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doc_第1页
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doc_第2页
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doc_第3页
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doc_第4页
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农村干部廉洁自律培训班上的预防讲座(2012年4月22日)同志们:应区委组织部的邀请,今天我就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职务犯罪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措施和大家进行交流。下面,我谈四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学习研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正确分析和判断反腐倡廉形势,是我们确定思路、明确任务、指导工作的基础,也是统一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形成反腐倡廉整体合力的前提。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作一简要分析:(一)反腐倡廉理论和制度建设不断发展。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毛泽东同志反腐倡廉的基本思想是加强教育、发扬民主、依靠群众监督。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靠监督、教育来防治解决党内的不正之风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近年来,中央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仅党的十六大以来,就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三部党内基础性法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法律方面有关司法解释对贪污贿赂犯罪进行了深度的规定。我市也对有关人员身份进行了会签。从这一系列的反腐“动作”中不难发现,我们正在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使之更加趋于完善。(二)反腐倡廉建设实践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注重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一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学习宣传。二是坚持把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注重教育的先导地位,各级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等预防机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逐步完善。三是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纪委监察部先后对50多个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对双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组建专门巡视机构和专职巡视队伍,各省(区、市)党委也建立了巡视机构,工作范围逐步向县(区、市)一级延伸。一些地方和部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加强预防腐败工作,收到良好效果。2、严肃查办案件,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从我们河南省检察机关的办案情况来看:2009年,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2837件3830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1984件2581人,渎职侵权案件853件1249人。共立案侦查涉嫌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和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的大案1452件,立案侦查渎职侵权重大案件592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07人,其中厅级干部19人。如河南省高院判决的6起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就是我省近年来办理的较为典型的案件,这6起案件涉案8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均被判处十年以上重刑,其中一人被判处死缓,三人被判处无期徒刑。柳鹏飞,周口市原经开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贪污1700万元,索贿240万元,挪用公款1.126亿元,被判处死缓。李亚,周口市原城市信用社理事长,贪污925万元,索贿205万元,挪用公款250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陈金旺,太康县原县委书记,贪污570万元,索贿201万元,挪用公款1.06亿元,被判处无期徒刑。范文明,太康县原县长,受贿110万元,贪污1.5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半。仝孟蛟,渑池县原县委书记,受贿770万元、美金9.2万元等,贪污100余万,被判处无期徒刑。张绍军,商水县原县委书记,贪污140万元,受贿31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冯志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受贿4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柳玉君,平顶山市新华区原区委书记,受贿2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3、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党委注意把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纳入治理内容,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同时,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集中整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三)反腐倡廉建设仍然任重道远。1、从国际上看:国际社会给我国评价仍然属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国家。从总部设在德国的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简称CPI),近几年我国所得分值比较低,始终在3.53.4分之间徘徊。