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与上述材料有关的事件是()a中国戊戌变法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解析:这是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农奴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时发布的言论。答案:c2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分析材料,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答案:b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解析:两则材料对比,一方面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答案:b4他被誉为“埃及的彼得”,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他()a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b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肤浅的c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解析:阿里改革只是学习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形式,而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埃及的社会性质。答案:b5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abc d解析:阿里对内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以强势的办法开放、学习,走向近代化,但改革是封建性的,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国家。答案:c6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c欧洲列强的干涉d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解析:本题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穆罕默德阿里执政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埃及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摆脱了封建割据的混乱状况,确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体系,奠定了近代埃及国家的基础。但改革由于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加上欧洲列强的干涉,最终失败了。联系各选项,本题选d项。答案:d7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确立牢不可破的国基者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唯真正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出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解析:材料信息“而唯真正在于教育”,说明“文明开化”的重点是教育改革。答案:a8.如右图所示,1868年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解析:“大政奉还”消除了日本的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答案:b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解析:掌握政权,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日本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答案:d10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他认为“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故选b。答案:b11“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你认为下列四项建议中最根本的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解析:a的意思是皇帝下诏书鼓舞人民的斗志;b的意思是迁都南京稳定局势;c的意思是加强军队的建设,抵御外敌;d的意思是改革现行的统治政策。前三项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答案:d12(2012海南高考)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析: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抵御外来侵略,没有突破封建思想的樊篱,其思想不具有“即中即西”的特点,故a项错误。康梁的维新思想一方面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一方面受封建旧思想影响,具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点,故选b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他们的主张主要来自于西方,不具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点,故可排除c项和d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4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结合所学知识,俄国为缩小差距,维护统治,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第(2)问,本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定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这句话?(2分)这对埃及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的?(2分)有什么局限性?(6分)解析:本题考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回答问题时一定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联。阿里改革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改革是埃及对工业文明的回应,因此第(1)问中“印刷机”应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第(2)问注意从利用西方技术的角度回答阿里改革的相关内容。答案:(1)理解:给埃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技术。影响:冲击了落后的埃及社会;有利于埃及社会的近代化。(2)利用: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发展军事力量,创办近代军队。局限性:没有进行全面改革;在发展工业方面面临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的问题;发展军事是为了侵略扩张。15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4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8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日两国的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相似处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分析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第(3)问从材料二可理解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所学,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