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3-7.doc_第1页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3-7.doc_第2页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3-7.doc_第3页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3-7.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7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对金属内部组织状态变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从60年代以来,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技术的应用,各种测试技术的不断完善,在研究马氏体形态、亚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获得不同形态及亚结构的马氏体的条件,第二相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对力学性能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淬火新工艺也层出不穷,择要筒述如下。 一、循环快速加热淬火 淬火、回火钢的强度与奥氏体晶粒大小有关,晶粒愈细,强度愈高,因而如何获得高于10级晶粒度的超细晶粒是提高钢的强度的重要途径之一。钢经过多次相变重结晶可使晶粒不断细化;提高加热速度,增多结晶中心也可使晶粒细化。循环快速加热淬火即为根据这个原理获得超细晶粒从而达到强化的新工艺。例如45钢,在815的铅浴中反复加热淬火45次,可使奥氏体晶粒由6级细化到1215级;又如20CrNi9Mo钢,用3000赫芝200千瓦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以11s的速度加热到760,然后水淬,使s由960MNm2增加到1215MNm2,气由1107MNm2,增加到1274MNm:,而延伸率保持不变,均为18%。二、高温淬火 这里高温系相对正常淬火加热温度而言.低碳钢和中碳钢若用较高的淬火温度,则可得到板条状马氏体,或增加板条马氏体的数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从奥氏体的含碳量与马氏体形态关系的实验证明,含碳量小于o.3的钢淬火所得的全为板条状马氏体。但是,普通低碳钢淬透性极差,若要获得马氏体,除了合金化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外,只有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和加强淬火冷却方可。例如用16Mn钢制造五铧犁犁臂,采用940在10NaOH水溶液中淬火并低沮回火,可获得良好效果。 中碳钢经高温淬火可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得到较多的析条状马氏体,以提高其综合性能。例如AISl4340钢, 870淬油后, 200回火,其s为1621MNm2, 断裂韧性Kc为67.6MNm,而在1200加热,预冷至870淬油后200回火,s为1586MNm2,断裂韧性Kc为81.8MNm。 若在淬火状态进行比较,高温淬火的断裂韧性比普通淬火的几乎提高一倍。金相分析表明,高温淬火避免了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氏体)的出现,全部获得了板条状马氏体。此外,在马氏体板条外面包着一层厚100200朋残余奥氏体,能对裂纹尖端应力集中起到缓冲作用,因而提高了断裂韧性三、高碳钢低温、快速、短时加热淬火 高碳钢件一般在低温回火条件下,虽然具有很高的强度,但韧性和塑性很低。为了改善这些性能,目前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新工艺。 高碳、低合金钢,采用快速、短时加热。因为高碳低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仅稍高于Ac1点,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的均匀化,靠延长时间来达到。如果采用快速,短时加热,奥氏体中含碳量低,因而可以提高韧性。例如T10V钢制凿岩机活塞,采用720预热16分钟,850盐浴短时加热8分钟淬火,220回火72分钟、使用寿命由原来平均进尺500m提高至4000m。如前所述,高合金工具钢一般采用比Ac,点高得多的淬火温度,如果降低淬火温度,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及合金元素含量降低,则可提高韧性。例如用W18Cr4V高速钢制冷作棋具,采用1190低温淬火,其强度和耐磨性比其它冷作模具钢高,并且韧性也较好。四、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 亚共析钢在AclAc3之间的温度加热淬火称为亚温淬火意即比正常淬火温度低的温度下淬火其目的是提高冲击韧性值,降低冷脆转变温度及回火脆倾向性,经930淬火+650回火+800亚温淬火的韧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提高,没有回火脆性亚温淬火之所以能提高韧性及消除回火脆性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残存着铁素体,使脆化杂质原子P、Sb等在铁索体富集之故。有人研究了直接应用亚温淬火(不是作为中间处理的再加热淬火)时淬火温度对45、40Cr及60Si2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Ac1到Ac3之间的淬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有一极大值。在Ac3以下510处淬火时,硬度、强度及冲击值都达到最大值,且略高于普通正常淬火。而在稍高于Ac1的某个温度淬火时冲击值最低。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淬火组织为大量铁素体及高碳马氏体之故。 显然,亚温淬火对提高韧性,消除回火脆性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可在预淬火后进行、也可直接进行。淬火温度究竟应选择多高,实验数据尚不充分,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并使残余铁索体均匀细小,亚温淬火温度以选在稍低于Ac,的温度为宜五、等温淬火的发展 近年来的大量实践证明,在同等硬度或强度条件下,等温淬火的韧性和断裂韧性比淬火低温回火的高。因此,人们在工艺上如何设法获得下贝氏体组织作丁很多努力,发展了不少等温淬火的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1 预冷等温淬火 该法采用两个温度不等的盐浴,工件加热后,先在温度较低的盐浴中进行冷却,然后转入等温淬火浴槽中进行下贝氏体转变;再取出后空冷。该法适用于淬透性较差或尺寸较大的工件用低温盐浴预冷以增加冷却速度,避免自高温冷却时发生部分珠光体或上贝氏体转变。例如(o.505)C十05Mn钢制3mm厚的收割机刀片,用普通等温淬火硬度达不到要求,而改用先在250盐浴中冷却30秒种,然后移人320盐浴中保持30分钟,则达到要求。2 预淬等温淬火 将加热好的工件先淬人温度低于Ms点的热浴以获得,10的马氏体,然后移入等温淬火槽中等温进行下贝氏体转变,取出空冷,再根据性能要求进行适当的低温回火当预淬中获得的马氏体量不多时,也可以不进行回火。 该法是利用预淬所得的马氏体对贝氏体的催化作用,来缩短贝氏体等温转变所需时间。因而该法适用于某些合金工具钢下贝氏体等温转变需要较长时间的场合。在等温转变过程中,预淬得到的马氏体进行了回火。3 分级等温淬火 在进行下贝氏体等温转变之前,先在中温区进行一次(或二次)分级冷却的工艺。该种工艺可减少热应力及组织应力,工件变形开裂倾向性小,同时还能保持强度、塑性的良好配合,适合于高合金钢(如高速钢等)复杂形状工具的热处理。六、其它淬火方法 此外,尚有液氮淬火法,即将工件直接淬入196的液态氮中。因为液氮的汽化潜热较小,仅为水的十一分之一,工件淬入液氮后立即被气体包围,没有普通淬火介质冷却的三个阶段,因而变形、开裂较少,冷速比水大五倍。液氮淬火可使马氏体转变相当完全,残余奥氏体量极少,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及尺寸稳定性。但成本较高,只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