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案方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那么,秋天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我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1、有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2、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3、有人在秋日里徘徊,耳目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想到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一场秋雨过后,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板书: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二、学生朗读课文3-11段,注意:宜慢不宜快,应认真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思 想感情。 三、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总领句(即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如果试作简省:“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意思一点没变,可意味、情味大变,可见作者用语的精心,在文章起始就定下一个浓重抒情的调子。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象的刻画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呢? 明确:主要是刻画了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板书: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3、思考: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明确: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这是境的悲凉)。 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衰弱的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淡绿微黄”,虽然写到“红”,却是“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 4、小结: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 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5、我们不妨归纳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 明确: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6、统观整篇课文,作者除了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展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外,开篇和结尾部分还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以南国之秋的“慢”“润”“淡”来对比北国之秋的特色-色彩浓重,味道醇厚。其目的是抑彼而扬此,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从而表达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到数段文字背出来。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揣摩其中的佳句和精彩的描写 二、诵读第12段,找出中心句并探讨本段的作用 三、讨论三个问题 1、本文描写秋景,是以什么为序的? 2、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所以“我”不远千里也要“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味”;在文章的结尾还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板书: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3、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 (1)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2)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有痕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任丘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清苑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企业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代办手续专项服务与支持合同
- 2025年度豪华车队雇用与品牌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配电箱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解析
- 2025年度砂石资源开采与运输安全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土方资源开发与保护合作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铺租赁合同附带商业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服务
- 2025版劳动法培训与劳动法规解读合同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答案)
- 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
- 初等数论简介课件
-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配套教学课件
- 消防技术装备培训课件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检测与维修习题册》 习题参考答案(劳动)
- 粉末压制成形原理课件
- 介入诊疗质量安全计划与指标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苗圃规章制度范本
- 响水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大有粮库粮食烘干设备招标采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