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主要分比较廉洁、轻微腐败、腐败比较严重、十分腐败等四类,我国还属于比较严重的国家,与我国排同一类别的国家还有阿根廷、泰国、墨西哥、巴西、印度等,这些国家由于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着急剧的重大变革,存在着大量的腐败机会,腐败问题已经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2、从国情上看: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宏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复杂、立体、多维的转型过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但形成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尚需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对党员干部的影响不可低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管理不严、软弱涣散的问题。这些因素决定了现阶段反腐败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的腐败现象,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不易产生的腐败现象,都可能发生在现阶段。3、从领导干部自身上看: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对群众一时不理解不认识的问题不作耐心解释,主观武断,方法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众上访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一把手”既当班长又当家长,搞一言堂,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些领导干部业余时间热衷于搓麻将、赌博,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一些领导将公共权力私有化,相互攀比,与别人比待遇、比收入,利用职权,低价购买房屋等商品。一些领导干部人情味代替原则,出现执法不公现象,自由裁量随意性很大。二、职务犯罪的概念、发展趋势及产生原因(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在国外也称为“公务员犯罪”或“白领犯罪”,由于侧重点不一样,各国对职务犯罪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国通常所说的职务犯罪并不是刑法上的专门术语,它既不是一个法定具体罪名,也不是法定的类罪名,而是法学研究者对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的概称。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或者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在本质上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是腐败现象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在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由检察机关负责管辖,共有54个罪名,具体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贪污贿赂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12个罪名;一类是渎职犯罪,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等35个罪名;一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包括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等7个罪名。有关特点不再重复,以前已讲了。职务犯罪损害了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使公共权力成为超越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成为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的“工具”,因而它亵渎了公务活动的神圣与尊严,侵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务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廉洁性,相对于其它一般犯罪,造成的潜在影响更坏、更深、更广,因而危害更大,更需要予以严厉打击。 (二)当前职务犯罪的发展态势客观上讲,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推进,打击职务犯罪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某些领域内的职务犯罪仍呈现易发、高发趋势,大案要案的遏制还不理想。这些严峻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贪官职务越查越高,“一把手”犯罪突出。10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查处的涉嫌贪污贿赂犯罪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已由1999年的2200人,增加到2009年的2670人,其中厅局级干部由136人增加到204人,省部级干部由3人增加到8人。就河南省而言,检察机关查处的涉嫌贪污贿赂犯罪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十年来。从查处的情况来看,“一把手”犯罪越来越突出。山东省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担任“一把手”的占57%。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受贿案,牵出40多名“一把手”;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受贿案牵出76名“一把手”;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案,所辖10个县(市、区)主要领导牵涉其中,265名干部涉案,仅绥化市各部门“一把手”就有50多人。与此同时,“一把手”的案件大多是串案、窝案,往往涉及一批干部。不仅本人毁了,而且往往容易带坏一个班子,影响一个地区或部门各方面的工作,甚至影响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风气。二是职务犯罪的领域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执法领域发展,涉案领域越来越宽,涉案数额越来越大。从近些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腐败现象已从单纯的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执法领域蔓延,从直接管钱物的部门向负责审批钱物的管理部门蔓延,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向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和组织人事等要害部门蔓延,不仅涉案领域越来越宽,涉案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上千万。