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色彩意识探析.doc_第1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doc_第2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doc_第3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doc_第4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摘要色彩作为一种非语言手段,在人际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汉族和大和民族在生活上所表现的看法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汉语和日语都是色彩名称很丰富的语言,两种语言对颜色的表达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从“青、赤、黄、白、黑”出发,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色彩词汇,日语,汉语目 录一、绪论1二、从衣食住看中日两国人的色彩意识1(一)衣1(二)食3(三)住4三、中日色彩词汇表达异同6(一)青、蓝、绿6(二)赤、红7(三)黄8(四)白9(五)黑10四、总结10五、参考文献11六、致感谢词12一、绪论颜色是自然万物属性的一种表现。颜色词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中日两国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因为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中日民族视野中的颜色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显现出不同的民族性:“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二、 从衣食住看中日两国人的色彩意识(一)衣在日本,普通平民的传统衣装一般都是藏蓝碎白点花纹或蓝白色条纹布,蓝色系的多。江户时代,穿“深蓝色”服装的武士被蔑称为土包子武士。因这种“深蓝色 ”容易染色,而且不容易褪色,作为廉价的染料用在田地里栽培的蓝草叶子便可制成。蓝色是普通大众的颜色。相反,显示高贵的颜色依民族和国家不同有很大不同。在日本,和红色相比白色更显得高贵。?在大唐时代的中国,朱色被作为皇族的颜色禁止一般人使用,还有紫色。唐代把官员的官位定为5品,其官品以朱、紫、黄、兰、黑的5色表示,“大红大紫”这个成语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意思是要是能穿上红色和紫色衣服的话,就有权、有势、有财了。僧侣的地位由衣服的颜色而定,从高往下为紫、红、 蓝、黄、绿、白的顺序,是紫色为高贵色的另一例子。日本的相扑力士,至今还是只有最高级横纲级力士才允许围紫色饰带上场。在个性化发展比较迟缓的社会里,色彩极易简单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想要穿和其他人不同的衣服,恐怕要拿出很大的勇气, 这种行动会被看成一种反社会反制度的反抗行为。个性被解放的同时,人也从“色彩戒律”和“色彩偏见”中被解放出来,随之到来的是“色彩革命”,换句话来讲也就是“色彩自由化”,这种倾向今后无疑会愈演愈烈的。大体上讲现代女性服装主要受美国和法国影响。男性西装受保守的英国传统影响还是很大,结果,西装的颜色很难从以深蓝、灰色、黑色、棕色为中心的色 彩限制中摆脱出来 。在服装界,男性社会的保守性远远超过女性。中国江南地区山青水绿,江南文人的生活环境终日被山河草木、庭园式的自然美所包围,江南文人感受季节变化所带来的微妙的色调变化的能力特别强。在中国,喜欢蓝色的人不少,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主要是它给人“纯洁感的印象”。同样,白色也很能让人联想到纯洁,喜欢白色的人比例也很高。蓝和白组合,会给人一种清爽美的享受。靛蓝色系也是日本服装的大众色,被大众喜爱。在日本有“蓝色可以免灾免难”的说法,给人一种安心感。黑色是礼仪色,绅士感很强。和蓝配白一样,黑配白同样经典。金黄色能使人直接联想到黄金或者丰收,中国人对这种颜色的好感远远超过欧美人。华丽和朴素是精致程度的两个极端。