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新馆述与思.doc_第1页
美院新馆述与思.doc_第2页
美院新馆述与思.doc_第3页
美院新馆述与思.doc_第4页
美院新馆述与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院新馆述与思本文由天宠鬼厉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札记 美院新馆述与思 马国馨 建筑学报 年期刊登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 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工程, 文字虽只有短短页, 但配发的图纸 和照片如果加上杂志封面共有 页之多,十分诱人急于赴现场一 睹。 紧接着又收到中央美院谢小凡教授的大作 展览美术馆 由 , 于内容丰富, 文字生动, 一口气将书读完, 虽然至今还没有机会去 美术馆参观, 但却想对小凡先生的大作发点议论。 对于小凡先生的情况我知之不多, 记得在 年前后, 对中 央美院美术馆项目进行审查的前后曾与小凡先生有过几次接触, 并 对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若干问题交换过看法, 当时他任美院续建工 程办公室和基建办公室主任。最近在百度网上搜索,看到以下介 绍: “谢小凡君是中央美院的教授,四川人,善交际,一个以 研究美学理论为主要方向的教授, 喜欢头戴安全帽, 手持皮尺, 整 日笑容可掬, 名建筑工人在一起嘻嘻哈哈, 和 搞建设技术攻 关, 对建筑材料了如指掌, 露天工作且乐此不疲。 他会随时拉开皮 尺, 测量一堵墙或一块砖, 他会随时在一张白纸或一面板子上画出 他的想法。 这在教授成堆的美院里实属罕见!别的大学老师巴不得 自己画点作品, 又赚钱还出名, 乐得悠闲。 这可说是对小凡先生 ” 的生动写照。 但要真正了解小凡先生的所思所为还是要看他的展览美术 馆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即西行取经建筑纪行立馆视 、 、 点 、 巡馆印象 顾名思义就可大致看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美术 , 馆工程从筹备、 立项到建设使用的全过程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因 此读完全书以后我更深感作者的书名展览美术馆是有着 多重含义的 一方面这可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看待, : 而同时又可以 做动名词理解, 而后者可能会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深意。 美术馆的建设从年筹备征集方案开始, 到年底竣工 验收止,前后经过了整整 年。 小凡先生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 作为业主方的代表,在工程圆满完成的同时, 又拿出了一份 万 字的专题报告, 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建筑业主方、 设计方、 施工方, 对艺术爱好者, 对美术馆研究者、 管理者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形之 下, 也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为之汗颜, 全国每年有那么多的建筑项 目, 有那么多的 “标志性工程” 但在火爆热闹之后又有几个工程 , 拿出了实事求是、 细微详尽并提出有见地观点的报告呢?从这点出 发,我把小凡先生的大作归纳为六个字: “有难、有心、有思” 。 搞基建项目的困难是有目共睹的, 让从没干过这一行的美院教 授来操办更是作者 “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以前他虽然也有过在二 。 滩水电站工地采访的经历, 有过从事行政工作的履历, 但总的说来 职业上的确差别太大, 头脑中的空白正好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就立 项审批的政府部门各项程序而言, 由于中央美院在校尉营的旧址急 于为协和医院所用, 并且有高层领导的过问, 应该说基本上是一路 建筑学报 2009.3 ARCHIT ECTURAL J OURNAL 坦途。 但由于是中央美院的工程, 是对艺术性要求极高的美术馆, 就平白增添了许多难度。 