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全国共查处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平均每年7051件,最高案值也在不断刷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在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受贿共计人民币4109万元。云南省委原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在任职期间,受贿折合人民币119万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其子接受对方钱物,折合人民币2049万元;利用职权为其情妇谋取不正当利益3000余万元。河北省委原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非法受贿共计人民币1700万元。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1.1亿多元,其单笔受贿数额高达8250万元,创下单笔受贿历史最高纪录。河北省外经贸厅原副厅长李友灿,从2001年8月到2003年4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索贿受贿共计人民币4744.44万元,平均每月受贿170多万元,平均每日受贿5万元,有一次1670万元放在16个旅行包里,从河北到北京拉了3趟才拉完,而且一个人搬完。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领导干部诱惑力增大,一些领导干部的贪欲极度膨胀。 三是职务犯罪由个体犯罪向群体犯罪、网络犯罪发展,地域性窝案串案增多。从近几年揭露的大案、要案中发现,职务犯罪已突破了个体犯罪的界限,由多个层次、多个岗位的掌权者内外勾结、上下串通、互相利用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腐败犯罪网,往往查处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及人众,涉及社会方面多,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网络性特征。厦门远华案和慕绥新、马向东、李真、马德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都是典型的“窝案”、“串案”。厦门远华案有近20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50多名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涉案单位达到28个,上至公安部、海关总署,下至省级机关、市级机关乃至一些基层的企业都牵扯进去。不仅如此,该案还超出福建涉及许多省份的党政机关和军队领导干部。被称为“广西现象”的广西系列腐败大案中就是以权力结构为媒介构筑的“官系网”形成的,上面是大的“官系网”,地方有小的“官系网”。职务犯罪的群体性特征还表现在由领导干部个人实施犯罪向以家庭血缘关系为背景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转变,是职务犯罪通过家族关系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隐蔽性。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清正廉洁,暗地里却唆使、纵容自己的亲属大肆收受贿赂,或者由亲属开公司、办实体,自己隐居幕后操纵,利用手中权力为其牟取暴利。据有关部门对3000多起案件的分析,家庭成员共同犯罪有510起,约占17%。河南沁阳铝电集团总经理秦瑞歧职务犯罪案中全家十口人被判刑。职务犯罪的群体化、网络化发展,标志着腐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腐败将更趋复杂,反腐败斗争将更加艰巨。四是职务犯罪的手段由简单向多样化、隐蔽化发展,案件查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有些腐败现象也由直接转向间接。有的从谋求一时一事之利的短期行为发展到长期进行感情投资,从直接向行贿对象行贿发展到通过其亲朋好友或其身边工作人员“间接”、“迂回”行贿,有的甚至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如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岐通过为儿子办公司获取500余万元不正当利益,通过为他人办事由其妻子、儿子收受钱财达3000余万元。深圳市委原副书记刘涛利用职务之便,向4家国营企业领导打招呼,使其儿子获得建设工程,从中牟取暴利,其中仅一个项目就轻易获利人民币2000万元。还有的从直接的金钱贿赂发展到美色、古玩字画等贿赂。著名婚姻法专家巫昌祯教授的调查表明,领导干部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系,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中,95%以上有情妇。人民论坛杂志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应谨防哪些诱惑”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美色诱惑和性贿赂”。权色交易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在情人身上花费3000多万元,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有9个情妇,仅在一个黄姓情妇身上就花了1500多万元。犯罪手段的多样化、隐蔽化,一方面说明犯罪的行业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十分激烈,必须加强专门机关的工作,加大工作力度。 五是职务犯罪中渎职侵权犯罪对社会的破坏力日益凸显。2003年至2007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4973件42010人,渎职行为共造成14049人失去生命,2033人严重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439.8亿元。2005以来,广东查处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造成经济损失近55亿元,渎职侵权犯罪造成的个案损失是贪污犯罪的17倍。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曾推算,我国每年因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一万亿元,占GDP的6%左右。如四川省成都市住房改革资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杨灿智等人,因滥用职权,造成住房公积金损失2亿多元。广东省安监局原副局长胡建昌受贿4万元港币,便违规给一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发了生产许可证,不到两个月,该矿发生透水事故,夺走了123名矿工生命。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三)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职务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首先,从政治层面上看,权力配置存在的弊端是职务犯罪滋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权力的配置相对比较集中,党政官员控制着相当大的人事管理权、物资分配权、资金分配权和项目审批权等。