织有花鸟、草木、山水纹样的中国丝绸是华丽的代表,曾在盛唐时代的南、北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过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黄金期。中国丝绸的高雅,让世人珍爱。以素朴为本质的日本茶室则可以说是朴素美的极至。日本茶道祖师千利久在苇草和泥土地里发现了新的美,完成了草屋风格的茶室建造。日本茶室建材是砂土墙、原木柱、苇席,追求“闲寂”的境界。灰绿色利休色的茶室、绿灰色利休鼠的茶具、茶色的茶服所表现出的“典雅”、“玄妙”的色彩感觉一直流传至今。流行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横行。语言、服装、走姿、手势、表演、身体动作有流行,思考方法也会有流行,文章风格有流行,科研领域也有流行,就连生活样式也有流行,最后甚至连死法也有流行。流行来到时,像入侵的蒙古骑兵一样狂风般出现,席卷各个角落。消失时,像肥皂泡似的无法推测。在极短时间内,被忘得一干二净。流行是绝对不能坐视的。在流行浪潮中,色彩的变数最大,和形态相比,色彩给人印象更深,对消费者的感染力更强。流行的变迁经常是伴随着色彩变迁的。流行只能预测,流行需要制造。广告最重要的目的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新闻 媒体的发达使人为制造流行成了可能。流行色就是这样产生的。历史在不断反复,流行色也有周期性变化。厚重深色和明快淡雅色这两个色系的交互流行大体上是以50年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被称为流行周期。为什么有的颜色特别受欢迎呢?理由很难讲清,大体上是它反映了消费者的欲望。永久性流行色的主角是黑配白的组合,最近十几年,在女性服装中最受欢迎,至今也还继续维持霸主的地位。粉红色是配角,流行经久不衰。蓝和红经常也是很受欢迎的颜色,这两种颜色如果再和白色组合到一起的话,就成为法国国旗色,在欧洲会博得人们的狂热欢迎。(二)食中国人应该是喜欢白色的,米饭是白色的,豆腐是白色的,面条是白色的,年糕是白色的,蔬菜根是白色的。蓝黑、紫黑色在欧美人的食谱里是连想也不要想的颜色,而在中国人的食谱里紫菜、海带、黑芝麻却司空见惯。中国人几乎都过着复杂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色彩是复杂的。这在世界上很少有。中国菜一直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味道和颜色来达到满足食欲的目的,炸、蒸、烧、烤、炒、炖、煮,从生猛海鲜到干菜全都讲究原汁原味,以不损害其分别具有的天然固有成分为理想,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饮食生活。有个学者的朋友说他妻子每天早晨都给他做好吐司和咖啡放在桌上,有一天他问妻子为什么今天早晨的咖啡味道淡了些?他妻子说:“唉呀!糟糕,这是我黄色围裙的原因。对不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去后他做了个试验:首先准备4个同样款式、同样大小、同样颜色的咖啡杯,放到隔开的4坐席上,然后用同一个咖啡煮沸器将咖啡煮开后分别倒入杯中,分别放到深棕色、棕红色、深蓝色、棕黄色的4种桌面上。参加实验的助手不知道这次实验的目的,他们分别坐进相互隔开的坐席里,一边看着映在咖啡里的桌面颜色一边品尝咖啡。然后出了两个问题请他们回答;1、味道和香味浓吗?2、味道和香味淡吗?实验结果表明,坐深棕色桌面的助手说咖啡味道最浓,其次是棕红色桌面,然后是深蓝色桌面,最后是坐棕黄色桌面的助手说她喝的咖啡没味。从同一个容器里倒出来的咖啡,答案理应是同样的,但是因为桌面颜色的影响,咖啡的味道变得不同了。餐具左右味觉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正因为如此,中国菜对餐具很讲究,素有“七分餐具三分菜”的说法。造型、花样、光泽、颜色都要和中国菜相匹配才行。从视觉空间色彩面积来看,菜只占5,餐具类占25,70是就餐环境。 包括屋内的摆设及周围的环境等,再加上服务、厨师水平等因素,叫圆光效应,圆光效应也叫威望效应。中国菜的味道里面包括着众多的观念因素。实际上,这种观念因素90是通过视觉经验的积累得到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积累在增多。唤起这种积累的潜在意识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由个人的视觉记忆和味觉记忆条件决定。就餐环境的灯光效果是不可忽视的。