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7-27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大内岭金矿探矿权转让项目编号:KQ-7643平均品位:6.7g/t矿种:金矿探明储量:(333)2吨矿权属性:探矿权矿床类型:矿区地址:海南省勘查单位:面积:10.15km2 项目价格:300万工作程度:普查1.矿区位置及交通大内岭矿区位于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西南直距约14.0km。地理坐标为(经度,纬度):10959151100145,185830185945。勘查面积约为10.15km2。矿区距中平镇约14km,距琼中县城约18.1km,矿区至县道约6.0km,交通条件较方便2 区域地质中平镇大内岭矿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大地构造隶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从区域上看,大内岭矿(化)体分布于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和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图2.1)。2.1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城系抱板群组(ChB)、志留系下统陀烈组(S1t)。1、长城系抱板群组(ChB):分布于区域的西部。下部戈枕村组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为主,上部峨文岭组以片岩类岩石为主,夹石英岩、变粒岩及晶质石墨矿层;2、志留系下统陀烈组(S1t):分布于区域的北东部,面积小,形成小孤岛状。下部变质细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夹灰岩透镜体,中部以碳质绢云板岩夹粉砂岩为主,夹变质粉砂岩及深灰色绢云母板岩;上部绢云板岩夹变质粉砂岩条带。2.2区域构造根据1:20万区调及卫片解译成果可知,本区内未见有大的构造发育,区内有一些小的北东向断裂发育。北东向次一级断裂构造在区域东南部的花岗岩中,带内发育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充填煌斑岩及花岗岩脉。2.3区域侵入岩区域岩浆岩发育且呈现出多期次的特点,主要有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和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J3hg)。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大面积分布于区域的东部,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的角闪石、辉石,也为矿区主要岩石之一。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J3hg):分布于区域东部,成因类型属I型的碱钙性系列花岗岩,岩石中的肉红色钾长石斑晶十分醒目,呈等轴状-长条状,主要的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的角闪石。3 矿区地质3.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城系抱板群组(ChB)。长城系抱板群组(ChB):分布于矿区西部,面积约为2.03km2。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下部戈枕村组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为主,上部峨文岭组以片岩类岩石为主,夹石英岩、变粒岩及晶质石墨矿层。3.2矿区构造矿区构造简单,以小规模断裂构造带发育为主要特点,多为岩浆侵入时产生。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矿区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强,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在断裂或构造裂隙附近出现高温热液作用,并充填石英脉体。局部出现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由于岩性较单一,表土掩盖较深,故矿区部分断裂构造未被认识。3.3矿区侵入岩矿区内大面积分布二叠-三叠世花岗岩(P-T)。二叠-三叠世花岗岩(P-T):在矿区东部大面积出露,呈灰白色,中粒粒结构,块状构造,成因类型属于S型的钙性-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为钾长石34%48%、斜长石24%37%、石英21%31%及少量黑云母、辉石等。3.4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矿区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强,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在断裂或构造裂隙附近出现高温热液作用,并充填石英脉体。矿区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云英岩化等。局部出现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4 前期工作成果4.1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和分布4.1.1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及编号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原则:凡2个或2个以上相邻测点的元素含量大于异常下限者圈为一个异常。异常内又按异常下限的1、2、4、8倍分级,进行等含量线圈定。