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男子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特征研究综述摘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运动实践表明,三跳比例对跳跃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和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当今世界大多数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了以英国著名的三级跳远运动员爱德华兹为代表的速度型技术,这种技术也代表了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而我国运动员在技术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需了解世界三级跳远技术结构的国际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才能使成绩有所提高。关键词: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前言: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 其技术结构包括助跑、踏板和三次起跳, 三跳的技术名称是,第一跳为单足跳、第二跳为跨步跳、第三跳为跳远跳8 。目前世界纪录男子仍为英国的爱德华兹创造的18. 29 m5 ,女子为乌克兰艾克拉维创造的15. 50 m 2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纪录为2009 年李延熙在第11 届全运会上跳出的17. 59 m, 女子为谢荔梅2007 年在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上跳出的14. 90 m, 与世界纪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现阶段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特征的研究是很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进一步验证以前所研究的三跳合理比例是否符合现阶段的技术特征发展趋势。1、国内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技术类型三跳比例特征李志远、李玉章1(2012年)在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和三跳比例特征研究综述中指出:根据运动实践可知,三跳相互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它直接影响运动成绩,这种交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三跳比例关系”8。近些年来,三跳比例特征的研究始终是三级跳远研究的热点,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运动生物力学专家詹姆斯海博士依据三跳百分比将三级跳远技术划分为3 种模式,即如果单足跳的百分比超过跳跃百分比的2%为单足跳优势型技术; 跳跃比例比单足跳大2% 为跳跃优势型技术; 单足跳比跳跃的比例小2%为平衡型技术3。1.1单足跳三跳比例特征 杨晓敏,姚志江(2012年)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分析一文中认为:运动员把三级跳分创成三个分离跳跃动作是在1991年,他们把重点放在第一跳和第三跳上,把跨步跳仅看成是连接动作6。美国选手阿赫恩创造了第一个公认的世界纪录15.52m,各跳远度为6.09m、3.43m、5.99m。单脚跳距离竟占总成绩的41%,而跨步跳仅占22%。以马尔科夫、萨涅耶夫和科诺为代表人物的平均成绩为17.73m,他们3 名运动员三跳平均比例为37.3%:29.7%:33.0%,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4.3%,属于典型的单足跳优势型技术,单足跳、跨步跳的离散程度小于跨步跳、跳跃。1.2高跳型三跳比例特征李爱东 , 李汀, 李厚林(2011)“在20 世纪50 年代的10 年内, 巴西和前苏联运动员先后8 次打破三级跳远世界纪录,特别是前苏联选手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形成了高抬大腿、落地积极有力、双臂摆动等为特征的技术风格7,在三跳比例上,第一跳虽然依然偏大,但与第一时期相比已经明显有开始兼顾第二跳比例的趋势,使第二跳的比例达到了30左右, 这种技术在当时极为流行,被称为高跳型跳法,也称苏联式跳法,该阶段三跳典型的比例为3830324”。以邹振先、萨克尔金和科瓦连科为代表人物的平均成绩为1729m,他们3 名运动员三跳的平均比例为34.9%:30.1%:35.3%,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 0.4%,属于平衡型技术,跨步跳、跳跃的离散程度相对于单足、跨步跳较大。1.3速度型三跳比例特征速度型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成绩和三跳比例(表格引自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分析)第一跳(m) %第二跳(m) % 第三跳(m) % 成绩(m)爱德华兹6.30(34.5)5.56(30.0)7.02(35.5)18.29班克斯6.30(35.1)4.96(27.6) 6.69(37.7)17.97康利5.70(32.0)5.50(30.0)7.00(38.0)18.17 速度型技术突出一个“快”字,即助跑快,三跳节奏快。强调在力量练习和跳跃练习的快速用力。同时均衡发展两腿的跳跃能力。这类运动员不仅在第3 跳时表现出很强的实力,且在空中动作中绝大部分都采用挺身式或走步式。速度型的运动员更加重视速度训练,且具有较高的速度素质,如班克斯的100m 成绩为10.3s。同时他们还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班克斯跳远成绩为8.2m,康利的跳远成绩为8.43m。速度型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技术练习时,更加注重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尽量减少水平速度损失12。王鸿宇(2006)浅析当代男子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指出以爱德华兹、康利、班克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平均成绩为18.14m,三跳平均比例33.7%:29.2%:37.1%,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 3. 4%,属于典型的跳跃型技术,跨步跳、跳跃的离散程度相对于单足优势型和平衡型技术来说稍小,这跟此项技术加大第三跳比例有关。詹姆斯.海利用三级跳远各距离比例图的方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过去30 年中, 世界纪录的发展都是在跨步跳占总成绩30%的情况下围绕单腿跳和第三跳之间的最佳比例进行的。他认为弄清楚某一跳比例与三级跳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并根据上述观点建立了一个对某一指定的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级跳比例进行判断的方法, 即如果单足跳的百分比超过跳跃百分比的2%为单足跳技术, 如果两者的比例相反则是以跳跃为主的技术, 如果两者的百分比之差小于2%则为平衡式。从这里可以看出, 在跨步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解决单足跳和第三跳之间的关系是三级跳远比例的关键, 以爱德华兹为代表的跑跳型技术正是从增大第三跳的起跳速度与远度比例方面着手解决了这一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 降低单足跳的高度, 缩短单足跳的远度是取得减少三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 增加二、三跳的远度, 提高后两者在三跳中的比例的有效手段。林琳等人根据几种不同类型的三级跳远技术的优越性指出以速度型跳法( 即跑跳型) 为基础的三级跳最为合理, 而这一比例也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保持助跑时所拥有的助跑速度, 同时更加注意第二跳和第三跳的合理比例以创造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 以合理缩短单足跳比例增大第三跳的远度, 提高其在三跳中所占的比例, 使第三跳的距离超过或接近第一跳将成为未来三级跳远技术的主流。