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doc_第1页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doc_第2页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doc_第3页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doc_第4页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 一、 选择题(26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52分)1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2. 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 b刺史c中正 d通判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4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那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5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由此可见他主张a君民共治 b复立宰相c废除皇权 d君主立宪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西周实行宗法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bc d7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8 “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a中书 b尚书c门下 d内阁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西周、秦朝、西汉 b战国、秦朝、西汉 c秦朝、西汉、三国 d秦朝、西汉、唐朝10 “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a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11汉代丝织业相当发达,从文字、文物、外贸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下列信息对研究汉代丝织业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12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1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b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c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14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 四大发明传播海外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a b c d1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16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花楼机的使用,促成了“衣被天下”的局面b元朝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引发了中国的“棉业革命”c明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d明朝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17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从广州a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1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9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街市20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播出关于徽商的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a徽商的衰落表明了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的衰落b徽商“达到极盛”有力地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c徽商是传统商业与近代经济形态结合的产物d徽商是旧式商贾与官僚资本钱权结合的产物21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a文字研究 b史料记载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22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23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24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26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 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二、非选择题(27题28分,28题20分,本大题共48分)27.(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 权利请愿书1689年 权利法案1701年 王位继承法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2)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分)28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任继愈儒家与儒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6分)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南宁八中高一年级段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26题,每题2分,共52分)12345678910111213bcdabdbadbbd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bdadbcaadacba二、 非选择题(2题,27题28分,28题20分,共48分)27、(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