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江苏最新考纲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 即 和 2 生态系统的成分 1 阳光 热能 水 空气 无机盐等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5年4考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 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物群落 自养 绿色植物 动物 腐生细菌和真菌 物质循环 3 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 初级 次级 四 表现形式 起点总是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最高营养级 营养级 一般不越过5个营养级a 植物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b 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 消费者级别 1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通常不会逆转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 也不一定是一个物种 2 食物网 概念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许多食物链彼此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中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 也可能所食 功能 是生态系统的渠道 特点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可以占据不同的 相互交错 吃多种植物 被多种肉食性动物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营养级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 请思考 图示食物网中包括几条食物链 图中猫头鹰占有哪些营养级 青蛙与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 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 其他的生物都减少 这种生物是什么 若蛇的数量减少 猫头鹰的数量变化如何 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 8 第三 四 五 六 捕食和竞争 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草减少 其他生物都减少 由于猫头鹰的食物来源较广泛 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猫头鹰数量的变化 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1 生态系统成分及判断 1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快速判断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生产者 2 上图中哪些成分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它们是否都参与食物链 食物网的构成 3 图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 桥梁 是和 提示 2 a b c 其中c不参与食物网构成 3 生产者 a 分解者 c 2 下图为生态系统组成 请思考 1 图中x及a b c分别指什么 2 图中被誉为 生态系统基石 的是哪一环节 它是否一定是真核生物 是否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提示 1 x 生物群落a 消费者b 生产者c 分解者 2 b不一定为真核生物 可能为原核生物 但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1 2015 全国卷 31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 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 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 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 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 则一段时间后 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 其原因是 3 在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 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解析 1 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 250km2 2 2头 km2 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 2时 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 250km2 2头 km2 2 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反之亦然 丙捕食乙 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 乙捕食甲 乙的数量减少 导致甲的数量增加 3 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 2 2头 km22头 km2 2 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 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 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 大于 本题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p89 p93 考查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 2 教材p88 旁栏思考题 改编 一个动物园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 全部动物和植物呢 为什么 提示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 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 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 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以外 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c 蘑菇是需氧生物 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 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a错误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b错误 蘑菇是真菌 营腐生生活 属于需氧异养型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错误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 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 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d正确 答案d 关注生态系统成分必须明确的几个 未必 和 一定 1 几个 未必 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 如蓝藻 硝化细菌 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 属于消费者 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 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 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 如秃鹫 蚯蚓 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 如蚯蚓等动物 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如硝化细菌 蓝藻等 2 两个 一定 生产者一定为 自养型 自养型 一定为生产者 分解者一定为 腐生 型 腐生 型一定为分解者 即学即练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菌都只能作为分解者b 从结构上看 所有生产者都具有叶绿体c 不同种消费者之间可能不止一种种间关系d 营养级高的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定少于营养级低的消费者解析硝化细菌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肺结核杆菌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a错误 蓝藻 硝化细菌都属于生产者 但是它们是原核生物 没有叶绿体 b错误 不同种消费者之间可能存在捕食 竞争的关系 c正确 一般来讲 营养级高的消费者的种群数量少于营养级低的消费者 但是也有例外 如虫的数量大于树 d错误 答案c 2017 江苏高考 26 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 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有关部门因地制宜 通过引水等措施 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 一些生物陆续迁入 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与食物网构建与分析 1 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 2 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 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 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 30cm的草丛间产卵 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 因该水域有些渗漏 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 导致一些水草死亡 水草腐烂后 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5 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 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 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解析 1 建立于已有部分物种的 矿区 基础上的演替应属 次生演替 2 图示信息表明 昆虫一方面被杂食性鱼类捕食 另一方面又与杂食性鱼类共同争夺 水草 故昆虫与杂食性鱼类存在着捕食与竞争关系 3 叫声 依赖 声音 传递信息 应属物理信息 沿岸边调查 卵块 密度 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 4 水草腐烂将为浮游生物类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故可引发后者快速增殖 5 图中杂食性鱼类若以水草为食应为初级消费者 若以昆虫为食 则属次级消费者 而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以 浮游生物 为食 若所食浮游生物为植物 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 若所食浮游生物为动物 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 自然界中以蛙为食且又可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多种 如蛇 肉食鱼 鼠等 注意所列举生物应为 不同纲 答案 1 次生 2 捕食和竞争 3 物理 样方法中的 等距取样 4 浮游生物类 5 底栖动物类 杂食性鱼类 滤食性鱼类蛇类 肉食性鱼类 鼠类 任写其中两类 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1 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 网 解读 分析曲线走势 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或以各营养级数量为依据 一般地 营养级越低时 数量越多 看起点 即c b a 2 依据柱形图或饼状图构建食物链 网 解读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的多少为依据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 甲 乙 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 丁 甲 乙 3 依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模型图构建食物链 网 解读 上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 其中d是生产者 a是消费者 b是分解者 c是无机环境 包含的食物链是d a 4 依据表格数据 能量值 直接构建食物链 网 解读 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 20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 d a c 5 依据表格数据 重金属 ddt等浓度 间接构建食物链 网 解读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 并非能量值 有机汞存在 生物富集 现象 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 汞浓度增加 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 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 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 其食物链 网 如右图 方法体验 1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其中箭头未标出 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b 若e为三级消费者 则c是生产者c 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 则b一定是生产者d 若e固定的能量最多 则e一定是生产者 解析根据 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 可推出 该食物网的起点一定不是是d 其他生物作为起点时 都只有3条食物链 a错误 若e是三级消费者 则食物链的起点是a b错误 当b或c为生产者时 