这种权力的过分集中就容易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个人领导就容易导致过大的权力,过大的权力就易无限制地膨胀个人意志。同时,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监督的途径和渠道不畅,特别是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到位,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运行过程,使得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近年来,“一把手”犯罪的增多,正是权力过分集中的一个体现。(提议:副职一定要有骨气。)其次,从经济层面上看,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职务犯罪滋生的关键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与计划经济的弊端同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职务犯罪的诱发力增大。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一些公职人员产生对商品金钱顶礼膜拜的心理,一旦有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就会把权力作为私有化了的商品进行“寻租”,换取金钱。第三,从主观层面上看,个人素质不高是职务犯罪发生的根本因素。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说体制结构方面存在问题是导致职务犯罪现象的重要原因,那么职务行为人的素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决定了职务犯罪发生的内在可能性。有人把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归结为十种:一是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二是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三是难以自控的矛盾心理;四是深感吃亏的补偿心理;五是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六是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七是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八是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九是捞了就跑的投机心理;十是破罐破摔的对抗心理。公职人员这些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主观上的腐败动机,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决定性因素。第四,从法制层面上看,法制不健全和滞后是职务犯罪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虽然每年我国都有不少新的法律、法规、制度出台,但法律制度建设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仍是显得滞后,与职务活动有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也不例外,现有的惩治职务犯罪的刑事法律还不够周密,远不能够适应职务犯罪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形势。加之有的地方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抓工作落实不够,执纪执法有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现象,无形中滋长了公职人员的侥幸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腐败思想的蔓延。三、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原则及措施(一)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职务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和采取社会性和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消除、阻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与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对于反腐败,维护党的威信,巩固国家政权,维持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搞好职务犯罪预防可以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率上升的趋势。职务犯罪和一般的犯罪一样,,都是在后天的社会不良环境和主观的个人经历和心理调整不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种后天的条件和因素,是可以通过预防的手段、措施加以影响和抑制的,认真分析职务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研究和制定预防措施,堵塞漏洞,抓好落实,是能够逐步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产生的。2.搞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职务犯罪是党风政风存在严重问题的直接体现。如果不能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势必要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加强职务犯罪,做到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利于塑造国家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职务犯罪不仅造成严重的政治危害,而且经济方面的危害也相当严重。职务犯罪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使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计划、调控方案无法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可以通过控制和降低犯罪率,直接减少职务犯罪给社会和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具体预防措施促进国家加强对参与经济的公共权力的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市场经济的规范,建立健全科 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4.