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_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_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_的局面。2标志:1069年,_任用王安石为_,主持变法。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_局面,调整封建国家、_和_的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_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_盘剥。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_和_。免役法:又称_。政府向应服役而又不愿服役的人户,按_收取_,雇人服役。市易法:在东京设置_,收购_,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_,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_和肥瘠收取赋税,_、_也不例外。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依照“_”的原则采购。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_局面,巩固_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2)内容保甲法:把农民编为_,闲时练兵,战时作战。保马法:百姓_养马,养马户可_。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_一人专管训练。设军器监:监督制造_,提高_。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_。(2)内容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专考_和_;设_。整顿_:重新编纂_,内容为_;设置_,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_的中下级官员。知识点一起用王安石1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的财政困难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知识点二富国之法2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保马法 d募役法3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 d免役法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知识点三强兵之法5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设军器监6.北宋武士观察右图,王安石变法时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a户部b度支部c军器监d盐铁部知识点四取士之法7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其中核心做法是()a考生必须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b以诗赋词章取士c废除“恩荫”制d设立武学8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 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二耕织图中繁忙的秋收场面(北宋中期)材料三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东京的繁华材料四宋代武举习武图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什么?(2)材料二、三、四反映的现象与王安石采取的哪些措施相关?(3)分析以上四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10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清单一、1.(1)庆历新政(2)王安石(3)积贫积弱 2宋神宗参知政事二、1.(1)积贫地主农民(2)贷款高利贷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募役法贫富等第免役钱市易务滞销货物丈量土地土地多少官僚地主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2(1)积弱封建统治(2)保甲自愿申请减免部分赋税正将兵器武器质量3(1)人才(2)经义时务策明法科太学教科书儒家经典专门学校改革对点训练1bc项在北宋初年就已实现。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官僚地主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不可能以打击官僚地主为核心。因此,排除c、d两项。王安石主要是以解决北宋财政困难为核心进行改革。2a实施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这样就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或种子的短缺问题。3a市易法规定: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可以防止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稳定物价,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4d比较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内容和作用。5a保甲法规定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这样就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6c7a8a王安石为了变法制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人才。其指导思想是重视官员的实际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恩荫”制度所带来的弊端。综合提升9(1)北宋中期面临财政困难、军队数量多而战斗力弱,制度杂乱,即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积贫积弱局面出现的根源在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理财方面的相关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在保障农业生产、限制富商大贾对商业的操纵、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军事方面的改革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3)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北宋中期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措施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解析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出现的原因及改革措施,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图片及材料关键词获取有效的信息。第(1)问要紧紧抓住“财不足”“兵不足”等字眼。第(2)问要从三幅图中找到和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内容。第(3)问危机引起变法,变法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10.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提示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实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答案提示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富国之法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