a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c错误 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性 可知固定能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 d正确 答案d 2 多选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图中a b 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 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生产者 a b 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 为co2形式 为有机物形式c 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 经 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解析图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为消费者 c为分解者 a与c不参与构成食物链 a错误 为co2形式 为有机物形式 b正确 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等于呼吸消耗的碳 和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体内储存的碳的总和 c错误 经 流向b的碳还有一部分用于b呼吸消耗 d错误 答案acd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数量变化 1 多选 下列有关下图所示食物网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该图中的成分加上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b 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g为第四 五营养级c 增加各级生物数量就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a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e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解析该图中的成分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 a错误 据图分析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g在a b e g h a b e f g h a b f g h三条食物链中为第四 五营养级 b正确 增加各级生物种类而不是生物数量 使营养结构复杂化 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错误 a表示生产者 是该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e和f之间存在竞争与捕食关系 d正确 答案ac 2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 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 甲 乙 丙 丁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链是 丙 甲 乙 丁b 丙种群数量增加 甲 乙 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 丁的体型最大 单个个体占有的能量最多d 在其他食物链中 乙和丁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解析由题图可知 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 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所以题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 甲 乙 丁 丙种群数量增加 甲 乙 丁都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丁的营养级最高 但是体型不一定最大 单个个体占有的能量也不一定最多 不同的食物链中 动物占有的营养级不同 在其他食物链中 乙和丁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c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 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 相关生物都减少 2 天敌 减少 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但随着数量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种群密度还要下降 直到趋于稳定 3 中间 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 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 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 从而导致兔 食草鸟减少 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 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方法体验 1 多选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 该食物网由9条食物链组成 蛇与鼠 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 鹰在植物 鼠 蛇 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 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a正确 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 从生产者 最高营养级 共有8条食物链 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b错误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 消费者外 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错误 在食物链中 消费者等级 1 营养级级别 d正确 答案bc 2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 甲 乙 丙 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 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 a 以上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b 甲 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c 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d 乙 丙以甲为食物 丁以乙 丙为食物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20 则甲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若只有甲为第一营养级 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8 6 17 2 若只有乙为第二营养级 则第三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1 2 2 4 第三营养级有丙 丁 食物链有两条 若第一营养级不只有甲一种 则食物链也是至少两条 a正确 若甲 乙为同一营养级 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9 8 19 6 而丙 丁的同化量只有2 0 故甲 乙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b正确 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还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故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c正确 若乙 丙以甲为食物 丁以乙 丙为食物 乙 丙同化量的10 20 是1 31 2 62 d不可能 答案d 1 能量流动 1 概念理解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5年4考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学能 化学能 热能 呼吸作用 2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光合作用 热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能 3 消费者的能量流动 注意 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 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 摄入量 同化量 在各营养级中 能量的几个去路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被 利用 被分解者利用 未被利用 同化量 热能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粪便量 下一营养级生物 4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逆转 呼吸消耗 分解者 人工生态系统 最有效 人类最有益 2 物质循环 1 概念 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全球性 2 碳循环 解读 1 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主要以 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 形式传递 在无机环境中 主要以 形式存在 2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 和 3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实质是呼吸作用 co2 含碳有机物 co2和碳酸盐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4 实现碳循环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5 碳循环的破坏 温室效应 形成原因 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导致大气中的 含量迅速增加 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影响 使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co2 气温升高 3 信息传递 1 信息的种类 特点 来源及实例 连线 2 信息传递的作用 生命活动 繁衍 生物的种间关系 稳定 下图表示a 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请思考 1 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的玉米 上述哪种营养结构可养活更多的人口 为什么 2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对吗 为什么 3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 则a中的人与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哪个更高 4 就这一食物网而言 若人的素食 肉食比例由1 1调整为2 1 则同样的玉米 人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写出推导思路 设传递效率为20 提示 1 a种营养结构 因为b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 能量损耗加大 养活的人口更少 2 不对 a b营养结构中 牛 人 代表的是相应营养级环节 并非 一个人 3 b中更高 4 1 29 推导思路如下 设玉米量均为a 调整前人获得能量为x1 调整后人获得能量为x2 1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 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2016 全国卷 5b 2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2016 全国卷 5b 3 植物 鼠 鹰这条食物链中 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2013 全国卷 5d 4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014 全国卷 31 3 5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010 全国卷 3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93 p101 考查重点侧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把握碳循环的来路和去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 教材p104 二拓展题 改编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 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提示能 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 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 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 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给土壤 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1 2017 南京 盐城一模 如图为某鱼塘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能量值 单位是 j m 2 a 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a 鲈鱼所占营养级为第五 第六营养级b 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8 9 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 m 2 a 1 d 该图只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 为第四 第五营养级 a错误 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840 210 1260 3780 4200 28 9 b正确 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呼吸作用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由图可知 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错误 