搞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依法治国,就是要求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处理国家事务必须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进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一方面能够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促使各级政府 机关和党政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提高全民遵法守法意识,自觉依照国家各项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预防职务犯罪措施的实施可以完善公共权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和制约,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照完善的、科学的、具有预防职务犯罪职能的制度程序从事公务活动,促进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二)预防职务犯罪的原则预防职务犯罪,要遵循一些不可或缺的原则,在原则的规范和保障之下,推动预防工作的健康发展。1.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预防工作的第一原则,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置于党委的绝对领导下,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检查、考核和总结。2. 法制原则。是指犯罪预防必须建立在完善完备的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必须有严密的法律制度规定和严格的监督措施。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办事。使犯罪预防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把犯罪预防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以收到最佳的社会效果。3.全社会参与原则。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多渠道、多层面、多手段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实行综合治理。党中央多次提出“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和天罗地网,使犯罪无处藏身(前两天新闻中国一留学生在美国涉强奸罪,父母到美国后,想摆平此事因涉嫌行贿被拘留)。5.惩防并举原则。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是预防职务犯罪最有力度、最能体现成效的办法。“打击”,从广义上讲是一种特殊预防,通过加大办案力度,不断揭露、证实和惩处职务犯罪活动,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高发多发的势头,发挥惩一儆百的震慑作用。“预防”,是打击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加强教育筑起思想防线,增强“免疫力”,树立“不想犯”的意识,创造“不能犯”的机制,形成“不愿犯”的格局。6.实事求是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本地实际,把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自身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把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认真总结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弄清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找到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职务犯罪预防的措施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决定了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目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降低职务犯罪的机会和职务犯罪的利益,增大职务犯罪被查获和被惩罚的可能性,这是构建职务犯罪预防体系的两大基本要素。只有把这些基本要素融入系统的各个环节,构成严密有序、环环相扣的机制系统,才能在防治职务犯罪中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1. 建立社会化预防格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必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来开展工作,坚持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党委的绝对领导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检察机关在其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各部门及人人都来参与的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格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2. 提高几点认识(一)清正廉洁是确保领导干部人生幸福的基本要素,应当成为一种常态一位3&5#JZPxGf3JCNHkuTXVARCP领导同志曾经讲过T$D4(suR:领导干部不仅要始终保持清廉,而且要PQ*S8eMlIGbxNMtgvsqBzQi#)H1JyiKFL+MHP!nMpDW$4b(C)-x善于享受清廉;只有把清廉当做一种福分来享iT*udcyuligCa7URXXkd2j受,才能珍惜名誉、保持气节,自觉远离和抵G6$O!QJ$御腐败。这话讲得很有道理。追求享9xz受,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但是,不同49v&$9Zj8XJ3SOBEWU6*Vms5$XuTwkKt的人在享受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追求。 coJVCA有人认为,享受是能为人带来舒适感、幸福感yoMRDllEkn-riWY6On3Q(CcjyeDSWB%dIib的心理体验,而清廉则常常意味着严于律己、n%i甘于清贫,又怎么能谈得上享受呢?其实,清71iFFl12-vmTScMmUg9lCCRNAsgs*DCHimT0pdodBh!Hxu!Wyy廉带来的幸福感不在于物质层面而在于精神层c*vRltI594IB面。zz)I1%0X8ikyx-rK ZgD8IFNaxq*g6IpQuH9VG)qctwGTTddrkPGo)I1A$v%yEsDn+HG%uwaA7h*p4MkiQ-h&4&Xea+q第一,清正廉洁可以使我们享受尊严和尊重。尊严是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高洁。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尊严“香”自清廉来。尊严需要以廉来保障。“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从政为政的基本条件。羊续悬鱼、包拯诫廉,马寅初拒贿、孔繁森济困这些都书写了以廉为宝、奉公为民的感人故事,成为廉洁的表率、尊严的化身。相反,那些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人,只能被人们所唾弃。赢得fqd74IjSgX-Z7Fvv他人的尊重,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幸福8fIj22j4a1A8体验。