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典的文化信息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1页
英语词典的文化信息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2页
英语词典的文化信息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3页
英语词典的文化信息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4页
英语词典的文化信息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词典的文化信息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林明金 语言符号信息一般由概念义、附加义、语法义、搭配义和文化义组成。现在通行的语言教科书太注重语言结构,对语言符号的文化义几乎没有涉及。我们知道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至少是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这四大因素构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意识能力。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交际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由于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原因,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符号在语法范畴、词义色彩和词义范围三个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的现象。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信息是跨文化交际必然需求,是学生语言习得能力提高的必然途径。而如何在教学中导入文化信息呢?笔者以为,词典是最好的帮手。一、词典中文化局限词(Culture-bound words) 语言反映民族的特征,兼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一切文化都蕴藏着民族人民的人生价值观,而这些都在语言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源语言和目的语分别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局限词。如许多中国人不知英国人所称的public school为何种性质的学校,同样英国人也不明白中国北方的 “炕”为何物。 我们通常所谈论的词义是指词的外延(denotation),而许多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connotation)。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可以直译为 “穷得跟教堂里的耗子一样”,但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西方教堂的耗子特别穷。我们经常说“东风压倒西风”或“东风劲吹,捷报频传”,这里的“东风”很显然是春天和革命的象征;而“西风”却让中国人总是想起萧瑟的寒秋,如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人唏嘘不已。但对英国人来说,“西风”是春天的号角,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即是明证。莎士比亚的Henry IV亨利四世中有这么一个比喻:as merry as a cricket(象蟋蟀一样欢乐),我们却很难将“蟋蟀”和“欢乐”联系在一起的,“蟋蟀”或“蛩”往往是凄凉的代名词,有古诗为证:“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东征”;“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唧唧寒蛩闹”。 另外,日常用语中也有文化局限词。说一名妇女“beautiful”,当然是对其美貌的赞赏,该妇女自然会喜上眉梢;如果这个词用于男人,如果不是开玩笑,就是带有贬损的意味了,是说这个男子女人气重,缺乏阳刚之美。婚宴上对新郎说“Congratulations!”是很适合的,但是如果对新娘说这句话就意味着她耍诡计哄得男人上了钩。祝贺新娘婚姻美满应说“Wish you every happiness”之类的话。中国人在与对方初次见面时总会说“久仰”,相当于英语中的“Im very pleased to meet you.”。如果将“久仰”照字面直译成“Ive long admired you.”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中国人有一句自谦的话叫“哪里哪里”,这话中国人都会说,可西方人怎么也搞不懂“哪里哪里”的确切含义。二、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借助词典进行文化导入呢?笔者以为:其一,借助词典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其二,借助词典正确解释有文化内涵的单词;其三,借助词典正确理解成语与典故。1. 借助词典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和语用信息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如果不了解词汇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基础,理解词汇时就会遇到重重障碍。所以在教学中适当提供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记得在大学英语阅读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句子:Once at the beaches, the children hasten to unload their buckets and spades and start to build sandcastles or paddle in the shallow water.这个句子提到了spade (铁锹)、bucket (水桶)和sandcastle (沙城堡),而这三样东西为什么会构成英国假日海滩的典型景象。我们不妨翻开LDELC Della Summers.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td. 1992. (简称LDELC)查seaside一词。