单元素异常的编号原则:对那些至少有6个或6个以上相邻测点的元素含量为其异常下限2倍以上的异常进行编号;有个别元素含量较高,是异常下限的8倍以上的单点异常也进行编号。编号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的。共圈定了14个单元素异常,表6.3是元素异常的编号情况。这些进行编号的异常对找矿有一定指示意义。4.1.2单元素异常的特征及分布情况本区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4个,具体分布特征见表6.4。其中主要成矿元素Au 5个,As 2个,它们的吻合性一般,主要分布在矿区北西部及南东部,异常大部分处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图6.3及图6.4为矿区Au、As两种元素的从二维到三维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从表6.4对各元素的异常特征统计来看,除了Au、As、Ag、Mo、Pb五个元素异常范围较大外,其余五个元素异常面积都很小,且它们分布很零星,强度低,整体不密集无浓集中心,并且无编号异常。Au元素异常分布面积较大,有143个测点含量大于异常下限,编号的异常共有5个,异常分布较分散。其中Au1和Au2号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均较大,异常位于矿区北西部,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及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含量最大值为382.7410-9,为其异常下限的382倍;Au3号异常位于矿区的中部,为单点高值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含量最大值为42.210-9,此含量点附近无其他高值含量点,本异常有待查证;Au4和Au5号异常位于矿区南东部,也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含量最大值为26.6110-9。As元素异常分布面积较大,有89个测点含量大于异常下限,编号的异常共有2个,均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其中As1号异常呈长条状分布于矿区中部,含量最大值为17.5310-6;As2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部,分布面积及强度均较大,含量最大值为109.310-6。Ag元素异常分布面积较大,有90个测点含量大于异常下限,编号的异常共有3个,分布较分散,整体不密集无浓集中心,异常均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其中Ag1号异常呈块状分布于矿区北中部,含量最大值为0.42110-6;Ag2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部,含量最大值为0.3410-6;Ag3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部,含量最大值为0.20110-6。Pb元素编号的异常有3个,南北向展布,均呈长条状分布于矿区的南东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异常面积小,强度低,整体不密集无浓集中心,含量最为261.610-6。Mo只有1个异常,大致呈块状分布,位于矿区南东部,向南未封闭。异常强度较低,浓集中心不够明显,含量最大值为3.0210-6,是其异常下限的3倍。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4.1.3单元素异常评序为了给各单元素异常的找矿价值作出一个定量的评价,根据异常点数、面积、衬度等六个指标给每个单元素异常打分(排序),总序数数值最小者排序最高,详见表6.5。4.2组合异常的圈定和分布 组合异常系指由2个元素以上组成的以成矿元素、矿化剂元素为主,受同一地质作用引起的,按一定方向展布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元素异常集合带。本次在所工作的10.15km2范围内,共圈定了2个组合异常见表6.6所示。CA1号组合异常位于矿区的北西部,面积约1.47km2。大致呈长条状分布,总体走向为南北向,包括2个单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及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本组合异常的主要异常元素为Au;CA2号组合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部,面积约1.89km2。大致呈块状分布,总体走向为南北向,包括8个单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本组合异常的主要异常元素为Au、As,其次为Ag、Pb、Mo;4.3组合异常的分类根据各元素的分析化验结果,按元素组合的复杂程度、异常强度、规模大小,浓集中心的明显程度等,结合矿区至今所掌握的地层、岩石和断裂分布及踏勘中所掌握的矿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划分异常类型,对照有关规定具体可划分出四类异常。1、甲类异常:为已知矿异常及工作和检查中的见矿异常。2、乙类异常:推测的矿化异常。可分为三个亚类:乙1类异常:未见矿化但推测可能发现大型矿的异常。乙2类异常:未见矿化但推测可能发现中型矿的异常。乙3类异常:未见矿化但推测可能发现小型矿的异常。3、丙类异常:性质和前景不明的异常。4、丁类异常:无找矿意义和前景的异常。按以上分类准则,结合矿区各组合异常的特征、地质环境、工作程度及找矿意义,本区2个组合异常均划分为乙3类组合异常。4.4组合异常的一般性评价要全面客观解释评价各个组合异常,必须采用地质、物化探综合信息,并将综合信息转化为异常评价指标。根据本次化探工作所得的结果和所掌握的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一般的评价。