这第一个难点恐怕就是在中央美院本身, 中央美院是我国造型艺术的最高学府, 因此艺术眼光自然远远高于 一般单位, 院长潘公凯先生是国画大家潘天寿先生的公子, 自 年主政中央美院以来,美术馆的建设是他任后的主要工作目标之 一, 加上此前他就任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期间, 亲自策划了校园的建 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艺术家的气质加上对于建筑设计的关心和 热爱, 对建筑有 “特殊敏感” 使他从美术馆的造型到内部的功能 , 划分都有许多设想。 因此, 领会院长的意图就成了小凡先生的第一 任务。 加上中央美院又有大名家靳尚谊、 袁运生等人为首的学术委 员会, 这些专业不同的艺术家对于艺术造型和表现又有各自不同的 理解,对造型的关注和争论常常是极为激烈,观点看法也大相径 庭。据说曾因对方案的不满,酝酿过对院长的“弹劾” ,在“众口 难调”的情况下,能够最后取得一致也确非易事。 工程的难度还表现在方案的选定上。 中央美院的校园总体是由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操刀的, 在总体规划中为美术馆留出了有诸多 限制条件的用地, 此后清华和美院校方前后提出过几十个方案, 大 家均不满意。 后来青年建筑师程大鹏提出的新方案已经比较接近大 家的预想, 但最后校方还是选定了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方案。 我想与程大鹏相比, 矶崎新的名气、 在各国设计过的十几个美术馆 的经验、 个人的沟通表现能力以及有雕塑家的太太等, 都使他更具 竞争力。 我曾参观过矶崎新先生的日本北九州美术馆和洛杉矶的现 代美术馆,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矶崎新在中国也十分活跃, 参加过许 多重大项目的投标, 也屡得好评或列入备选的 “三甲” 之中, 但最 后建成的项目还是十分有限, 应该说美术馆的项目还使建筑师有了 充分的发挥, 当然小凡先生也从中领教到建筑师的敬业与坚持。 当然对业主来说最难的还是一个 “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 字, 炊”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披露工程的总造价(我的印象是不到 个 亿), 但却在不厌其烦地提醒设计师 “囊中的银子不多, : 要省着点 用。 这和我们经常遇到的甲方不同, ” 有些甲方口气大得很, 动不 动就要 “与国际接规” 、 “几十年不落后” 好象不会花钱就显示不 , 出自己的“手笔”和“魄力” ,但常常是土建结构刚刚差不多就捉 襟见肘了, 于是又大削大改, 最后弄得面目全非。 美院的业主熟知 高档的灯具一只近万元, 高档展柜 延米 万美金, 藏品库又如何 如何, 因此他们头脑很清醒, “假如不在源头上控制设计, 反复强 调经费与设计的关系, 恐怕必然会像悉尼歌剧院, 拖垮两届政府。 ”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看罢全书, , 最深的感受之一是小 凡先生是个有心人, “于事于人都要求完美” 。碰上这样用心的业 主,应该说是工程的幸事、建筑师的幸事、施工单位的幸事。 小凡先生的用心首先表现在对美术馆建筑的钻研上。 美术馆 是个专业要求极严格的特殊建筑类型, 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 我国 自上世纪年代中国美术馆建成后, 专业美术馆的建设几近停滞, 见于报导的有炎黄艺术馆()、 岭南画派纪念馆()、 上海美 术馆改扩建()等。 进入本世纪后, 专门美术馆的建设开始启动, 各省市陆续有大型的专业美术馆建成。 另外也出现了一批名人纪念 馆, 如何香凝、 潘天寿、 唐云、 关山月、 李苦禅、 李可染、 董寿平、 赖少其等, 当代艺术家的也有青城山的当代美术馆、 韩美林艺术馆 等,也还有一些利用旧有建筑改造为画廊或展馆的实例,如北京 厂、 今日美术馆等。 但严格说来, 在美术馆建设的定位、 收藏、 管理、展出、研究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据说 年法 国印象派来华巡回展时, 由于展览条件、 环境控制、 安全保卫等诸 多条件的限制,最后只选定了京、沪、港等地展出。 小凡先生的钻研方法首先立足于国内外的调研。 什么是真正的 美术馆, 国内外美术馆的优劣比较到底是什么, 在本书 “西行取经” 和 “巡馆印象” 里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德国法兰克福、 斯图加特、科隆、波恩、柏林、慕尼黑,在中国的苏州、西安、成 都、广州、 南京、宁波、 上海、北京的亲身感受, 尤其是在国内除 参观学习外, 还要举办潘公凯院长名为 “静水深流” 的巡回布展, 因此对各馆的展陈、 布光、 经营、 管理都是有直言不讳的评点, 这 对行业的建设和进步都是难得的体验。 