古语说得好:“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领导干+0!11rq5!iMyapW1#9f!BB*部秉公用权、清正廉洁,就能树立良好形象、3vcFQ5lvBxdPE8FZ&CQ%pBWcD8Rtr!N2teU-具有人格魅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1fB#zHJWu#P%A7V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o(GJ20V#M霞等之所以成为人们的楷模,根本原因就在这Z8i$*dOP)YAwlE Bkw里。这种尊重与爱戴是花钱买不到的,是别人4nnxvhuJPXEEA#U&IiWw&Aa$!j3Xe夺不走的,是物质享受比不了的。第二,清正廉洁可以使我们享受坦然。RhOIH6WoHg39lp*S4KFeQ*VXsT*%2QTcmjMT*F$V“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秉公o!BkH1 KD用权、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没有非分之想,不rHV7DaxgD5YIoNruL *(%ecRaZ7k2z8Af!r贪飞来横财,自然也就不会担惊受怕,能够享SS受清廉带来的坦然。有位老干部曾形象地说:gB4wUCS (y7LjI-zSS&xq2为官不贪,一生轻松,能看云淡风轻、望长空d25(zm(FJcu2G$!j#D飞雁,把沉沉的秋天看成明媚的春日。这种轻yK$WxphFnfQAZVI*dMhznMANQ ct0sWHGpZ4Yy$xCU$akp$CuSzWw松的生活一定是有滋有味、充满无穷乐趣的,3s(ckoO(nLumb6PL*kquhzS(PVaPhDm+jqe!ypa1-这种坦然的享受绝对是贪官无法体验的。fzG8vN#u)ZE2+09k9CU#Rspm!xTuE4NNp!l9tP#P0YJ)4$ZOLKO1O+第三,清正廉洁可以使我们享受3b4GGg3Vn7C7n&T%qd22LiBHcrOtSrZNOHJNQPyWXeZO8K8dlINOPc健康。据报载,国外一位医学家用10年时间跟-dBUSfnqN)rgTDH!vsB3K1vKZ5l2vSryv+kp&hsS3vkkt&nrJx踪调查了近600名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官员N%LkD#hO6uRqj和同样数量的廉洁官员,发现前者患病与患病bZLHa4 X8A+QFZ)uZB%AzlHK0c早死者占60%。他还发现,有腐败行为者容FL易得癌症、过敏症和脑溢血、心脏病等。有人Bdk8-mxGA5曾精辟地概括过清廉与健康的关系,叫做“廉!jRdha5Yo*d mq(-增寿”,是很有道理的。为官不廉、贪污腐败Vm!3SzFHQ6DO4V9$MRK7nOfpC9iDRyI$,触犯党纪国法的“高压线”,时时处于担心B9U$xDwUcPFx6P9715oYGA0jfvXCq+fUtCttifZcTkT5yfgui3rcJA被检举揭发、被查处法办的心境里,自然会坐o2yI 87卧不安。长此以往,怎么能不招致心理和生理opqgPXd+UoidN1eeV4IQvqvnjxH4PhKA4ey上的种种疾病呢? 第(ayhbHMEYt6pgXu(*PQvi-% 四,清正廉洁可以使我们享受气壮。领导干部的“气Hw(fKf#P!KowHv%5cxJ7Ec#W7OEqxGBRj% 7Q*GM487F6O壮”,不是当上领导干部就会自然形成的,而(WRxqJJY5BpA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清正廉洁是l2Qi4hDUMC(rpfXEa61YQuZ)t-&Ygova3EklVAoqdYWZ7IJEeV-#Uw8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领导干部只有秉公用权pMUk(qrxp#Ib7S)、廉洁从政,说话才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b1zDDSu%6rSwLQ-lMy4H$Rv 5gO!Jc2V3 kY)2Zomcek%!如果“屁股”不干净,背后常遭人戳脊梁骨,JScMvGxVFw(WRt7Jp7CHQhhxZbs0e!j86Ga e(!#BlBj说话、做事就会心虚,“气”无论如何也“壮!3R”不起来。第五,清正廉洁可以使我们享受应得的俸禄待遇。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从一定意义上看也是一种利益博弈过程,犯罪者在攫取非法财富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从经济学角度讲,他们犯罪的过程也存在支出与收入、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对其腐败成本进行分析,会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 假定某公务员的月薪为3600元(含工资、津贴和补贴等),其年收入将会达到43200元,加上年终奖金,年收入可在45000-50000元之间。假定该公务员40岁,按年度5%-8%的收入增长率,至60岁退休前大约可领取薪金120万元,如能活到80岁,还可领取约80万元退休金。故其个人预期收益价值至少为200万元。按照这一计算方式,如果其面对贪污、贿赂等诱惑准备实施犯罪,在这场交易中,个人承担的风险已经达到200万元,付出的实际成本也将高达200万元,若收益低于200万元,实施贪污贿赂将是一次亏损交易。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与法律博弈的过程中,犯罪者用非常高昂的成本获得的只是一点微小收益,实际收益远远低于个人付出的成本,其终究是这场交易的失败者。清廉是福分,有理论的依据,更有实例0Nl-x YppE1LOyfSgr#hEL4iBJIn6v2-AG0nKX2V8P2FcvJ&I-QSgG0o的佐证。来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原院长(正厅级) 桂受益,曾任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因犯受贿罪2009年6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现在河南省第三监狱服刑。下面是前不久桂受益在一次警示教育活动中的现身说法“往事不堪回首,我愿意把我悔恨终生的犯罪行为如实地讲述出来,剖析思想根源,作为服刑人员,认真努力悔过,改造自己;作为反面教材,警示世人。本来到2007年我60岁时,经省委考察,我已办了离岗手续,应该返回离别了10年的家庭,像众多退休人员一样,安享天伦之乐,但我却受到了党纪国法的追究制裁。可现在我真正明白了,自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多严重,而且越来越觉得愧对党组织几十年来对自己的培养、信任、重用。我真的十分愧对千辛万苦把自己拉扯成人的老母亲,愧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35年的老伴,也愧对正努力进步的儿女。我今生今世已被钉在这耻辱柱上,不仅良心不得安宁,而且自己的政治生命完结了,经济上也受到很大影响,原来的一点积蓄已基本退赔干净。我失去了所有的工资和福利收入,失去了医疗保障,如果按我的身体状况,以20年计算,光工资收入至少损失120万元。 ”所以,这些活生生的实例告诫手握一定权力的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讲,还是从精神上讲,都是极不划算的,它的代价太沉重了。(二)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关键还是靠自己,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位领导干部YBENDgNl9N3Uf&s3A3gQQSquDbfkDUj9b6Y$IAUd)S6 OY$NotCS谈道:“一个人从政当然要管事、管人、*uJP0K%5W(0e%hKtgOXyuBK6Jo)95L-gScD99QmFpfB管物,但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如果管不住自Y#qvuFobTs6z%ohY*-vot2P!F29&RDiu(gy*1N+aoBV&8e2F$己,不但什么都管不好,还可能会毁灭自己。