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脸颊狡黠 讴歌斗殴 宁愿宁缺勿滥b、麻痹疲敝 肥膘飞镖 塞责塞翁失马c、瞭望寂寥 胡诌皱纹 宁静宁缺毋滥d、跌宕档案 沏茶堆砌 抹脸转弯抹角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前嫌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到一种声音在殷切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牛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上,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 a、无动于衷 b、不计前嫌 c、殷切 d、成千上万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铁路总公司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也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b、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c、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d. 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熟知的思维,和思维的规定。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是纯粹抽象的东西。但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悉的东西。 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 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本大题7小题,共35分)舟 人 传清 张光纬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注】刺船:用篙撑船。三泖:湖名。倩:古代男子的美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悉其里居 悉:知道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c、 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 :爱惜 d、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操何业 泰岩询船尾女郎曰 萍踪相遇,愿赠言a、之 以 而 b、之 且 而 c、所 乃 以 d、所 以 之7、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3分)a、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b、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c、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d、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c、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3分) 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舟人“勇义”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途中见杏花 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0、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3分)11、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四、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14、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15、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9小题(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读书须教有疑 解玺璋 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的呢?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老师说,南宋时的人。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时的人。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以对。 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戴震则指出:“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 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或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1617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d. 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17、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18、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19、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榕树下的瘦女人沈祖连.长长的新兴路,延伸到桥头,形成个“丁”字。丁字路口处,有棵大榕树,说不清它有多大的年纪,只知道父亲乃至祖父他们也是小时侯就有的了。逢着夏天,这里是纳凉以及人们娱乐的天地。现在秋凉了,并且是一天比一天冷下来了,人们便都转入了屋里去了,这里便现出了它的荒凉,阵阵秋风吹得人们的心都发了毛,谁还到这里来呢?不过也有。一个瘦骨嶙峋的女人,像是一根枯藤或是一截竹棍终日在这里,有时坐着,有时站着。总之是坐累了站,站累了坐。秋风拂起那发了黄的发丝,飘飘悠悠的,一双呆滞的眼睛犹如两眼枯井,时而看着桥头,时而看着路,时而看着行人,有时什么也不看。 我早上去上班,路过桥头便看见了她,她的瘦以及她的黄发丝,都让人无缘无故地要产生一种怜悯。我便是无缘无故地走近了她。“阿姨,你在等什么?” 她慢慢地反映过来:“先生,是问我么?这么说,你看见过一个后生仔么?” 她没有正面看我,我用左手在她的面前比划了一下,她的眼动了动,便又停下了。我猜她是眼睛不好,至少是看不清面前的人和物。“阿姨,你要等的后生是什么样子,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找。”“那太好了,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刚才有个姑娘也说要帮我找。后生高高的,说话声音不大,跟你差不多,说话很好听。” “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等他做什么呢,他是你的什么人?”“不,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欠我的钱,那天买我的手镯,他说等会儿给我钱,便走了。”“阿嫂,想你是上当了,怎么不给钱就让他走了?现在啊,可不同以前了,不抢你就好了,你能告诉我多少钱么?”“我们说好了的,他回头给我三百元,那可是真玉的阿。是我妈给我的嫁妆,他看见了直说是好玉。我见他识货,便解下给他看,他说阿姨你的手太瘦太小了,不合适戴,便缠住要我卖的。”又是一起诈骗案。