有位室内装潢师在为 “三里屯the opposite house” 里的一楼餐吧做空间设计时,和日本灯光照明工程师和田美惠子进行了一次就餐环境灯光效果实验:首先准备了最好的日餐和饮料,开始时在暖色灯光照射下生鱼片、黄油、西红柿、色拉等显得色彩丰富,再配以现场爵士音乐演奏,客人们兴高采烈,极度兴奋。这时灯光由普通照明一下子转换成红绿色光滤过器彩灯。在灯光效应下,生鱼片变成灰白色,芹菜变成粉红色, 蔬菜色拉变成灰紫色,青豆变得和鱼子酱一样黑,牛奶成了血液色,咖啡变成了土黄色。几乎所有的客人一下子都惊慌起来,再也吃不下去。酒会失败了,但实验成功了。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做空间设计时把餐厅灯泡全部换成从英国进口的带温色的灯泡,替代了原定的偏青白色的灯泡,尽管成本贵了不少。但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住灯光效果是左右人情绪的主要生理和心理因素。喜剧是用黄色滤光器来照明,悲剧是用蓝色滤光器来照明。日光灯发出的是寒光,其光谱特点是不连续光谱,光分布是青色光强,这种光使人的自律神经系统迟纯,没有空腹感觉,消化不振。而太阳光线是连续光谱,是最好的光,白炽灯是最接近太阳光源的。中国人的色彩观是以反射率50为基准。人的皮肤的反射率是50,照到皮肤上的光50被皮肤反射,剩下50被皮肤吸收生成维生素D,转变成热能,多了觉得热,少了觉得冷。不多不少,中间,正合适。中国人喜欢使用中间色,降低明度或彩度来控制色平衡。比如说中国老一辈讲究喝茶的茗客,非常讲究在什么茶室、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穿什么衣服,讲究茶室和衣服的颜色对比是否和谐,讲究茶具和茶室的颜色是否互相衬托,非常讲究搭配的。和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喜欢使用材料本色。和室,也叫日式房间是典型,如果把日式房间的整个视觉空间设定为100的话,那么墙壁、柏木柱、杉木顶、苇席榻榻米席都是材料本色,占整个视觉空间的70。裱纸移门和裱纸隔窗的材料主要是和纸,纸的本白色又占了25。实际上这25的白色是很出效果的,纸的本白色衬托木材的本黄色,这种构造特点使日式房间的空间色彩很透气,很雅丽,很柔和。如果把裱纸移门和裱纸隔窗都贴上木材的本黄色纸,那就完了,人在里面会窒息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白色衬托木材的本黄色,使木材的本黄色更美丽。最后的5是饰品,花瓶、鲜花及和服是彻底的纯色,点睛的,非常出彩。70%的木材的本黄色是基调色,25的纸的本白色是亚颜色,5的彻底纯色起的是强调作用,可以说日式房间是日本人色彩观的顶点。用色彩讲合理,讲调和,也就是说要讲平衡,俗话里叫搭配。中国的江南传统民居历来多用木造,和日本木造和室不同的是,使用木材几乎全是针叶树材,柏木和杉木是针叶木具有代表性的树种,阔叶树材只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用。针叶树木质部分的纤维管占90以上,所以纹理极其纤细,有像绢那样的润泽感,不用加工都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木纹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暗,那时,中国文人们会用另一种审美来欣赏它、把玩它。木纹陶冶中国文人的感性。“闲寂”是中国文人们的追求,在魏晋南北朝尤其盛行。中国人的肤色和柏木的本黄色是同一色系。同一色系的颜色放在一起为什么会让人感到舒适?主要大概还是来源于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本能,也就是从来袭的敌人那里自我保护的安全感吧。 和砖石结构的房屋相比,木结构房屋更能让人精神松弛。木结构房屋因为是以木材的本色为主配置的,这种颜色特别有利于解除紧张、疲劳感,是使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的最好场所。我觉得在进行街道景致修整和开发时,一定要注意到不要破坏那些地方固有的色彩构造。气候和风土经过长时间培育而形成的地方色彩,在毁坏之前,一定要进行色彩调查,必须把色彩构造记录下来。三、 中日色彩词汇表达异同(一)青、蓝、绿中国古代把颜色分为五正色:“青、赤、黄、白、黑”。汉代以来,盛行“五行”之说,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构成的。“五色”又与“五行”相对应。