qZH9kF$zZw8FFJteojkh+&3we”同样,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当左脚踩住右脚的鞋带,我的身体就倾倒了,原来,自己也能绊倒自己。”细想起来,这些话都很有道理。gE1D&!nWBKQKDCOf2$Jim*! Z2Haf6H15HY$MH($OFA*S&UK5*svhSc管住自己,是领cwC7D7CZMS4)+vHkp1ye1PQ!kk8Ac09导干部的必修课,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7#2eLHwz6G1hszITTkZ&s$dYYnGiLwRYXq7$4aOSazA%。6cRh!jF KoOVMTVq领导干部要想管住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主动权还在自己手中。第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能没有欲望。欲望是驱使人向往、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是人的生命的动因。黑格尔认为,“欲望是人类历史的杠杆”。没有欲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欲望需要有度,过度就是贪欲。古人所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孟子认为,“养心莫过于寡欲”。减少欲望,就会减少累赘和愁苦。荀子说:“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贪欲是一种毒药,谁喝了都无药可救。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记“贪”字头上一把刀;人的悲哀在于欲壑难填。托尔斯泰认为:“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欲望太多,是一种心理贫穷;欲望少一些,是心理富有。老子一书文中有言:“见欲而止为德”。对待欲望的关键问题在于:能否通过理性,把欲望控制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不义之财不取,非理之事莫为,非分之想不存。一是要见“权”欲而止。“权力欲”当根除。有这样一则故事:年,英国投考印度政务官的笔试有这样一道试题:“试论达致权力快感的几种环境情势。”应试的全是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然而,对于“权力的快感”夸夸其谈的考生,不论辞藻如何漂亮、言论如何精致,一概不及格,反之,敢于驳斥这道题目从而显示出批判意识的考生,则优先录取。读罢令人深受启发,感受到英国人对于“权力快感”的冷静克制。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说:“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它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说:“权力欲”是一种最臭名昭著的欲望。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更是对“权力欲”作出了形象的描述:“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 “权力欲”的极度膨胀带来的危害甚多:首先,容易使掌权者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作出不正确的行政决策;其次,容易产生炫耀权力的行为,使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再次,容易使为政者盲目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影响一方发展和稳定;最后,容易使人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享受权力,最终坠入腐败犯罪的深渊。因此,“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我们要当清正廉明的干部,不当贪官,就要克制“官欲”,用超然的心态看待官场。二是要见“钱”欲而止。古人云:“家有万贯、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当今世界,金钱的诱惑层出不穷,时刻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明代郑喧把“钱”解释为:“金旁着戈,真杀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可见,无休止地追求“金钱”,必然会使自己陷入歧途而不能自拔。2002年,河北“第一贪”李真被执行死刑前悲哀地说:“金钱能使人上天堂,也能使人下地狱。”可惜,他明白得太迟了。在人生仕途中,唯有节制“钱”欲,才能保持清廉之志、修养清廉之心,才能面对不义之财不伸手;才能不为财所困,不为物所累。三是要见“情”欲而止。古人云:“温柔乡便是英雄冢。”探寻近几年落马贪官的生活轨迹,大多与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包养情妇有关。这些贪官就是从生活作风堕落开始的,最终毁于纵情、滥情、乱情上。李源潮同志在与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提出了“情不三越”的观点:共产党人既讲对人民之情,也讲同志和亲友之情,但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规、情不可越德。“情不三越”可以说是李源潮同志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值得我们思之慎之。一要正确对待亲情。珍视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亲情再深,也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重,也不能超过党和人民的利益。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把握好亲情与原则的关系,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功课。二要正确对待友情。共产党人同样需要友情,但要谨慎交友,交好朋友,特别是手中有权的党员干部对待友情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人钻空子。近年来,手握重权的干部被“朋友”送进牢房的已是司空见惯,足以让人警醒。时下,还有一些干部非常重“义气”,拉小圈子,认小兄弟,为的是“互相照应”。这是与同志之情格格不入的,也十分有害。三是要正确对待恩情。知恩图报是美德,但是,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感国家、组织、人民之恩,只是将自己的被提拔、被重用归功于某个人的“关照”而感恩不尽,甚至以公权报私恩,那就非常危险了。我们要处理好组织之恩、人民之恩和私恩的关系,把党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变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实际行动。第二,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懂得敬畏,一是要敬畏历史。“政声人去后”,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终要交由历史来评判。为官者,总要思考身后留下点什么,对历史有个交待。