中午我回来,经过桥头,她还在等。第二天,她还在等。看她那可怜巴巴的,直让人心疼。我在心里一百次地骂,是哪个没良心的小子,有本事不去诈骗大亨,而来骗这些可怜的老百姓,该是断子绝孙的。第三天,她还在等,不知怎么,看到她那黄黄的发丝及深深的枯井,便有一种本能涌上了心田,就好像是我天生地要帮助她,而帮不了她,就是我的一大过错。于是我便又走近了她:“阿姨,对不起了,我这两天有急事,我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让你久等了。”她慢慢地转过面来,捉住了我的双手,她的瘦手在哆嗦着,那枯井一样的双眼分明渗出泪:“你可回来了啊,你可知道我要钱干什么吗?”“知道,阿姨,是我耽误了你,你打我骂我吧。”我把三百元钱塞到她的手上,并做好了挨骂或挨打的准备。“好了,你回来就好了,阿姨怎么舍得打你骂你?到底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前天那先生还说你是个骗子呢。”瘦女人心满意足地走了。又是一阵秋风掠过,榕树叶子簌簌的落了下来,我的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哀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划线句“刚才有个姑娘也说要帮我找”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21、小说开头结尾划线地方都写到“秋风:有什么作用?(5分)22、小说中的瘦女人执著地等待着一个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可见她是一个普良单纯的人,结尾“我”编了一个谎言.替那失信男子(骗子)付了钱,有人认为这让瘦女人失去了认识社会的经验,对瘦女人而言反而是不幸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6分)七、语言运用(每题6分 共12分)23、把下面长句变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6分) 为期三天的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特色以及充分展现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求解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的担当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4月6日拉开帷幕。24、给下列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近日,记者从淮南市旅游局获悉,为纪念豆腐始祖,光大豆腐美食,今年中国豆腐文化节期间,淮南将首次举行活动,祭拜豆腐始祖。此次活动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主办,淮南市农委、淮南市旅游局、淮南市文广新局、八公山区政府协办。活动将在淮南八公山森林公园汉淮南王宫举行。为突出西汉风格,表现民间特色,将在原有园林基础上,添设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景观,如山门、祭道、祭坛、钟楼、鼓楼等,活动遵循传统礼节,来彰显豆腐文化。答:八、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水。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c【c、lio/lio zhu/ zhu nng/nng a项分别读ji/xi,u,nng; bb bio s/si d项分别读dng,q/q,m/m。】2、b【a项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不动摇。b不计前嫌指的是不再计较以前的你做的错事就用“不计成本”是不考虑成本的意思, 非不计算成本之意。c项“殷切”指深厚而迫切。d项“成千上万”形容数量很多,数不胜数。】(文本节选自李丹感谢生命)3、a【b.中途易辙,改变了主语。第一个分句只有主语和状语,主语是“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个分句改变了主语,主语是“众多粉丝”。c.成分残缺。后一个分句滥用介词“当”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当-的时候”;另,“文明”与“提高”也不搭配。d.语序不当,“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应为“中国制造的低廉成本”。】 4、d【比较和,根据关联词“但”可以推断在前;而是对的诠释,是对的诠释;是对的进一步阐释,且两者之间有一个一致的提示词“熟知”;是对的解释。】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和解析】答案: 解析: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6、【答案和解析】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语感去推断,根据常见的固定文言结构去推断,根据句子大意去推断。 7、【答案和解析】答案: 解析:结合语境,根据大意去推断。 8、【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项有两处错误。陈泰岩雇船收债;见到舟人的相貌时,只是觉得与众不同。9、【答案和解析】答案:陈泰岩告诉舟人:“太阳就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语、且、盍各1分)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讯、紊紊、安、竟各1分)【答案和解析】答案: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彼髯恒卧蓬橹间,虽风雨无所苦。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参考译文】 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从事什么职业。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就用“舟人”来称呼他。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派仆人雇船,到远乡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来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依稀有大家闺秀的风度。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虑。等撑起船后,划船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牵牛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另一头仍在水中,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见这举动,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虑。 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不要害怕。即使是带着几百万缗钱,行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泰岩非常害怕,询问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来到了。”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至,船依在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又起程,最终安然无恙。 距离郡中还有数里,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村子树木掩映,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吧?”