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知识集萃二》.doc_第1页
《语言文字知识集萃二》.doc_第2页
《语言文字知识集萃二》.doc_第3页
《语言文字知识集萃二》.doc_第4页
《语言文字知识集萃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知识集萃二三月风常用同义词辨析一、“平静”与“安静” “平静”与“安静”都是形容词都可用于形容人或环境的平安状态。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1、用于描写环境时,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平静”侧重于“没有动荡”,如:“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观潮)而“安静”侧重于“没有声响”,如:“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雨中) 2、用于描写人时,使用对象不同。“平静”多形容人的心情,如:“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钓鱼的启示)又如:看完了电视剧小兵张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补充例句)而“安静”多形容人的心神、动态,如:王老师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好像有什么心事。(补充例句) 在辨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练习选词填空: (1)上课铃响后,教室里立刻()下来。 (2)早晨。我在小河边散步,心里很()。也可让其判断句中加点词用得是否准确,并把误用的改正过来: (1)考场上平静极了,只能听到写字的声音。 (2)我把问题又讲了一遍,会场上仍然很安静。 二、“忽然”与“突然” “忽然”与“突然”,都可以表示事情或动作变化迅速,出人意料。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1词义侧重点不同:“忽然”着重指事情或动作来得迅速,如:“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而“突然”着重指事情或动作来得突兀,如:“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珍贵的教科书) 2语意轻重不同:“忽然”语意较轻,“突然”语意较重。如上面两个例句,比较而言,“忽然”表示“我想象的事情变化舒缓一点”,而“突然”表示“敌机飞来的动作急剧一些”。 另外,“忽然”与“突然”是两类不同的词,前者是副词,后者是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忽然”用法单一,只能充当状语;而“突然”用法较多,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定语和补语。在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时,老师不宜讲这两个词的语法功能,而要注意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如:那次地震来得太忽然了。(补充例句)句中的“忽然”没有此功能,是误用,应改为“突然”。三、“沉寂”与“沉静” “沉寂”与“沉静”都是形容词,都有安静的意思。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1“沉寂”多用于描写环境、气氛十分寂静。如:(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夜莺的歌声) (2)“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秋天的怀念) 例(1)侧重描写环境;例(2)侧重描写气氛。 2“沉静”,可用于描写环境的寂静,如:夜深了,热闹的大街沉静下来。但更多的是用于描写人的性格、神色、心情的安静或平静。如:她是一位性情沉静的姑娘。(补充例句) 在辨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几个作用不同的句子,以使其增强对词义的理解。四、“特殊”与“特别” “特别”与“特殊”都可作形容词,指跟同类的、平常的人或事物不同。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1“特别”有“尤其”、“格外”、“特地”的含义,而“特殊”没有,如:(1)“他在小学念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做风车的故事)句中“特别”可改换为“尤其”、“格外”,改后意思不变。 (2)放学以后,老师特别把小华留下来谈课外阅读的问题。(补充例句)文中“特别”可改换为“特地”,改后意思不变。 2“特别”可修饰形容词,而“特殊”一般不能修饰。如: (1)还珠格格的眼睛特别大。(补充例句)(2)小刚的天资特别聪敏。(补充例句) 3“特殊”在用来修饰动词时表示分量很少,如“特殊照顾”、“特殊保护”。而“特别”用来修饰动词时表示分量较多,如:“特别喜欢”、“特别想念”、“特别担心”、“特别表扬”、“特别照顾”等。4“特殊”语意较轻,而“特别”语意较重,在用作形容词时,要注意准确性。如:“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新型玻璃)课文中讲的这种新型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网防盗”是这种玻璃的“特殊性”,句中用“特殊”比用“特别”更恰当。找同义词、辨析同义词,是小学词语训练的形式之一其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理解词义,丰富词语积累。但从教学的现状看,多是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同义词,轻视同义词的辨析、运用。这样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试举几例进行辨析,供同行教学时参考。慎用量词“位”现代汉语词典:“位量词,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可是不少人以为“位”与“个”在用法上没有什么区别。常听到有学生说“我是一位小学生”有教师说“我是一位小学教师”。这两句中的“位”都是用错的,应改为“个”或“名”。“位”既然是表示“敬意”的,就不能用来称自己。否则就显得自尊自傲了,别人就觉得你不够谦虚,缺少修养。至于用来称别人时,究竟用“位”还是用“个”或“名”,那就要从句子的感情色彩需要出发来决定。请看荔枝(人教版六年制十一册第6课)中的一个句子: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这句话中称“老师”用“位”,表示尊敬;称“学生”不用“位”而用“个”,这是因为没有必要向这几个学生表示敬意。这就是感情色彩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用词的谨严。下面是不该用“位”的例子: 这位三四岁大小的女孩不知为何被大人丢弃在夫子庙广场上。(某晨报) 一位恶魔丈夫竟残忍地杀死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刚满两岁的女儿。(某晚报)。 一位朴实的农村老人,被三位骗子用假牛黄骗去巨款4万元。(某时报) 日前,新民周刊对这一巨贪的犯罪行径进行了详细披露。这里摘选的是这位道貌岸然的高官是怎样拜倒在一个发廊妹裙下的。(某广电报) 例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没有必要无缘无故地对她表示敬意,应当用“个”;例称恶魔丈夫、骗子、巨贪,更不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必须将“位”改为“个”。 “乱七八糟”的来历“乱七八糟”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也被频繁使用。在解释这个成语的时候,“乱”解释为“无序、无条理”。而“糟”原意为“酒糟”,后来引申为“把事情办坏”。即便是在词典上 “乱七八糟”也是被解释为“很无序,乱糟糟的”。一般认为“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同历史上两个重大的事件有关。“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汉景帝时。诸王势力已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结果激起诸王强烈反对。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取得了胜利。“八糟”同晋朝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有关。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司马炎死后。即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朝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炎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通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进攻洛阳。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所以这次战乱史称“八王之乱”。“没”(m)和“没”(mi)沈祥和 人教版第十册可爱的草塘中的“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句中的“没”是个多音多义字,在这里,应该念“m”还是“mi”?我以为应该念“m”,理由如下: 1 从结构看,“没膝盖深的水”是“没膝盖深”作定语的定中短语而“没膝盖深”是“没+名词+形容词”的状中短语,其结构层次是: “没膝盖”是个动宾短语,在这里作状语,起限制“深”的作用,表示水的深浅漫过膝盖。意思非常明确。 2 从意思看。“没”如果念“mi”“没(mi)膝盖”这个短语就有了歧义,一是“没有膝盖”,二是“不到膝盖”,表义不确切。这样的短语作状语是不太合适的。比如放进下边的句中就行不通了,只能念“m”: 我们挽起裤脚走到没膝盖的水深处。 浅处没脚踝,深处没膝盖。 院子里的水已经没膝盖了。 从岸边下水到“重灾区有30多米远,水没至膝盖、腰部、胸部。到10时,家门口的水已经没到膝盖。 3 从习惯看,理解为“m”符合普通话用来描写水深的习惯。一般说水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