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时代的翻译.doc_第1页
谈信息时代的翻译.doc_第2页
谈信息时代的翻译.doc_第3页
谈信息时代的翻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信息时代的翻译谈信息时代的翻译 长城在线 2003-8-14 16:33:33 一、不译则亡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 凯里,1979),可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翻译。在未来的世界里,也许一个文化族群的存亡就取决于一个词的及时而准确的翻译,因此,有人惊呼“不译则亡”(Translate or die.)。(Engle andEngle 1985:2) 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平常很少为公众所了解,只有当交际的失败造成罢工、秩序混乱、法律问题或致命的事故,有时甚至是战争,公众才去加以注意。1970 年,有几个美国人吃了一种有毒的蘑菇,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救治,数日之内便有两人死亡。一位药剂师听到了无线电广播对此事的报道,他知道有一种治疗方法在 1959 年曾成功地得到运用,并于 1963 年公诸于世。为什么事隔 7 年之后,美国医生竟然不知道呢?估计是由于治疗方法的报告仅仅发表在欧洲大陆的各种语言杂志而非英语杂志上。(据D.A.E. 谢泼德,1973)这个例子说明没有及时、正确的翻译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中华民族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自己。要让国人了解世界就需要将外文信息转换成中文,要让世界了解自己则需要将中文信息转换成外文。作为翻译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充分发挥翻译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桥梁作用,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文化全球化对翻译的影响数字革命带来的新型电子通讯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人们将互相促进发展丰富多采的文化,在共同的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世界文化将走向全球化。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人类不同文化群体互相包容吸收,互相理解认同的过程,同时也给翻译跨越文化障碍造成极大的方便。过去我们讨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比较多,Andre Lefevere 说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凡是陌生的,不同的,或别人的都应归化到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中去,以使译入语读者能马上理解。”(Whatever is strange, different, or other has to be naturalize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and culture, so that it is immediately understandable.外语与翻译1996, 3)现在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视角,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不是将外来文化归化。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以某一种文化统一天下,每一种文化都应该能包容天下,而不是包打天下。我认为解释性翻译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它既可以保存源语文化的独特性,又可以让译入语读者理解外来的文化,从而增进不同的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我们当然不可能对所有有文化内涵的词语都用解释性的翻译,但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独特性,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理解则是翻译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三、英汉语言混用问题新技术使计算机大幅度降价,计算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新型电子通讯的发展,地球将变成一个真正的小村庄。如果我们把这个“小村庄”看作一个并合地区 (convergence area),那么对于产生语言的混用现象就不会觉得奇怪。根据语言和语言学词典,“并合地区”是指“一个语言集团 (Speech community) 和另一种相邻语言接触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中,经常性的语言接触会产生混合语言、双语现象,并发生语言演变。”造成双语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政治、军事、宗教、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但就目前的英汉语言混用现象而言,主要还是由于英语在全世界普及造成的。在国际交往中唯有英语超过其它任何语言,成为最常用的工作和交际语言。据语言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会使用英语的人口将超过 15 亿,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全球将有10 多亿人会熟练使用英语。据统计,全球四分之三的信件是用英文写成的,因特网上 80 的电子信函是用英文写成的。由于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强大优势,近年出现了不经翻译直接吸收英文术语的现象。现在随便翻开光明日报的计算机周刊,常常可以看到 internet、Windows、homepage、web、Dos、KV300、UCDOS 等计算机术语混用在汉语当中。除了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文本中有英汉混用现象外,在其它方面也出现了英汉混用现象。吴仪部长在电视采访中就直接用英语讲 APEC 而不是讲“亚太经合组织”,中央台广播员直接用英语讲 CCTV,NBA,MTV 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也已经收入“卡拉 OK” 这样英汉混用的词条。美国畅销书 FIT FOR LIFE 在香港译成中文时,题目也译成英汉混用的 FIT 一世。尽管光明日报后来也公布了internet 的标准译名为“因特网”,但该报文章中仍然经常直接用 internet。 混用语言有的是自身选择,有的是被迫的,目前这种状况应该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吧。应该承认这种直接借用英文原文的方法,有它的可取之处。第一,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没有时间去逐一考虑每个术语既对等又巧妙的译名。直接用原文比较省时。第二,用原文可以避免误解。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时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术语有不同的译法,如果不看原文就会被那些术语搞糊涂了。葛传规先生编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中所有的语法术语都是用英文,吕叔湘先生译的文明与野蛮一书中连“社会群体”(social groups),“文化”(culture) 这样的术语都注上英文,足见两位先生治学之严谨。现在港、台及海外其它地区的华人所采取的译名往往与大陆有很大的差别,比如AIDS,大陆译为“艾滋病”,而港、台译为“爱死病”,有了原文就可避免误会。第三,用原文可以将在汉语中一时找不到对等译名的概念直接引进来。包容吸收其它民族的语言是对本民族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英语本身就是各民族语言的大熔炉,它广泛地向其它语言直接借用了大量的词汇。象 pai-hua(白话)、wok(锅)、wonton(馄饨)等汉语词汇都已直接进入英语。正是英语词汇的这种世界性,才使它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而且英语离开英国本土后就再也不是英国人的专利了,它和新技术一样可以被其它民族所利用,成为信息交流的载体。实际上用直接借用的方法不但丰富了本民族的语言,而且使本民族的语言更容易与其它民族的语言接轨,从而更方便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直接借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