舟人说:“好的。”就拿着酒壶离开了。泰岩就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女子抽泣着说:“你说得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到三泖湖,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求死。那髯者说: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谁呢?幸而你的仇人已被杀死,我会慢慢地寻找你的亲戚,送你回去,即使找不到你的亲戚,我也会给你找一个好男子,让你出嫁。我坚守道义不会污辱你,不会像那群强盗的做法一样。我因此忍死留在此处。”说罢,泪如雨下。泰岩又说:“船很小,你们两个人怎么一起生活呢?那髯者最终怎么做的?”女子说:“自从我来了后,那髯者总是睡在船板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叫苦。他停船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交往的,也不止一个人。他们在一起所谈论的话,我都不明白,他们每次都是痛饮后离去。夜晚,他一定登到高处观星斗,回到舟中常闷闷不乐,我也不太了解他为什么这样。” 舟人买酒回来后,斜视着那女子,好像已知道她所说的话,看起来有点儿生气的样子,泰岩了解这些后,对他佩服为异人,作长揖向他请罪。于是煮酒坐下,相谈甚欢。舟人就说:“我和您萍水相逢,希望拿几句话赠送给您。天下大乱,各自珍重,我也从此离开。”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到了郡里,两人感慨叹息着分手,以后最终没有再相遇。三、古代诗歌阅读 10、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1、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1分)(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答对2点情感并分析正确就可给满分)四、默写1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14、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15、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五、论述文阅读16、(5分)d、e(a“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这陈述有错,原文的信息是:“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可见人要做到不被蒙蔽,有多个因素,不仅仅只是“怀疑的精神”;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陈述有误,原文信息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选项信息漏掉了修饰词语“有些”,这样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就不能等同;c选项信息“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有误,原文的信息是“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选项信息对“人性本善”这个概念的陈述范围缩小了。)17、(3分)d(原文的信息是“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也就是说读书的辩证法除了“有疑”,更要做到“无疑”,读书不能够为了怀疑而怀疑。)18、(4分)作用是:做论据,证明“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这个论点。(2分)孟子、戴震这两个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一个例子春秋战国的,一个例子清代的,都是历史名人,用这两个例子证明论点,更有可信度,更有说服力。(2分)19、(4分)答案要点:体现了“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这个观点,(1分),这观点要求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1分)吴组缃先生对于杂志的说法并没相信,这是一种怀疑精神的体现,(1分)他不仅不相信,还能马上用大熊猫的例子去印证自己的说法,这说明他不仅有怀疑的精神,更有质疑的能力,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体现了“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的这种读书的辩证法。(1分)六、现代文阅读20、表现瘦女人对人信任,突出她善良。(2分)说明主动帮助瘦女人的好人不只“我一个”,深化了主题。(2分)【本题考查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该句看似平常,看似是瘦女人嘴里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内涵却很丰富,她不仅很好的表现了瘦女人令人怜悯的善良单纯,也暗示在主动帮助瘦女人的人并不只“我”一个,从而让故事增添了更多的亮色与希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1、开头:渲染凄冷的环境气氛;为瘦女人的出场作铺垫,暗示瘦女人令人同情的处境;给全文奠定了一丝悲凉的情感基调。(3分)结尾: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我”快慰中夹杂着悲戚的心境。(2分)【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叙事类文章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营造氛围,烘托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等。环境的特点一般有:清新、静谧;热闹、生机;萧索、冷清、沉闷等。答题时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上思考则可。】22、(1)不同意。(2分)理由: “我”的善意的谎言,不仅让瘦女人避免了物质上的损失,更维护了她对人世美好的感知。(2分)至于经验之说,一方面社会上并非人人都是骗子,没必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另一方面,善良之人,也不只“我”一个。(1分)瘦女人本已令人同情,如果再以牺牲物质的方式让她获得经验,那是残忍的。(1分)(2)同意。(2分)理由: “我”隐瞒真相的行为虽然高尚,却让瘦女人不理解人世的尔虞我诈,以后难免仍会受骗。(2分)“我”能帮瘦女人一回,不能帮瘦女人一世。让瘦女人获得认识社会的经验比让她损失300元钱更重要。(2分)【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好小说总会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小说中那个用美丽的谎言编织的故事就如同小说的结尾所写“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令人回味。答题同意与否都行,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行。】七、语言运用23、【答案示例】 (1)为期三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4月6日拉开帷幕。 (2)本届年会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了“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的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