综合中央学院美术馆的建设, 小凡先生的体会更深刻。 针对具 体个案, 从立项、 任务书、 展厅布置和环境、 光环境中的人工光和 自然光、 藏品库的需求、 展品的运输、 安防和消防等各方面都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 并最后归纳为 大建设要素。 尽管这 条用词上 还不特别专业,提法上也有些笼统,但其指导意义却是毋庸置疑 的,是实实在在的,对于建筑设计人员尤其是美术馆的设计者来 说,更是十分宝贵难得的第一手经验,是必读宝典。 作为沟通协调设计、 施工各有的甲方代表, 在各个施工过程中 的所作所为, 更表现了小凡先生的有心, 先就事务性工作来说, 小 凡先生在 年的建设过程中,有详细的工作笔记, “翻开日记,满 篇是矛盾和妥协,天天都新鲜,即使像流水帐,但充满客观。 ”在 此基础上, 还整理了简要的工程大事记。 这些工作看去不起眼, 但 都是重要的历史和建设资料, 我们类似的教训太多了, 许多工程由 于缺少当事人的记录和准确的整理, 在创作过程、 参加人员、 功过 分析上留下了许多说不清的 “公案” 为此要耗费许多不必要的精 , 力。 此外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 更可以看出在 “矛盾和妥协” 时所 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技巧, 这里面除技术性的一面, 更多还有 “关系” 的一面。 像三维外墙面的设计和施工, 由于设计坚持采用 石材, 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记得在这一过程中小凡先生还和我就 此讨论过, 当时我从施工方便角度提出金属屋面, 如铜、 不锈钢等 加工可能更容易些, 当然从建成效果看, 还是天然石材更理想。 实 施中每天要开协调会, “在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时, 我才觉得只有 工人是救命稻草。 所以我每天都在工地食堂陪着工人喝酒消愁, 减 轻他们的压力。 妻子, 儿子骂我是酒鬼, 父母担心伤身体, 我则一 意孤行” 甚至连工人的工钱能否及时兑现都要亲自过问, 工地 的安全更要亲自盯在现场, 从而取得了工人的信任, “最大的 深感 收获莫过于交了这批老实肯干的工人老大哥。 ” 小凡先生的回忆并没有单纯停留在过程的叙述、 技术的研究, 而在许多章节更显示了他由“器”上升至“道” ,器中有道,道在 器中,心之官则思”深入的思考及发掘, “ , 给人以启发或引起共鸣, 尽管有的地方只是只言片语,但仍显示一种“道似寡味,实则甚 妙” 他在参观德骚的包豪斯校舍时, 。 “有理想燃烧热情, 有热情就 能聚人才现在的大学人心浮躁不安, 急于追赶, 所以做不成史 无前例。 ” “踏实要靠理想与热情, 德国人有那么一股劲儿, 我们应 该学这些本质, 而不是表面。 对于德国的感受 “就是讲究工艺 ” : 且不谈设计。 把每一步工序做到位, 制造事和物都经得起推敲, 有了工艺才能产生设计。 在工艺可靠的前提下, 再加上设计艺术和 宜人才可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时下人们动辄引用 ” “越是民族 的, 越是世界的” 小凡先生在参观了德国各大博物馆后, “这 , 提出 句话我认为是说对了一半”真正越是民族的,就是要把民族与民 , “ 族的最本质的,关于人的共同那一点联系要反映出来,才是世界 的。 ” 对于建筑、 建筑设计和建筑作品, 小凡先生也有许多独到的见 解,他赞同潘公凯院长的观点“建筑是限制下的拓展” ,提出“一 个项目, 在挤迫中诞生, 在限制下拓展, 这应该是建筑本身的意义, 否则建筑师成了 行为艺术家 , ” “正是体制的逐步健全, 约束了 个人的随意, 才使我们的行为在限制中日趋健康地发展。 对于当 ” 前人们对于明星建筑师、 外国建筑师的盲目崇拜, 小凡先生从工程 实践中体会 “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却离不开集体, 倘若建筑师丧失 了 集体 便成了空想家。 一个建筑师要呈现他的意志, 除了与相 关专业配合, 更重要的是心中装着如何实施, 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 艺术家, 依靠 集体呈现 , 原创 应该是想成为大师的建筑师 , 具备的核心素质。 ”由此小凡先生总结出 “美术馆建设以来, : 矶 崎新 三个字就成了介绍美术馆使用最多的字眼, 大师的光环影响 着工程, 但我们始终依靠的是一个整体。 ” “因势利导, 互为妥协, 把各方面要素统一到 集体之中,建筑才成其为建筑。 ”类似的 观点还有许多, 充分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在深入到建筑艺术及其实现 工程中的新鲜感受。 当然综观全书, 也还觉得还有些 “不过瘾” 的地方。 