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每课一练2 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每课一练2 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每课一练2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段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哪几部分。2.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4.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5.“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中,“不料”应怎样理解?(3分)6、文中加点字“此处”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请同时写出具体地名。(4分) 7、消息中的“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请将文中反映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8、这则消息写于22日22时,文章多处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讲究时效的特点,试将文中有关语句摘录在下面。(4分) 9、有同学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 (4分)10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导语”部分是第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11第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12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1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14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标题、导语、主体,标题、导语、主体。2、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3、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5.“不料”突出了战争形势发展迅速,国民党反动派的南京江阴防线面对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如此不堪一击6、东路各军,2分;南京江阴段,2分。(共4分。)7、“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或“南京拒绝和平”(2分);“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或“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2分)。(共4分,意对即可。)8、文中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另外,“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共4处,每处1分。)9、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给分。每处2分,共4分。意对即可。例:用原标题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和报道的真实性。至发电时止,西路35万大军已渡过2/3(并未全部渡完)。而东路35万大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仍未全部渡完);用“横渡长江”表达效果好。 “横”字形象地展示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胜利渡江”只是告诉人们一种结果。如持反面意见,只要不重复题干上已有的意思,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17)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11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一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12“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