在该词的释文下有“文化注释”(Cultural Note)4 CULTURAL NOTE A lot of British people go to the seaside for their summer holidays, and the stereotype is of them sitting on the beach with a picnic even if the weather is cold and windy. The parents sit in deckchairs and try to get a tan as soon as the sun comes out. The children build sandcastles with buckets and spades, go for donkey rides and eat rock or ice-cream. When they are tired of the beach they may go for a walk along the promenade or pier. 从“文化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英国人喜欢在夏天到海边度假,大人们躺在帆布折叠椅上晒太阳,孩子们则提着水桶,拿着铁锹在沙滩上堆沙城堡。由此,学生也就不会对文学作品中常提到的the era of the bucket and spade holiday(水桶和铁锹假日的时代)感到匪夷所思了。 LDELC同时提供许多专题文章(Features),这些专题文章对英美国家的重要背景知识作了系统的阐述。如Baseball, Basketball, Christmas, Cricket,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the US, Elections in Britain and the US, Holidays, Law, Medicine, Newspapers in Britain and the US, Pubs, Rugby, social class in Britain, Traditional weddings等。这些背景知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帮助是相当大的。高师英语第2册的第1单元的课文是Which Newspaper Should I Read,文中提到了英国的一些主要报刊。如果教师在学习本课文之前能介绍LDELC中的专题文章Newspapers in Britain and the US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很容易了解何为“严肃报刊”(quality papers),何为“通俗报刊”(popular papers)。 另外,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语用(Pragmatics)信息的提供。要让学生在交际中不闹笑话,光会说“正确”的语言是不够的,他们还得学会说“得体”的语言。在不同母语的人群之间,由于语言、文化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引起误解。而且这种误解有其严重性:听者会对说话者语法、用词、发音等方面的错误加以原谅,但是不能容忍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失误,会认为说话者不礼貌、不友好、或是盛气凌人;反过来如果说话者过分礼貌,听者也会感到不舒服,感到在被挖苦。近年来随着对语用学研究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词典里引入语用学信息,这就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词典一般说来可以向读者提供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词语的典型语用意义,这类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说话人的用意 (speaker-meaning),因为最严重的跨文化误解往往发生在“说话人的用意”这个层次;另一类是词语的一般语用规则,这类信息可以指导读者根据语境和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等选择合适的用法(appropriate use)。 下面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上也许都没有错,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就有一些问题了: 1) (对重要的客人说) Will you please sit down? 2) Mind your head, please! 句1)是对调皮男孩说话的口吻,句中的 please 有挖苦的味道,不宜用于贵宾;句2)是警告用语,不该用please。如果我们查LDOCE,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Please的用法:USAGE Please is often used in polite enquiries and requests: Is John there, please?Note, however, that the use of please alone cannot change a sentence into a polite request. Sentences such as Come here, please, and will you please be quiet? are orders. Note also that, unlike in some other languages, please is not used in English when offering things to people or when replying to thanks. (LDOCE2: 789) 2. 借助词典正确解释有文化内涵的单词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碰到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在向学生解释或翻译这些词汇时仅仅提供对应词是不够的,还应进行文化解释。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译中,有些词汇的外延相同,内涵却相去甚远。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liberalism”与 “自由主义”具有相同的外延,内涵却不尽相同。根据LDOCE3,“liberalism”释义为 “liberal opinions or principles, especially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subjects”,同时“liberal”释义为 “willing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other peoples ideas, opinions, and feelings”。很显然,liberalism具有褒义色彩。但是“自由主义”在汉语中却是个贬义词。再如“传统”和“tradition”有相同的外延,但美国人总是着眼于未来,所以他们认为tradition是过时的、可以抛弃的东西;中国人则非常珍惜传统的东西,对于优良的传统往往极力推崇,并将其发扬光大。双语词典往往利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解释文化词汇,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妨借鉴这种做法,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词汇的外延与内涵。