作为美院 美术馆全过程的主持和参与者, 作为对美术馆展陈和使用管理的专 家, 如果在最后能增加一章该馆在竣工交付使用以后, 在经过固定 展出、 专题展出、 以及众多使用功能考验之后, 在经过时间对于工 程进行全面的检验之后, 经过由业主转变为管理者的立场改变之后 的感受和评价, 那就会更有针对性、 指导性。 我国在工程竣工后 “使 用后评价” (简称 )是一个薄弱环节, 缺少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和 分析, 缺少信息的反馈和使用后的调整, 在城市建设量如此巨大的 建筑领域, 常常是伴随竣工成就的正面宣传, 而忽视了经验和教训 的总结, 或仅仅成为个别人或单位自己经验, 没有形成行业的资源 和财富, 这是十分可惜的。 本书虽然也涉及了建成之后艺术家们的 感受和意见,但并没有深入展开, 这也是读者十分期望的。 在阅读本书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 在第页小凡先生 : 发表了年建设过程中由施工单位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提 出的一份工作联系单的复印件, 内容是讨论一些做法问题, 而签字 的单位负责人的名字竟和我的一模一样, 好奇之下电话询问了一下 小凡先生, 他说的确如此。 这位项目经理是家在内蒙的一位年轻同 志,也祝这位同名者在今后的事业中一帆风顺。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 收稿日期: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 09.3 建筑学报 1本文由天宠鬼厉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札记 美院新馆述与思 马国馨 建筑学报 年期刊登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 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工程, 文字虽只有短短页, 但配发的图纸 和照片如果加上杂志封面共有 页之多,十分诱人急于赴现场一 睹。 紧接着又收到中央美院谢小凡教授的大作 展览美术馆 由 , 于内容丰富, 文字生动, 一口气将书读完, 虽然至今还没有机会去 美术馆参观, 但却想对小凡先生的大作发点议论。 对于小凡先生的情况我知之不多, 记得在 年前后, 对中 央美院美术馆项目进行审查的前后曾与小凡先生有过几次接触, 并 对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若干问题交换过看法, 当时他任美院续建工 程办公室和基建办公室主任。最近在百度网上搜索,看到以下介 绍: “谢小凡君是中央美院的教授,四川人,善交际,一个以 研究美学理论为主要方向的教授, 喜欢头戴安全帽, 手持皮尺, 整 日笑容可掬, 名建筑工人在一起嘻嘻哈哈, 和 搞建设技术攻 关, 对建筑材料了如指掌, 露天工作且乐此不疲。 他会随时拉开皮 尺, 测量一堵墙或一块砖, 他会随时在一张白纸或一面板子上画出 他的想法。 这在教授成堆的美院里实属罕见!别的大学老师巴不得 自己画点作品, 又赚钱还出名, 乐得悠闲。 这可说是对小凡先生 ” 的生动写照。 但要真正了解小凡先生的所思所为还是要看他的展览美术 馆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即西行取经建筑纪行立馆视 、 、 点 、 巡馆印象 顾名思义就可大致看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美术 , 馆工程从筹备、 立项到建设使用的全过程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因 此读完全书以后我更深感作者的书名展览美术馆是有着 多重含义的 一方面这可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看待, : 而同时又可以 做动名词理解, 而后者可能会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深意。 美术馆的建设从年筹备征集方案开始, 到年底竣工 验收止,前后经过了整整 年。 小凡先生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 作为业主方的代表,在工程圆满完成的同时, 又拿出了一份 万 字的专题报告, 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建筑业主方、 设计方、 施工方, 对艺术爱好者, 对美术馆研究者、 管理者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形之 下, 也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为之汗颜, 全国每年有那么多的建筑项 目, 有那么多的 “标志性工程” 但在火爆热闹之后又有几个工程 , 拿出了实事求是、 细微详尽并提出有见地观点的报告呢?