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情感态度价值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重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3分钟)(一)、导入新课: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这件事被挂在了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为乞丐要尊严而喝彩,这说明人人都有人格尊严。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二)、出示课题(投影):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三)、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情感态度价值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10分钟左右)(一)、出示自学提纲(投影):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表现?2、名誉及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3、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4、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后果?5、如何取得名誉?名誉权受法律保护吗?(二)、自学、批注,画出知识结构图。(三)、教师检查学情。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20分钟左右)(一)、组内互探。(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一、人格尊严不可辱(板书)活动:小光的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对分析,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有受人尊重的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 34 页),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光父亲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班主任郭老师的行为侵害了小光的什么权利?(3)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4)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教师指导,总结: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生看“相关连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板书)1、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板书)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小字资料,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声望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良好的名誉不但可以获得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尊重,而且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2、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板书)活动:“大江作弊”案的分析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名誉是受法律保护的,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要求:学生阅读p35、36页的材料,分组讨论:(1)在老师调查前,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2)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3)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4)你对大伟,小辉,小敏的观点怎么看?(5)你会采取大江的做法吗?为什么?教师小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做一个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而名人又有“名人”的烦恼。小明的侵害了大江的名誉权,小明应公开道歉,求得大江的谅解。而大江的看法独具一格,宽容大肚,但他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名誉。(3)名誉权的内容(板书)提问:什么是名誉权?它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根据课本p38页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划书。活动:辩一辩 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给同学起歧视性、侮辱性外号的行为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它也是一种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要求:(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自由发言。(2)正方:起外号很正常,无可指责。反方:起外号是不道德的,应该谴责。(3)教师注意引导:外号有善意的、褒奖的,也有歧视性的、侮辱性的,我们谴责的是后者。为了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课前个别指导。教师指导总结:给同学起善意的、褒奖的外号,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给同学起具有歧视性的、侮辱性的外号,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教材 38 页的表格中。 (三)、小结: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即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我们在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行为,轻则违反道德受舆论的谴责,重则触犯法律,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四)、朗读或默记知识点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3分钟左右)(一)、教师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学生做作业。要求当堂完成。(二)、课下预习下一节课。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人格尊严权含义2、人格尊严权的表现3、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的关系4、法律保障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1、名誉的含义/2、良好名誉对各个人的作用3、名誉权的含义4、名誉权的主要表现5、名誉权的法律保障教 学 反 思1、 2、 3、 4、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学反思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