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粤教版(1).doc_第1页
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粤教版(1).doc_第2页
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粤教版(1).doc_第3页
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粤教版(1).doc_第4页
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粤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泥淖悼念绰约掉以轻心b棘手嫉妒缉拿开门揖盗c攻击功绩公祭保障供给d清贫频繁妃嫔濒临绝境2下面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a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b陈水扁每搞一次“台独”分裂动作,就会同时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作为掩护。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b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制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d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晕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线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最最摄人魂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行走,曼妙莫测!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 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注】内外艰:父母丧事。诛求:强制征收。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拗蕃:违背货运规定。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等待 b脱有衅,吾当坐祸患c事闻,朝廷嘉之赞许 d勒其还趋直沽 命令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内外艰不上 悉去之,抚以恩意b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 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c拗蕃者例籍其货 其人既死d比待命,民且死 子孙贫且行乞7用“/”给文中画波纹线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b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c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d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9、(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 (2)从文中找出二个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句)(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酬 张 少 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 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4分)(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4分) 11默写(8分,每空1分。10题选8题,多选按前8题计分)(1)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2)黄鹤之飞尚不得,_ 。(李白蜀道难)(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4)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5)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6)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7)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8)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0)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本大题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如烧纸钱等也有了变化。诸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以清明上河图闻名的开封,昨天举行的2009清明文化节,诸如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墓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的春天,万物吐故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与内涵。如有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等三重境界: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明”。正如“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哲学家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明”。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章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包括寻回人心的价值与内在的安宁,以及为此必须寻求的制度上的保障。清明时节,哀思寂寂。面对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或淡或浓,伤感总难免。然而,如上所述,哀伤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清明更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清明还有更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清明连接生者与死者,连接生态、生命和生活。在此意义上,以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的名义,有必要重申“清明”所负载的三重理想。(选自2009年4月5日新京报)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认为,清明节虽然到今天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是,它应该带给中国人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和价值。b清明能让人从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而扫墓能使生者实现与死者的对话,内心变得宁静而“清明”。c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清明节的祭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已很普及。d虽然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但是谈到清明,人们总会先想到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以致于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e“政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政治理想,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回人心的价值和内在安宁都需要的政治制度的保障。13以下各项中,不能表现“清明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的一项是( )(3分)a清明时节,万物的生长,都清洁而明净b清明让人们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c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d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14 作者为什么要“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5分)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16分)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齿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音嘶哑,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房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5、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5分)16、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17、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18.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世界博览会”下定义。(6分)世界博览会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世界博览会作为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世界博览会展现了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19. 逢年过节,人们常用贺卡表情达意。请根据以下两种情景,分别拟出两则贺卡的恰当用语。(每则均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6分)(1)写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一位同学。(2)写给曾和自己闹过别扭的一位同学。六、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在某年的春晚上,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是啊,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你会发现黑夜中有星星在闪耀,坎坷中有希望在招手,严厉原来是一种爱,谎言有时也是美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感受?请以“心中有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班 级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二级语文答题卷命题人: 审题人: 答题卡:(第12题5分,其他每题3分,共32分)题号123456781213答案 二本大题7小题,共 37分。 9、(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答: 。 。 (2)从文中找出二个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事例。(3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1)、(4分)答: (2)(4分)答: 11默写(8分,每空1分。10题选8题,多选按前8题计分) (1)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 (2)黄鹤之飞尚不得,_ 。(李白蜀道难)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4)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5)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7)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8)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14、(5分)答: 四,完成1517题。(16分) 15、(5分)答: 16、(5分) 答: 17、(6分)答: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8. (6分)答: 19、(6分) (1)(3分)答: (2)(3分)答: 20、作文(60分): 题目 800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命题人: 参考答案1 a(nodochudio ;b项jjjy; c项 jjjj; d项pnpnpnbn)(3分)2 b(“似是而非”指表面上好象是对的,实际上是错误的。用法正确。a “完美无缺”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此处不合语境,应该用“完好无损”。c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3分)3 c( a项搭配不当,坚韧意志不能与提高搭配。b项句式杂糅,删掉“与有关”或删掉“由于”。 d项缺主语,删去“在”与“里”。) (3分)4.(3分)c (这段文字是说明我国文字中各种字体所表现的特点,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候要根据“隶楷行草”这四种字体的顺序,作到一一照应,再根据各种字体不同特点的做到相互照应来排序。)5(3分)a(待,应释为“防备”)6(3分)d(且:将要,副词。a以:因为,介词;用,拿,介词;b而:但,转折连词;不译,连词,表修饰;c其: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那,指示代词。)7(3分)b8(3分)b(“王克敬为他辩护”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没有因果关系。)9(9分)(1)(6分)(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3分,“德”1分,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实在“具”“闻”“夺”三字上,每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具”也可译成“全部”,“夺”也可译成“改变”。)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3分,“脱”1分,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实在“信”和“罪”上,每错一个扣1分。“罪”也可译成“惩罚”或“处罚”。)(2)(3分)悉去之,抚以恩意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人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乱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其所献粮额。10.(8分)(1) “空”:只、仅;看自己没有高见,只知道返回旧园林。(1分)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1分)“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意思对即可)(2分)(2)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1分)。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氛围,(1分),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2分)。(意思对即可)11. (8分)(每错一字,本句即不得分)(1)大珠小珠落玉盘 (2)猿猱欲度愁攀援(3)使人听此凋朱颜 (4)明月松间照(5)黄沙百战穿金甲 (6)不尽长江滚滚来(7)蓝田日暖玉生烟 (8)多情自古伤离别(9)卷起千堆雪 (10)气吞万里如虎12cd【简析】c“已很普及”错误,第一段中提到这些新的祭祀方式只是“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d“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错误,第一段中提到了“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共5分,对一个得2分)13b【简析】文中第五段中说“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因而“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不属于清明负载的“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3分)14(5分)因为清明是可以省思的日子(1分),有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1分),连接着生者与死者,生态、生命和生活(1分),有助于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2分)。(意思答对即可。)15、【答案】(5分)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3分)分析:“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