从这点出 发,我把小凡先生的大作归纳为六个字: “有难、有心、有思” 。 搞基建项目的困难是有目共睹的, 让从没干过这一行的美院教 授来操办更是作者 “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以前他虽然也有过在二 。 滩水电站工地采访的经历, 有过从事行政工作的履历, 但总的说来 职业上的确差别太大, 头脑中的空白正好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就立 项审批的政府部门各项程序而言, 由于中央美院在校尉营的旧址急 于为协和医院所用, 并且有高层领导的过问, 应该说基本上是一路 建筑学报 2009.3 ARCHIT ECTURAL J OURNAL 坦途。 但由于是中央美院的工程, 是对艺术性要求极高的美术馆, 就平白增添了许多难度。 这第一个难点恐怕就是在中央美院本身, 中央美院是我国造型艺术的最高学府, 因此艺术眼光自然远远高于 一般单位, 院长潘公凯先生是国画大家潘天寿先生的公子, 自 年主政中央美院以来,美术馆的建设是他任后的主要工作目标之 一, 加上此前他就任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期间, 亲自策划了校园的建 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艺术家的气质加上对于建筑设计的关心和 热爱, 对建筑有 “特殊敏感” 使他从美术馆的造型到内部的功能 , 划分都有许多设想。 因此, 领会院长的意图就成了小凡先生的第一 任务。 加上中央美院又有大名家靳尚谊、 袁运生等人为首的学术委 员会, 这些专业不同的艺术家对于艺术造型和表现又有各自不同的 理解,对造型的关注和争论常常是极为激烈,观点看法也大相径 庭。据说曾因对方案的不满,酝酿过对院长的“弹劾” ,在“众口 难调”的情况下,能够最后取得一致也确非易事。 工程的难度还表现在方案的选定上。 中央美院的校园总体是由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操刀的, 在总体规划中为美术馆留出了有诸多 限制条件的用地, 此后清华和美院校方前后提出过几十个方案, 大 家均不满意。 后来青年建筑师程大鹏提出的新方案已经比较接近大 家的预想, 但最后校方还是选定了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方案。 我想与程大鹏相比, 矶崎新的名气、 在各国设计过的十几个美术馆 的经验、 个人的沟通表现能力以及有雕塑家的太太等, 都使他更具 竞争力。 我曾参观过矶崎新先生的日本北九州美术馆和洛杉矶的现 代美术馆,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矶崎新在中国也十分活跃, 参加过许 多重大项目的投标, 也屡得好评或列入备选的 “三甲” 之中, 但最 后建成的项目还是十分有限, 应该说美术馆的项目还使建筑师有了 充分的发挥, 当然小凡先生也从中领教到建筑师的敬业与坚持。 当然对业主来说最难的还是一个 “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 字, 炊”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披露工程的总造价(我的印象是不到 个 亿), 但却在不厌其烦地提醒设计师 “囊中的银子不多, : 要省着点 用。 这和我们经常遇到的甲方不同, ” 有些甲方口气大得很, 动不 动就要 “与国际接规” 、 “几十年不落后” 好象不会花钱就显示不 , 出自己的“手笔”和“魄力” ,但常常是土建结构刚刚差不多就捉 襟见肘了, 于是又大削大改, 最后弄得面目全非。 美院的业主熟知 高档的灯具一只近万元, 高档展柜 延米 万美金, 藏品库又如何 如何, 因此他们头脑很清醒, “假如不在源头上控制设计, 反复强 调经费与设计的关系, 恐怕必然会像悉尼歌剧院, 拖垮两届政府。 ”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看罢全书, , 最深的感受之一是小 凡先生是个有心人, “于事于人都要求完美” 。碰上这样用心的业 主,应该说是工程的幸事、建筑师的幸事、施工单位的幸事。 小凡先生的用心首先表现在对美术馆建筑的钻研上。 美术馆 是个专业要求极严格的特殊建筑类型, 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 我国 自上世纪年代中国美术馆建成后, 专业美术馆的建设几近停滞, 见于报导的有炎黄艺术馆()、 岭南画派纪念馆()、 上海美 术馆改扩建()等。 