古代还认为,“五色”与“五方”(东、南、中、西、北)对应,“五方”各有一神,称“五帝”,依次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五色”又与“四季”对应,即“春、夏、秋、冬”。 “青”为“五色”之首,说文解字分析字型说“青”从“生”,从“丹”,推测是一种深绿色的矿石。它对应“五行”的“木”,“五方”的“东”,“四季”的“春”。? 汉语的“青”作为颜色讲时,除青色外,又有蓝色、绿色、黑色的意思。表示青色的词如:青草、青松、青藤、青竹等;表示蓝色的词如:青天、青云等,青天后来也比喻清官。表示绿色的词如:青翠、青葱、不分青红皂白等。表示黑色的词如:青丝、青衫、青眼、青睐等,现代汉语里的黑色已不用“青”色表示了。? ? “青”与“春”对应,春天草木苏生,一片青色,所以有了“青春”的说法,后来比喻人的年轻时期。如“青春、青年、青少年”等。“青”也有未成熟之意,如“青苗,青果”。形容人的不成熟还有“楞头青”等。而“青梅竹马”是比喻天真无邪,从小在一起玩耍。此外“杀青”一词也由炒茶的最后一道工序演变成现在“结束”的意思。? 现代汉语已经将“青”包含的这些颜色分开来说了。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色”、“蓝天”、“海蓝”等。还有来自西方文化的“蓝领”,专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蓝图”指美好的前景。表达望眼欲穿时俗语也说,“盼的眼睛都蓝了”。“绿”除了“绿叶、绿茶”等表示颜色之外,也有了其他意义,如“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等,是指没有污染的东西。有趣的是“绿帽子”,专指其妻或其夫有外遇。此词源自元明两代规定:妓女、乐户家中男子必须戴绿头巾。 ?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日语中的“青(南挡)”色。日语的“青”也有蓝色、绿色、黑色的意思。这和汉语一样。如表示蓝色的词:“青空、青、海”、“青霎志”;表示绿色的词:“青菜、青信号”;表示黑色的词:“青痣(南挡南苔):青焉”等,形容人的年轻也有“青春、青少年”等词。只不过其他的转义与汉语有所不同。表示不成熟的用法较多,如:形容人时,常说“交茫青、”、“青二才”、“青臭、”等。日语中的“青”也常用来表示脸色,如:青膨扎”、“青占幻为”、“青白善”等,都是脸色苍白的意思。“青白誊”指面色苍白只会空谈的知识分子。而汉语说的脸色“铁青”,般指严肃、气愤时的面孔,是“撤”的意思。? 现代日语中的蓝和青仍然都是“青(南#)”,绿色和黑色分了出来,如“禄凰”一词,指初夏穿过绿叶的风。“禄”在日语里也有油亮的意思,如“禄黑爱”形容人的头发又黑又亮,汉语里没有这种说法,只能形容“绿油油的麦田”。“少卓”指一等车厢,因其车厢有绿色标志而来。“禄书瞪吝凡”是指日本小学生上、下学时为防止事故而维持交通秩序的中年妇女。(二)赤、红 “赤”是古人认为的五正色之一,它对应“五行”的“火”,“五方”的“南”,“五帝”的“赤帝”,“四季”的“夏”。中国夏天火热,而火的颜色又是红色,所以有此对应关系。汉高祖刘邦自认是赤帝之子,所以崇尚赤色。楚汉相争时,汉军用“赤旗”。婴儿出生时是赤色,所以称赤子,婴儿的思想纯洁,所以称纯洁的心灵为“赤子之心”。“赤字”是指经济收入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因其数用红字书写而来。“赤”除了这些用法外,还有其他意思。象征革命,如:“赤卫队”。忠诚,如赤诚、赤胆”。光着,如“赤裸、赤脚、赤膊”。空,什么也没有。如:“赤手空拳”、“赤贫”等。? “红”原本是粉色,不属于正色,是“赤”与“白”调和而成。唐代以后“红”开始代替“赤”,表示深红、鲜红。现代汉语里“红”字用的最多,“赤”用的越来越少。红色在中国代表吉祥,结婚叫“红喜事”,要贴“红喜字”,新娘穿红嫁衣”,新郎戴“红花”。此外,红的意义更为广泛。象征兴旺、发达,日子过的好叫“红火”,好运称“红运”,工作一开头就有成绩叫“开门红?。受欢迎。如“走红”,受重用也叫“红”,受赏识者称“红人”,贬义词还有“红极一时”、“红的发紫”等。女子美艳的容貌,如:“红颜”、“红粉”、“红妆”等。象征革命。如:“红色政权”、“红区”。危险,这种含义来自西方,如路口的“红灯”等,救护车和警车的灯也是红色。? 下面再来看看日语中的“赤(南加)”色。日语中“赤”的用法比“红”的用法多,表示红色时,基本上都用“赤”。如“赤面”、“赤十字”、“赤旗”、“赤信号”等。同时也派生出了具有其他含义的词,如“赤字”。“赤子手老捻为”,指实力悬殊,轻易地使对方落败。“赤鼋卓”、“赤叉”是指末班车,因为有红灯标识。