体现出了强大的性能 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双核心处理器 Smart Cache共享缓存技术即将被应用到Intel今后所有的双核心处理器中 例如即将发布的Merom核心笔记本处理器和Conroe核心的台式机处理器都采用Smart Cache共享缓存技术 虽然共享的二级缓存具有极大的优势 但其技术要比独立的二级缓存复杂得多 所以在X86架构个人处理器方面至今仍然只有Core Duo才采用了这一方案 目前Core Duo中用于台式机的主要 是T系列的T2300 1 66GHz T2400 1 83GHz T2500 2 0GHz 和T2600 2 16GHz 都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Yonah核心 采用667MHz FSB 2MB共享式二级缓存 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 与以前台式机的Socket 478并不兼容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但其最大的遗憾是不支持64位技术 仅仅只是32位的处理器 目前与台式机Core Duo搭配的主要是Intel 945GT芯片组 当然 原用于笔记本的Intel 945GM 945PM 945GMS也能支持Core Duo 按照Intel的规划 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 台式机Core Duo将逐渐采用基于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 改用Socket 775接口 主流型号的前端总线提高到1066MHz FSB 而Extreme Edition 加强版则进一步提高到1333MHz FSB 并且共享式二级缓存提高到4MB 只有部分低端型号才会继续采用800MHz FSB和2MB共享式二级缓存 基于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Core Duo将比现在所有的台 式机双核心处理器 包括Yonah核心Core Duo Pentium D Pentium EE 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 的性能有大幅度提升 而功耗则进一步降低 确实值得期待 三 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 2006年7月27日 Intel正式发布了基于Core 酷睿 微架构 Core Micro Architecture 的全新双核心处理器 包括用于桌面平台的采用Conroe核心和Allendale核心的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 以及用于移动平台的采用Merom核心的Core 2 Duo Core微架构是Intel全平台 台式机 笔记本和服务器 处理器首次采用相同的微架构设计 也是Intel鉴于NetBurst微架构的高频低效高能耗的缺点 彻底抛弃以往频率至上的理念 转而注重 能效比的第一次成功尝试 无数的评测已经证明 Core微架构不愧是目前最强大的x86 PC处理器微架构 其性能远远领先于以往所有PC处理器 而功耗又大幅度降低 确实是目前最强大的PC处理 器 Core微架构大部分来自于成功的Yonah微架构 并结合了NetBurst微架构中的部分先进技术 在此基础上又作出了很多技术创新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于桌面平台的Conroe核心和Allendale核心Core 2 Duo以及Core 2 Extreme所采用的新技术有 1 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 英特尔多路动态执行 每时钟周期可传递更多的指令 从而节省执行时间并提高电源使用效率 Conroe核心为14级有效流水线 每个内核可同时完成 四条完整指令 从而可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能效比 2 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 英特尔智能功效管理 旨在提供更高的能效性能 可以单独协调每内核的英特尔增强型Speedstep技术 Enhance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EIST 和增强型空闲电源管理状态转换以及Intel Thermal Monitor 2 英特尔热量监控器2 过热保护机制等功耗管理技术 在系统空闲时通过把处 理器倍频降低到6倍频以及降低处理器核心电压等措施 有助于节省功耗 降低发热量 3 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 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 通过降低内存延迟提升系统性能 以此来优化可用数据带宽的利用率 以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向处理器提供数据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 能 4 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 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 提供性能更好 效率更高的缓存子系统 两个内核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 并且两个内核共享二级高速缓存 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存负荷以减少能耗 并在一个内核闲置时 通过支持另一个内核利用全部二级高速缓存来提升性能 该技术还为专门针对业内领先的多线程游戏做了优化 5 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 英特尔高级数字多媒体增强技术 全面提升了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 将广泛用于多媒体和显卡应用程序的指令执行速度有效地提高一倍 可 以扩大应用范围 包括超逼真的画面和人工智能等功能 从而让游戏玩家获得前所未有的更刺激 更过瘾的电脑游戏体验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Core 2处理器的短流水线特性所带来的高效率 曾经名噪一时 在NetBurst微架构处理器中被广泛采用的提升长流水线处理器效率的超线程技术 Hyper Threading Technology 已经被彻底抛弃 不再被Core 2处理器所支持 2 用于移动平台的Merom核心Core 2 Duo除了具有桌面平台Core 2 Duo的全部特性之外 还专门针对移动平台需要低功耗处理器的特点做了优化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Intel 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 英特尔动态功率调节 该技术能使两个内核根据各自的负荷自动切换到相应的节能模式 例如在任务不重时 可以让一个核心以常规模式运行 另一个核心则进入频率停止模式 从而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2 Intel Dynamic Bus Parking 英特尔动态总线暂停 支持芯片组在处理器处于低频模式状态时断电 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从而降低平台能耗 3 Enhanced Intel Deeper Sleep with Dynamic Cache Sizing 支持动态高速缓存大小调整的增强型英特尔更深度睡眠 首先 在处理器负荷不大时 可以关闭一个核心以节省电能 此时另外一个核心则能调用全部二级缓存 其次 在超深睡眠状态下 允许对整个处理器停止供电 将处理器运作完全停止下来 而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数据则被备份到系统内存中 当系统被重 新激活时 内存中的原一级缓存和一级缓存备份数据就将直接传回给处理器 以保证处理器能够正常恢复到激活以前的状态 此外 Core 2 Duo还首次在Intel移动平台上提供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 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目前具有以下产品 1 桌面平台 台式机处理器 Core 2 Duo E6x00系列 目前有E6300 1 86GHz 2MB二级缓存 E6400 2 13GHz 2MB二级缓存 E6600 2 4GHz 4MB二级缓存 和E6700 2 66GHz 4MB二级缓存 四款产品 其中具有2MB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 用的是Allendale核心 而具有4MB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Conroe核心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除了在共享式二级缓存容量上的不同之外 Allendale核心的二级缓存是8路64Byte 而Conroe 核心的二级缓存则是16路64Byte 所以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 Allendale核心性能会稍逊于Conroe核心 这四款产品都采用1066MHz FSB 65nm制造工艺 Socket 