另外, 我们还应该看到, 三跳比例受到体能水平, 各项形态结构指标, 心理适应能力, 以及比赛场地、风力、风向等其它诸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应指出, 随着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再刻意地追求和模仿某种技术类型, 而是致力于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的技术特点紧密结合, 寻找符合个人的最佳比例结构, 以求达到个人的最佳成绩, 不同技术类型的运动员都有可能创造出较好的成绩。2、现阶段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特征 对现阶段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特征的研究是很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进一步验证以前所研究的三跳合理比例是否符合现阶段的技术特征发展趋势,苑延刚通过对参加第29 届北京奥运会进入男子三级跳远决赛所有运动员有效跳次的成绩,三跳距离和比例特征研究得出,三跳比例总平均为36 29%29 35%34 36%。第一跳所占的比例最大,第二跳所占的比例最小11。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有些差异,这极有可能与进入决赛所有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差异有关。 在29届奥运会比赛跳出1750m 以上成绩的运动员三跳的平均比例为3655%29.93%33.53%。从第29 届奥运会看踏板精度和三跳比例对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苑廷刚1 ,李爱东(2010年),由此可见,与前人研究的男子三级跳远合理比例为35%:29%:36%的结果相比,明显提高了单足跳比例,降低了跳跃比例,而跨步跳比例也有所提高,二者在第三跳比例上的差别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2.98%,属于典型的单足优势型技术。这也许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三级跳远取得优异成绩时的合理三跳比例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3、我国优秀运动员三跳比例特征 王金枝, 周萍(2006年)在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三跳比例的对比分析中阐述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近年出现滑坡趋势,分析中国3 名优秀运动员技术类型,其各代表一种技术风格,研究认为,由于现代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快,最后5m 的平均速度达10.76m/s,因此,中国三级跳远运动员更适合向“速度型” 发展13, 理想的三跳比例为35%、30%、35%。5邹振先和陈燕平的单足跳、跨步跳比例分别为64%和64 3%,单足跳、跳跃比例分别为71 5%和69 8%,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分别为+ 0.5%和+ 1.6%,技术风格都介乎与“跳跃优势型”和“平衡型”之间,技术风格相似,但相比邹振先,陈燕平更接近与“跳跃优势型”技术,同时也展示了两者不同的个人的技术风格; 邹四新的第一、二跳的比例与第一、三跳分别为66.7%和69.5%,其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2.9%,为典型的“单足优势型”的技术类型14。五、结论:1.当今多数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均采用跳跃优势型技术,但近几年中有些取得好成绩的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也会采用单足优势型。通过观察世界顶级选手的录像及自我调整把握最佳三跳比例,以提高最后的三级跳远成绩。2.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应适当缩短三级跳远单足跳的远度,降低单足跳高度,有利于运动员在跳跃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相对增长跨步跳的距离、提高利用更快的助跑速度能力。3.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第一跳过高,速度流失过多,导致第二跳距离缩短。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类型正在由过去的“单足优势型”、“平衡型”向现在的“跳跃优势型”逐步发展过渡。4.研究认为, 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理想的三跳比例是33. 5% B30% B36. 5%。理想的三跳比例应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个人的技术风格和身体素质的完美结合。单足跳与跨步跳的比例应缩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三跳的远度。参考文献:1徐佶译. 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 体育研究, 1995, 46( 4) : 50- 572 林琳. 对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分析. 体育科技信息,1999, 19( 3) : 50- 523 田径高级运动教程.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4吴鹭江.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现状分析与今后建议. 福建高校体育, 1993, 9( 3) : 29- 315 曾立火, 徐志诚, 林越英. 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指标分 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4( 增刊) : 20- 226 吴鹭江. 论速度在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的地位.福建体育科技, 1996, 15( 2) : 41- 437 潘嗣勤. 对女子三级跳远水平速度的新认识. 田径,1995, ( 4) : 29- 308 詹姆斯# 海, 张细谦译. 三级跳远的力量分配. 体育科研, 1995, ( 2) : 15- 199 艾康伟, 林宾芳, 张铭. 第六届世锦赛生物力学研究报告. 田径, 1998, ( 8) : 19- 2410詹姆斯# 海. 詹姆斯博士谈三级跳远技巧. 田径,1996, ( 4) : 32- 3511 吴国生. 从爱德华兹的技术风格谈三级跳远训练趋势. 田径, 1998, ( 4) :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2025年太阳能技术创新报告
- 农发行怀化市辰溪县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5G时代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塑造与产业集聚的机遇与挑战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绿色物流流程优化报告
- 新能源汽车助力2025年中国【二手车】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
- 美发师高级考试试题
- 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
- 新能源产业安全管理法规政策分析与2025年应对策略报告
- 人事跨部门沟通考试试题
- 2025年陕西高中单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 燃气高空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生鲜店加盟合同模板
- 电影刮痧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 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表
- 《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课件-项目一 任务1-4知识点10-关于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 《中国诗词大会》必背经典古诗词100首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垃圾渗滤液处理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