“赤新固”是指低俗黄色报纸,据说是因为这种报纸以前用的是红纸。“赤帽”指车站搬运工。“赤”除了表示红颜色外,也和汉语一样,有“共产主义、光着、忠诚、空无一物”的意思。如“赤化”、“赤裸(南加C土桤加)”、“赤心”、“赤贫”等。此外,也有与汉语不同的用法,如“赤他人”指的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赤耶(南加)”指的是丢大丑。 日语中的“红(二弓、)”不如“赤”用的多。也不如汉语中的“红”用的多。日本中的喜庆事也用一点红色。如“赤钣”,即加红豆的红米饭,表示庆贺。但远不像中国那样都用红色,经常是红白相间。如新年的“粗白歌合唱”,也有喜庆气氛。日本表示相对应、对抗的颜色,“红”对的是“白”,如:“杠白”即红队和白对的对抗赛。而中国,对的是“绿”,如“红男绿女”,指穿着各种色彩服装的男女。“红花绿叶”等等。另外,日语中的“红”也没有“发达、受欢迎、受赏识”的意思,因为“红”在日本并不像中国大多是大吉大利的颜色,所以没有这些转义。(三)黄黄色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义是一种黄色的玉石,后来由黄色的玉石扩大为泛指黄色。黄色在“五行”中属于“土”,而中国土地的颜色也大都是黄色,所以人们常用“黄土地”象征中国。黄色在“五方”中属于“中”,所以古代把黄色看成中央正色,为皇帝所喜欢。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黄色一直为皇帝所垄断。从服装到宫殿,都以黄色为主。“黄袍加身”表示做皇帝。科举考试张榜公布的名单称“黄榜”。表示黄颜色的词很多,如:“黄土”、“金黄”等。比喻人青春不在的词有:“黄脸婆”、“人老珠黄”等。而“黄粱美梦”则是指空欢喜一场。“黄”有时指“黄金”或“黄河”,如:“黄货”、“引黄工程”。另外“黄”也有计划失败或不能实现的意思。如:“那件事黄了”。“黄”也指幼稚、不成熟,如“黄小儿”。“黄”色产生低级下流的意思来自西方文化,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扫黄”、“黄赌、黄毒”等。? 日语的“黄(墨、弓)”除了表示颜色黄土、黄,还可以表示声音比普通人高,如:“黄色L、声”,也表示年轻,经验不足,如:“口支舻黄色k、(黄口小儿)”,现代汉语没有这种说法。表示黄金时,有“黄白老散亨为”的说法,指花大钱干某事。日语的“黄”色没有低级下流色情的意思。同时,日本的天皇也不像中国皇帝一样,崇尚黄色。所以也没有相应的转义。(四)白“白”对应“五行”中的“金”,在“五方”中属“西”,对应“四季”里的“秋”(见表41)由此,汉语中的“白”除了表示白的颜色之外,产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含义。? 西方是冷风吹来的方向,秋季万物凋零,含有肃杀之气,因此象征凶丧。在中国,办丧事时穿白色丧服,打白幡,丧事称“白事”。白色并非完全象征凶丧,也象征着纯洁。如“白玉”、“白璧微瑕”。最近,中国的婚礼上,新娘也穿起了白色婚纱,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因为白色没有别的杂色,空无所有,所以古代把没有功名、官位的人称“白身”、“白丁”。“五四运动”以后,白色吸收了新的意义。“白色”象征反动,称反动军队为“白军”、“白匪”。此外,“白”除了表示颜色之外,也表示清楚、光明,如:“明白”、“白昼”、“清白”。“白”还表示无代价、无报偿或做无用功的意思,如“白吃”、“白用”、“白干”、“白说”;也有冷淡、不欢迎的意思,如:“白眼”,这是相对于“青眼”而说的。另外,“白”还有陈述、申述的意思,如“坦白”、“直白”、“告白”、“表白”等。 日语中的“白(乃)”色,与汉语有很大不同。中国丧事用白色,而日本的喜庆事多用白色,加杂红色。新娘的嫁衣大多是白色,如:“白装束”指的就是古代新娘的服装。现代更是穿白色婚纱,即使是和服,一般也是穿白色的,象征着吉祥。“白燕垢”指上下一身白的和服,是日本过去喜庆时穿的衣服,现在神社的神主还在穿这种服装。“白星”指成功、胜利,原意是比赛胜利的队画一个白色的圈。汉语有“白虎星”,即“丧门星”的意思。“白寿”,是指九十九岁,因为“白”和“百”差一横,这也是喜庆的事,而同用汉字的中国就没有这种说法。看来,“白色”在日本始终就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一直被人们所喜爱。日本文学里传统的审美意识的核心是“雪、月、花”,日本人最喜欢的花也是白色的花,“万叶集”中赞美花的诗有520首,其中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