将地质条件粗略分解为构造、地层岩性和矿化条件等三个因素,将地化特征粗分为异常规模、异常强度及浓集梯度、异常组合特征、元素间吻合程度等四个因素。并结合各个因素给予赋值,试图对各组合异常进行定量评价,详见表6.7。将各组合异常按评价指标标准(表6.7)对成矿贡献大小分别赋值,然后将各组合异常累计得分除以各单项指标最高值之和得异常成矿度(见表6.8),并按成矿度大小对组合异常进行排序如下:CA-10.77、CA-20.73组合异常分布在推测矿体近旁,成矿度大于0.6而小于0.8者评定为乙3类,CA-1和CA-2组合异常均经评价为乙3类异常,找矿前景一般。4.5组合异常的解释评价根据各组合异常所在位置的地质成矿条件和地貌特征,结合异常本身的分布情况如异常强度、规模大小,浓集中心、浓度分带及元素组合等,将组合异常分为两个乙3类异常(CA1、CA-2),各组合异常的地理位置、异常特征、地质背景及评价结论详见表6.9和表6.10,组合异常的解释评价如下:1、CA1 Au组合异常异常位于矿区的北西部,面积约为1.47km2,大致呈长条分布,南北向展布。本组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元素组合单一。Au元素由两个异常组成(Au1、Au2),总面积为0.65 km2,含量最大值为:382.7410-9,达到异常下限的382倍,其异常衬度是26.9。异常主要位于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及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所处地势较高,一般高程为400m563.5m。本异常的成矿度指数为0.77,经评价该异常为乙3类异常。推测可能是由断裂破碎带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矿化裂隙破碎带引起,具有找Au矿床的前景,进一步找矿意义较大,可以考虑加密化探采样及开展其它地质勘查工作或工程验证。2、CA1 Au、As等组合异常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部,面积约为1.89km2,大致呈块状分布,南北向展布。本组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As,其次为Ag、Pb、Mo,元素组合较复杂,吻合性较好。其中Au元素由两个异常组成(Au4、Au5),面积为0.32 km2,含量最大值为:26.6110-9,达到异常下限的26.6倍,其异常衬度是4;As元素由1个异常组成(As2),面积约为1.29 km2,面积大,分带明显,强度大,其含量最大值为109.310-6,达到异常下限的27倍,其异常衬度是3.4;Pb元素由3个异常组成(Pb1、Pb-2、Pb-3),面积约为0.7 km2,分带不明显,强度低,其含量最大值为261.610-6,只到异常下限的4倍,其异常衬度是1.8;Mo元素由1个异常组成(Mo-1),面积约为0.61 km2,其含量最大值为3.0210-6,只有其异常下限的3倍,其异常衬度是1.3;Ag元素也由1个异常组成(Ag-3),面积约为0.31 km2,含量最大值为:0.20110-6,只有其异常下限的2倍,其异常衬度是1.27。异常主要位于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所处地势较高,一般高程为350m570.5m。本异常的成矿度指数为0.73,经评价该异常为乙3类异常。推测可能是由断裂破碎带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矿化裂隙破碎带引起,具有找Au、As矿床的前景,进一步找矿意义较大,可以考虑加密化探采样及开展其它地质勘查工作或工程验证。5 找矿前景预测无论从异常规模、浓集中心明显程度、浓集梯度大小来评价,Au、As总是排在最前面的两个元素,因此可预见该矿区内金、砷为优势矿种,最有望形成以金、砷或其组合多金属矿产。5.1预测区的划分按照上述找矿原则,划分两个级找矿预矿区(-1、-2),总预测面积为3.36 Km2,本次工作效果良好。其中-1预矿区位于矿区的北西部,由一个乙3类异常CA1组成,它们主要为Au元素引起的异常,异常明显,分带清晰,分布强度高,其异常成矿度为0.77,找矿前景较好;-2预矿区位于矿区的南东部,由一个乙3类异常CA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烘焙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核电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车展其他相关活动方案
- 汉字板书考试题及答案
- 攻防演练考试题及答案
- 高速飙车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不玩激光笔
- 洱海保护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385-202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技术规程》
- 客户服务流程优化与反馈跟踪表
- 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申请书-7
-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 医古文课件 2华佗传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 高中日语宣讲 试听课件
-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质量风险和机会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表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麦》【幼儿教案】
- 2022年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制(护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设计思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