题图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能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 d错误 答案b 2 多选 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 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 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 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 4 109 j hm2 a d 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 0 1010 j hm2 a 解析同化的能量 摄食量 粪便的量 计算可得为7 109 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因此田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量为2 45 109 2 45 109 7 109 35 a正确 粪便量不属于同化量 b错误 田鼠的天敌为田鼠的下一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田鼠同化能量的20 7 109 20 1 4 109 c正确 田鼠的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至少为7 109 20 3 5 1010 d错误 答案bd 易错的能量流动 4 去向和 3 关系式 能量指流经除最高营养级外的其他营养级的能量 1 去向 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 流入下一营养级 流入分解者 暂时未被利用 2 关系式 摄入量 同化量 粪便量 同化量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量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量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未利用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即学即练 1 2017 无锡一模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 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 生态系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解析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a 2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 b c中 各种群一年时间内能量的同化 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 单位 百万千焦 年 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a b 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 5百万千焦 年c 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 年d 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 解析种群a b c构成了食物链a b c 则a表示生产者 b c表示消费者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种群a b 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 a错误 种群a的净同化量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3 0 15 0 41 5 59 5百万千焦 b正确 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0百万千焦 年 c错误 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所以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 15 100 13 3 d错误 答案b 1 2015 海南单科 28 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碳循环过程及特点 1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 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 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 间接 或 潜在 价值 2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 b c d e和f表示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析 1 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 属于间接价值 2 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 无机环境 分析图示可知 a表示大气中co2库 e表示生产者 f表示分解者 c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 1 间接 2 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 2 多选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 能进行a过程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c a 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 能进行b过程的生物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解析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a正确 a过程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能进行a过程的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b错误 b过程表示细胞呼吸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a 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正确 能进行b过程的生物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如酵母菌等 d错误 答案ac 在不同图解中快速确认碳循环各环节 据图示方法可快速推断各图各环节 1 大气co2库 甲中b 乙中c 丙中a 丁中4 2 生产者 甲中a 乙中a 丙中e 丁中1 3 分解者 甲中d 乙中e 丙中c 丁中3 4 判定上述三环节后 消费者无论具有几个营养级都将迎刃而解 即学即练 1 2017 扬州一模 多选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甲 乙 丙 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b c代表3种不同生物物种 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 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碳在甲 乙 丙 丁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2b 图中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 b和cc 在一定时间内 丙中物种a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可能符合 j 型增长模型d 图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解析碳在甲 乙间 甲与丙 丁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2 碳在乙 丁间 乙与丙之间 丙与丁之间的循环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形式 答案bcd 2 多选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稻 杂草 蘑菇所固定的能量总和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建立该生态系统目的是实现系统内物质的循环再生并提高系统内的能量传递效率c 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弃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 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 需利用微生物a产生的相关酶水解并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解析水稻 杂草等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总和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蘑菇是分解者 a错误 建立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减少环境污染 但不能改变系统内的能量传递效率 b错误 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弃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c正确 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 需利用微生物a产生的相关酶水解并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d正确 答案ab 信息传递及其应用 2017 镇江一模 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b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c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d 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甲昆虫的活动能力比较弱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 a正确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有光照和物质x 分别为物理和化学信息 b错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 c正确 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能驱赶乙昆虫 因此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d正确 答案b 1 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 涉及声音 颜色 植物形状 磁力 温度 湿度这些信号 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 耳朵 眼或植物光敏色素 叶 芽等感觉上述信息 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 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 如性外激素等 这一特点 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 凡涉及 肢体语言 者均属行为信息 如孔雀开屏 4 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 如深山密林 生物间多依靠 声音 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 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 如洪水瀑布旁 生物多以 肢体语言 这种 行为 信息进行交流 2 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的辨析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 如果通过行为传递信息给对方 则属于行为信息 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信息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2 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 若通过声音 尖叫 则属于物理信息 若通过特殊的动作 突然飞起 则属于行为信息 3 信息传递的范围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性外激素 舞蹈等 异种生物个体之间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中的警示作用 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主要有物理信息中的光 磁等 即学即练 1 多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生物b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c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 牧草生长旺盛时 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 这对食草动物有利 对牧草不利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 例如湿度 光照等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 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 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幕墙与外部环境适应性方案
- 历年武汉中考数学试卷
- 历年高职高考数学试卷
- 祁阳六年级数学试卷
- 智能化建筑物联接方案
- 彭杜中学九年级数学试卷
- 辽宁省中考二模数学试卷
- 化妆品培训入门知识课件
- 全国各地学校的数学试卷
- 七下期末考数学试卷
- 合肥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培训
- 开拓进取:零碳汽车的材料脱碳之路
- 空预器密封改造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完整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
- 医用放射性废水衰变池设计623朱韬
- 探究高中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其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 M2激光模式测量
- 网吧企业章程范本
-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共22页)
- 甘肃铁矿等34个矿种矿业权出让收益场基准价(优.选)
- 北京市顺义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