炕 kang; a heatable brick bed (CED)气功 qigong, 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CED)brunch 美早午餐(晚吃的早餐,用以代替午餐)(ECD)hamburger 汉堡包(即面包夹煎牛肉饼)(ECD) 对于一些流行词(hyper-trendy words),我们可以先查阅普通语文词典,找到其概念义;然后再查百科知识词典,找到该词的文化义:airhead 傻瓜 (80年代,美国的新闻媒体开始使用这个词,指头脑空洞、不会独立思考、毫无主见的人。)Auntie 谑 大婶 (指英国广播公司BBC,意在嘲笑其保守的作风。)Yiff 雅飞派青年 (系young,individualistic,freedom-minded与few的首字母缩略词。指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生,受过高等教育,在大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把工作和家庭生活看作同等重要。)3. 借助词典正确理解成语与典故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瑰宝,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品。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差异甚大,加之各民族对于美感和韵味有自己的鉴赏标准和习惯,使得习语的文化内涵具有民族特殊性。在外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忽略对一些习语的文化阐释,而导致学生,包括教师本人经常望文生义,闹出许多笑话。所以在外语教学中,老师要勤查词典,正确把握习语的文化义。在本章节的所提供的实例全部来自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ECD)。(1) 英汉设喻思路与比喻义相似的习语 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及长期的互相影响,或者在生活实践中,共同的阅历和认识,使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的一些设喻思路、文化内涵几乎完全相同。对于这一类习语,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直译法,将用英语承载的英美文化信息直接转换为汉语,即用汉语同义习语直接翻译英语习语,必要时,还附上比喻义。 有些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的设喻思路基本相同:wall have ears 谚隔墙有耳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赴汤蹈火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add fuel to the flames/fire 火上加油 有些汉语成语是借用英语习语的设喻思路、文化内涵而形成的: All roads lead to Rome. (谚)条条大路通罗马(或:殊途同归)。 golden age 黄金时代 be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an eye for an eye 以眼还眼,采用同样的手段回击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有些英语习语是借用汉语习语而形成的: lose face 失面子、丢脸 save face 保全面子(2) 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 有些汉语单一释义只能部分地表达出英语习语相应的文化特征,ECD采取分义项释义,同时使用例证等辅助手段,力图完整地表达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对于此类习语。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厚此薄彼,而应将习语的所有词义完整地介绍给学生。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把珍珠丢在猪前(出自圣经马太福音)明珠暗投,对牛弹琴: He explained the beauty of the music to her but it was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他跟她讲解那音乐之美,可是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为保持英语习语的形象性,ECD对一些习语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形象地表达英语成语的原意。play cat and mouse with 对搞猫戏老鼠,对欲擒故纵a dog in the manger (口)占马槽的狗,占着茅坑不拉屎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教老狗学新把戏,使年老守旧的人接受新事物(3) 含有动物名称的习语 一些动物名称在不同民族中,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如英美国家用兔子(hare) 象征胆小: as timid as a hare ,而中国人却喜欢说:胆小如鼠,毕竟兔子在中国人眼中是敏捷的象征。对于含有这类动物名称的英语习语,ECD基本上是采用意译,但也有少数采用直译。笔者以为,由于中西文化内涵不同、动物象征意义不同,若采取直译,极易引起误解。如 rain cats and dogs 若直译为“下猫和狗”,显得不伦不类;意译为“下倾盆大雨”,读者便容易接受。ECD中的like a drowned mouse译为“像落水老鼠一样狼狈”,笔者以为不甚妥当,drowned是“淹死”,而“落水”的老鼠能逃掉,所以应直译为“像淹死的老鼠一样狼狈”。另外,汉语中通常用“落汤鸡”来形容人的狼狈相,若能在这条习语译文的后面加上“或:像落汤鸡一样狼狈”,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该习语的内涵。)(4) 容易望文生义的习语 英语中有许多习语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如a fly in the ointment(美中不足之处)常被误译为 “一粒老鼠屎弄赃一锅汤”,pull sbs leg(戏弄某人)常被误译为 “拖后腿”,donkeys years(很久,多年)常被误译为 “驴年马月”等。对于这一类的习语,教师要借助词典查出其真正含义,并写出例证供学生参考:eat ones words (口)(被迫)收回前言、承认错误:They told him he would never succeed at anything, but he made them eat their words.他们对他说他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但他使他们承认说错了话。( eat ones words 常被人误译为“食言”)in the same boat 处境相同,面临同样的危险: If you lo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