进入本世纪后, 专门美术馆的建设开始启动, 各省市陆续有大型的专业美术馆建成。 另外也出现了一批名人纪念 馆, 如何香凝、 潘天寿、 唐云、 关山月、 李苦禅、 李可染、 董寿平、 赖少其等, 当代艺术家的也有青城山的当代美术馆、 韩美林艺术馆 等,也还有一些利用旧有建筑改造为画廊或展馆的实例,如北京 厂、 今日美术馆等。 但严格说来, 在美术馆建设的定位、 收藏、 管理、展出、研究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据说 年法 国印象派来华巡回展时, 由于展览条件、 环境控制、 安全保卫等诸 多条件的限制,最后只选定了京、沪、港等地展出。 小凡先生的钻研方法首先立足于国内外的调研。 什么是真正的 美术馆, 国内外美术馆的优劣比较到底是什么, 在本书 “西行取经” 和 “巡馆印象” 里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德国法兰克福、 斯图加特、科隆、波恩、柏林、慕尼黑,在中国的苏州、西安、成 都、广州、 南京、宁波、 上海、北京的亲身感受, 尤其是在国内除 参观学习外, 还要举办潘公凯院长名为 “静水深流” 的巡回布展, 因此对各馆的展陈、 布光、 经营、 管理都是有直言不讳的评点, 这 对行业的建设和进步都是难得的体验。 综合中央学院美术馆的建设, 小凡先生的体会更深刻。 针对具 体个案, 从立项、 任务书、 展厅布置和环境、 光环境中的人工光和 自然光、 藏品库的需求、 展品的运输、 安防和消防等各方面都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 并最后归纳为 大建设要素。 尽管这 条用词上 还不特别专业,提法上也有些笼统,但其指导意义却是毋庸置疑 的,是实实在在的,对于建筑设计人员尤其是美术馆的设计者来 说,更是十分宝贵难得的第一手经验,是必读宝典。 作为沟通协调设计、 施工各有的甲方代表, 在各个施工过程中 的所作所为, 更表现了小凡先生的有心, 先就事务性工作来说, 小 凡先生在 年的建设过程中,有详细的工作笔记, “翻开日记,满 篇是矛盾和妥协,天天都新鲜,即使像流水帐,但充满客观。 ”在 此基础上, 还整理了简要的工程大事记。 这些工作看去不起眼, 但 都是重要的历史和建设资料, 我们类似的教训太多了, 许多工程由 于缺少当事人的记录和准确的整理, 在创作过程、 参加人员、 功过 分析上留下了许多说不清的 “公案” 为此要耗费许多不必要的精 , 力。 此外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 更可以看出在 “矛盾和妥协” 时所 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技巧, 这里面除技术性的一面, 更多还有 “关系” 的一面。 像三维外墙面的设计和施工, 由于设计坚持采用 石材, 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记得在这一过程中小凡先生还和我就 此讨论过, 当时我从施工方便角度提出金属屋面, 如铜、 不锈钢等 加工可能更容易些, 当然从建成效果看, 还是天然石材更理想。 实 施中每天要开协调会, “在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时, 我才觉得只有 工人是救命稻草。 所以我每天都在工地食堂陪着工人喝酒消愁, 减 轻他们的压力。 妻子, 儿子骂我是酒鬼, 父母担心伤身体, 我则一 意孤行” 甚至连工人的工钱能否及时兑现都要亲自过问, 工地 的安全更要亲自盯在现场, 从而取得了工人的信任, “最大的 深感 收获莫过于交了这批老实肯干的工人老大哥。 ” 小凡先生的回忆并没有单纯停留在过程的叙述、 技术的研究, 而在许多章节更显示了他由“器”上升至“道” ,器中有道,道在 器中,心之官则思”深入的思考及发掘, “ , 给人以启发或引起共鸣, 尽管有的地方只是只言片语,但仍显示一种“道似寡味,实则甚 妙” 他在参观德骚的包豪斯校舍时, 。 “有理想燃烧热情, 有热情就 能聚人才现在的大学人心浮躁不安, 急于追赶, 所以做不成史 无前例。 ” “踏实要靠理想与热情, 德国人有那么一股劲儿, 我们应 该学这些本质, 而不是表面。 对于德国的感受 “就是讲究工艺 ” : 且不谈设计。 把每一步工序做到位, 制造事和物都经得起推敲, 有了工艺才能产生设计。 在工艺可靠的前提下, 再加上设计艺术和 宜人才可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时下人们动辄引用 ” “越是民族 的, 越是世界的” 小凡先生在参观了德国各大博物馆后, “这 , 提出 句话我认为是说对了一半”真正越是民族的,就是要把民族与民 , “ 族的最本质的,关于人的共同那一点联系要反映出来,才是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