775接口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 术EDB 64位技术EM64T 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Core 2 Extreme X6x00系列 目前只有X6800 2 93GHz 4MB二级缓存 这一款产品 这是Intel目前最顶级的PC处理器 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Conroe核心 采用1066MHz FSB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 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与Conroe核心的Core 2 Duo相比 技术特性完全一样 除了频率更高之外 唯一的区别就是Core 2 Extreme没有锁定倍频 更有利于超频 目前几乎所有的PC处理器性能记录都是用Core 2 Extreme X6800超频后创造的 Core 2 Duo E4x00系列 按照Intel的产品路线图 即将推出Core 2 Duo E4300 1 8GHz 2MB二级缓存 采用Allendale核心 与Allendale核心的Core 2 Duo E6x00相比 除了前端总线被降低到800MHz FSB以及 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之外 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在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方面 按照Intel的说明 只有Intel 975X P965 Q965 Q963 946PL和946GZ才支持Core 2 Duo 并且只有975X和P965才支持Core 2 Extreme 但实际上目前所有 支持Intel双核心处理器的芯片组应该都能支持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 只是主板供电模块必须要符合Core 2处理器的供电规范 目前支持Core 2处理器的945G 945P 945PL 945GZ甚 至865G主板都已经上市了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946PL和946GZ只支持800MHz FSB 所以只支持还未正式发布的Core 2 Duo E4x00系列 不能使用Core 2 Duo E6x00系列 另外 其它第三方芯片 组厂商的部分芯片组 例如nVIDIA nForce 590 SLI IE nVIDIA nForce 570 SLI IE nVIDIA nForce 570 Ultra IE以及VIA P4M900等等也能支持Core 2处理器 2 移动平台 笔记本处理器 Core 2 Duo T7x00系列 目前有T7200 2 0GHz T7400 2 16GHz 和T7600 2 33GHz 三款产品 都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Merom核心 4MB共享式二级缓存 采用667MHz FSB 2MB共享式二级缓存 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 与以前台式机的Socket 478并不兼容 或Socket 479接口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节能省电技术EIST 虚拟化技术Intel VT以及64位技术EM64T Core 2 Duo T5x00系列 目前有T5500 1 66GHz 和T5600 1 83GHz 两款产品 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Merom核心 667MHz FSB 与Core 2 Duo T7x00系列相比 除了共享式二级缓存降低到2MB之外 其它的技术 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在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方面 目前支持Yonah核心Core Duo的945系列移动芯片组 包括Intel 945PM 945GM 945GMS都能支持Merom核心Core 2 Duo 台式机芯片组945GT也能支持Merom核 心Core 2 Duo 只需要更新主板BIOS即可 在推出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时 Core 2 Duo会升级到800MHz FSB 而主板芯片组也会相应的变更为965系列移动芯片组 Intel双核CPU Pentium D和Pentium EE目前具有以下产品 Pentium D 8X0系列 目前有820 2 8GHz 830 3 0GHz 和840 3 2GHz 三款产品 都基于Smithfield核心 实际上就是将两个Pentium 4处理器所采用的Prescott核心封装在一起 这三款产品都采用800MHz FSB 90nm制造工艺 每核心1MB二级缓存 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 除了Pentium D 820之外都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D 8X5系列 目前只有805 2 66GHz 一款产品 同样基于90nm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 只不过前端总线降低到533MHz FSB 采用Socket 775接口 每核心1MB二级缓存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 位技术EM64T 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EE 8XX系列 目前只有840 3 2GHz 一款产品 同样基于90nm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 采用800MHz FSB 每核心1MB二级缓存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和节能省电 技术EIST Pentium D 9X0系列 目前有920 2 8GHz 930 3 0GHz 940 3 2GHz 和950 3 4GHz 四款产品 都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 实际上就是将两个Pentium 4处理器所采用的Cedar Mill核心封装在一起 采用800MHz FSB 每核心2MB二级缓存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 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Pentium EE 9XX系列 目前有955 3 46GHz 和965 3 73GHz 两款产品 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 前端总线频率提升到1066MHz FSB 每核心2MB二级缓存 Socket 775接口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 64位技术EM64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D 9X5系列 按照Intel的产品路线图 即将推出Pentium D 915 2 8GHz 和925 3 0GHz 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 与Pentium D 9X0系列相比 除了都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以及Pentium D 915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之外 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 Intel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与AMD的双核心处理器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系列相比 都是独立式二级缓存 除了协调单元前者在CPU外部 依赖于主板 而后者在 CPU内部 不依赖于主板 之外 本质上并无重大区别 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 只需要为两个核心添加一个协调单元即可 所谓的 真假双核 纯属无稽之谈 严格点看的话 这二者都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完全的双核心处理器 只不过都是双核心处理器中最简单的类型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是Pentium D还是Pentium EE 由于都必须依赖主板北桥芯片来负责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 因此必须要特定的主板芯片组才能支持 目前有Intel的945P 945G 945PL 945GZ 955X 975X以及其它芯片组厂商的双核 心芯片组 例如ATI Radeon Xpress 200 RC410 ATI Radeon Xpress RXC410 nVIDIA nForce4 SLI IE nForce4 SLI XE nForce4 SLI X16 IE nForce4 U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