历史最公正,对那些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无论一时多么风光无限、做得多么轰轰烈烈,终会昙花一现;对那些敬畏历史、踏实做事的人,即便一时遭遇不公和委屈,历史也会记住他、褒奖他。懂得敬畏,二是要敬畏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常讲: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敬畏人民,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执政60余年,历史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变不得。敬畏人民,就是要弄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才能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懂得敬畏,三是要敬畏组织。组织之于干部,犹如阳光、雨露、沃土之于草木。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个人勤奋和努力,但同样要靠组织培养和同事支持。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了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了组织,怎样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有的领导干部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提拔重用了,觉得是凭能力、靠“后台”;“原地踏步”者,就认为组织“亏欠”了他;更有甚者,凌驾于组织之上,一手遮天、独断专行。5 n5 m9 W$ l# K j) 7敬畏组织,就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事业的繁荣发展之中。不搞“小圈子”、远离“小兄弟”,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抵御歪风与邪气,以优秀品格和工作业绩,赢得组织认可、他人尊重。3 X: . F* H, i4/ k$ q4 B, % T% s, |- d( N7 L懂得敬畏,四是要敬畏舆论。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舆论是强大的监督,舆论也代表社情民意,领导干部必须接受舆论的监督甚至是拷问。但一些领导干部,对舆论或是“畏而不敬”,总以为舆论就是“捅娄子”、惹麻烦,抵制、封堵正当的批评;或是“敬而不畏”,装聋作哑、油盐不进,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敬畏舆论,就要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舆论当镜子,防微杜渐,慎始慎终;也要把舆论当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主张,争取各方支持,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懂得敬畏,五是要敬畏法度。明史杂俎记载:某曰: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快乐”?群臣众说纷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乐,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乐,有的说富甲天下快乐,不一而足,朱元璋听后沉默不语。这时一名叫万刚的官员答道:“畏法度者快乐”,此语一出,朱元璋连连夸赞其见解“甚独”。 “畏法度”,就是敬畏法律而本分守法,熟知法度而循规蹈矩,畏惧法律惩罚而不越雷池,自觉做廉政官员,做守法公民。早在多年前任鲁国宰相的公孙仪就明白这个道理。公孙仪爱吃鱼,好多人争着买鱼送给他,可他嗜而不受,他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既受鱼,心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虽嗜鱼其谁给之?”。公孙仪虽嗜不受,是因为他知道,受了,官丢了,连自己买的鱼也吃不上了,他甘愿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鱼,希望心安理得地长久地吃下去,他从畏法中体会到了心安的快活。应该说,这位公孙仪是聪明的。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连2000多年前的公孙仪都不如。成克杰临刑前声泪俱下地说:“党对我的恩情深似海,而我则把党纪国法置之不顾”;胡长清在悔过书上写道:“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执行党的纪律和规定是多么重要!”不难想像,不曾有畏的他们,此时是多么需要人生最起码的快乐活着。可惜此时已经没有了,有的只是无尽的悔恨和懊恼。是的,那些置法度于不顾的腐败分子在度过短暂的“欢娱”之后,最终以生命来“埋单”,这种“快乐” 的成本不是太昂贵了吗?因此要牢记:“守法天天乐,欺天日日忧。无私无我者无畏,是为堂正;无知无识者无畏,是为懵懂;无法无天者无畏,是为无德无耻。”懂得敬畏,最后还要“敬畏己知”。“畏己知”,始见于清,作为反腐倡廉名训为历来推崇沿用。誉称“千古一廉”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便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来大批礼品。叶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挥诗巧妙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畏己知”深刻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贯彻中央廉政准则、拒腐防变不乏借鉴意义。“畏己知”是内在追求的自律,“畏人知”是外部约束的他律。两者对清正廉洁都是不可或缺的。官员在有监督下“畏人知”而不越“雷池”,固然不易;在无监督下“畏己知”而自律,则更难能可贵。第三,领导干部要把握好“慎”字 。“慎”,是个老话题,但对党员干部来讲,始终是个必修的新课题。老子云:“百事之成,必在慎之。”下棋打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为官做人一步不慎,终身悔恨可以说,“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和清醒。既要“慎初”,也要“慎终”。要慎初,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失足成千古恨。现在不少走向犯罪的人,很多都是有了第一次不正当交易后,因一时未被发现而心生侥幸心理,或是被人要挟,越陷越深。大量案例警示我们,慎终如初,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心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和健康这“七笔账”,“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才能“无败事”。既要“慎独”,也要“慎聚”。生活中,人们强调“慎独”比较多。要做到慎独,因为独处的时候缺乏监督,最容易放纵自己。而一旦做了违法违纪或有违职业道德等不合规范的事,总会被人发现,因为事情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知的,当时未被发现不等于现在发现不了,现在发现不了不等于将来发现不了。世上很多事,往往最后听到议论者总是当事人自己。我们查办的很多案件也能说明这个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