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 史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1、 (每小题3分,共75分。)1. 在我国古代社会,“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立国的根本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非常重视祭祀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古代中国把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土地和五谷都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所以本题选a。b、c项对材料理解不全面。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答案】a【解析】考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结合史实可知,曲辕犁是唐代生产工具进步最主要的表现,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bcd三项是汉代农业进步的重要体现。所以本题选a。3. 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尖,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赞叹的 瓷器是 a.青花瓷 b.彩瓷 c.青瓷 d.白瓷【答案】d【解析】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大邑的制瓷业,所以,说到底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四川的白瓷。4.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不受官府控制 b.由官府控制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答案】b【解析】考点:“工商食官”政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商食官”制度是西周时期实行的经济管理制度,可理解为工商食于官,手工业、商业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与官府之间的关系紧密,受官府严格控制。当时小私有制并不发达,因此私营工商业尚未发展起来。因此排除acd ,b符合题意。 5. 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 a. 宋朝 b.秦朝 c.唐朝 d.西汉【答案】a【解析】考点: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这一关键信息。尽管早在唐朝时期就出现了夜市 ,但当 时居住区仍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因此,唐朝不会出现题干材料所 述情形。宋朝时期,打破了居住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夜市更加普遍。因此,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宋朝。6. 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 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b.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c.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商业发展。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北宋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以便贸易”说明这种货币具有交易凭证的作用。故应选c。7.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答案】b【解析】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本题首先要通过两则材料搞清楚商人地位的变化趋势,从两则材料对比来看,前者不允许穿丝绸、坐车,并收取重税,对商人极尽压制;后者允许有才能的商人参加科举,政策相对开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c和题干没有关系,d项是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所以排除。8.清代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底下 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 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锁国” 【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思想。古代中国特别是明清时期,大商人经商致富后,往往置田买地,而不是主要的资本投向商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经营商业和扩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减少,难以扩大再生产,故选a。9. 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 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闭关锁国 c.自由放任 d.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考点:闭关锁国政策。材料“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很容易看出这是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使得中国逐渐的失去了国外的市场,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选b。10.促使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重要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a项正确。 11.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 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 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答案】a【解析】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a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c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b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a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开始在美洲开拓殖民地。故选a。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作坊 b.工厂 c.手工工场 d.垄断组织【答案】b【解析】考点:工业革命。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故选b。13.“一壶开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发明是 a.电脑 b.电话 c.电灯 d.电车【答案】c【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史实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照亮了世界,故此题应选c项。14. 下表所反映的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 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行业竞争激烈【答案】a【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本题考查分析数据看待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观察表格可知,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在增长,说明19世纪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故正确答案为a项。15.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 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答案】c【解析】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成为了殖民国家的的原料产地与商品的倾销地。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为无关项,d项是错误项,中国并没有沦为过列强的殖民地。16右图是近代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的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 发展民族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爱国心驱使 b政府放宽限制 c列强放松侵略 d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题目所给图片中的“中国兴”、“还我河山”等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是爱国心的驱使。 17.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答案】d【解析】考点:洋务企业与近代民族企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军用工业主要由政府出资,不讲究利润,生产的军用产品直接调拨到各个军队,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民族企业追求利润,产品直接投放到市场上,与市场紧密联系。故应选d。18.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 a.重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农业 【答案】a【解析】考点:一五计划。根据所学的 知识很容易的知道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a。 19“元璋故里涌眷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注:元璋故里 为安徽凤阳)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材料信息“安徽凤阳”、“ 十八农夫”可以知道这是讲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逐步的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20.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 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图一 人民公社好 图二 联产承包好 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 “左”倾错误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人民公社不符合,是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21.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序幕,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终于在1992年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c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考点:从材料“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间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的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同年召开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均错误。22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 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新国民”“自由帽”“文明装”“进步靴”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应该是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d。23.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 旗袍等,反映了民间服饰的变革。服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大力提倡 b.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c.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 d.中国的传统服饰色彩纷呈【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服饰变革。西方服饰传入中国后,和中国的传统服饰融合,逐渐出现了中西结合的服饰,这体现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故选b。24.古语云:“生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 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辨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述对“辫 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结果 b.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答案】c【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初的“剃发令”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可以排除a;“剃发令”和“保辫会”不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排除b;d项和题意无关。而“辫发之争”实质上体现了“体制之争”(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所以答案选c。25.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溪太后因货车司机坐在自己 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近代化。根据题干“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说明慈禧认为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冲击了等级制度,表明其封建等级思想严重,acd三项在题干中都无从体现。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 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帝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材料五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8分)(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并分析该政策 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7分)(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 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3分)(5) 依据材料五,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 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4分)【答案】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封建化改革;生产力的进步。(每点2分,共8分)(2)重农抑商政策(3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分)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分)(3)影响:导致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每点1分,共3分)(4)状况:农业不断发展(2分)相关政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