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理数是指实数范围内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简单的说,无理数就是10进制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2(根号2)等。有理数是由所有分数,整数组成,它们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如22/7等。实数(real number)分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和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有理数可用大写Q代表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后面的数叫做后项,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比的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比的作用:主要用于求比值和化简比。有时也用于填括号未知项等。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是一个等式。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作用主要用于解比例。(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熟练掌握小学阶段所要求的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数和百分数问题、几何形体问题等,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例2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0天可以完成,共同做了6天后,甲离开了,由乙继续做了40天才完成.如果这件工作由甲或乙单独完成各需要多少天?解:共做了6天后,原来,甲做 24天,乙做 24天,现在,甲做0天,乙做40=(24+16)天.这说明原来甲24天做的工作,可由乙做16天来代替.因此甲的工作效率是乙工作效率的(倍)甲做6天相当于乙做(天),如果乙独做,所需时间是 6+4+40=50天。如果甲独做,所需时间是天答:甲或乙独做所需时间分别是75天和50天. 例3某工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那么乙还需要做多少天?解:先对比如下:甲做63天,乙做28天;甲做48天,乙做48天.就知道甲少做63-48=15(天),乙要多做48-28=20(天),由此得出甲的工作效率是乙工作效率的(倍).甲先单独做42天,比63天少做了63-42=21(天),相当于乙要做(天)因此,乙还要做28+28= 56(天).答:乙还需要做56天。例4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不存在两队同一天休息).问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时间?解一:甲队单独做8天,乙队单独做2天,共完成工作量余下的工作量是两队共同合作的,需要的天数是2+8+ 1= 11(天).答: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1天.解二:设全部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1份.在甲队单独做8天,乙队单独做2天之后,还需两队合作(30- 3 8- 1 2)(3+1)= 1(天).解三:甲队做1天相当于乙队做3天.在甲队单独做 8天后,还余下(甲队) 10-8= 2(天)工作量.相当于乙队要做23=6(天).乙队单独做2天后,还余下(乙队)6-2=4(天)工作量.4=3+1,其中3天可由甲队1天完成,因此两队只需再合作1天.解四:方法:分休合想(题中说甲乙两队没有在一起休息,我们就假设他们在一起休息.)甲队每天工作量为1/10,乙为1/30,因为甲休息了2天,而乙休息了8天,因为82,所以我们假设甲休息两天时,乙也在休息。那么甲开始工作时,乙还要休息:8-2=6(天)那么这6天内甲独自完成了这项工程的1/106=6/10,剩下的工作量为1-6/10=4/10,而这剩下的4/10为甲乙两人一起合作完成的工程量,所以,工程量的4/10 需要甲乙合作:(4/10)(1/10+1/30)=3天。所以从开始到完工共需:8+3=11(天)例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解一:如果16天两队都不休息,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 (120)16+(130)16=4/3由于两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4/3-1=1/3乙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 1/3-1/203=11/60乙队休息的天数是 11/60(1/30)=11/2答:乙队休息了5天半.解二:设全部工作量为6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两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3+2)16- 60= 20(份).因此乙休息天数是(20- 3 3) 2= 5.5(天).解三:甲队做2天,相当于乙队做3天.甲队休息3天,相当于乙队休息4.5天.如果甲队16天都不休息,只余下甲队4天工作量,相当于乙队6天工作量,乙休息天数是16-6-4.5=5.5(天).例6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单独完成甲工作要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单独完成甲工作要 8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项工作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多少天?解:很明显,李做甲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张做乙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因此让李先做甲,张先做乙.设乙的工作量为60份(15与20的最小公倍数),张每天完成4份,李每天完成3份.8天,李就能完成甲工作.此时张还余下乙工作(60-48)份.由张、李合作需要(60-48)(4+3)=4(天).8+4=12(天).答: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12天.例7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0天,乙独做需15天,如果两人合作,他们要8天完成这项工程,两人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要合作多少天?解: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两人合作,共完成3 0.8 + 2 0.9= 4.2(份).因为两人合作天数要尽可能少,独做的应是工作效率较高的甲.因为要在8天内完成,所以两人合作的天数是(30-38)(4.2-3)=5(天).很明显,最后转化成“鸡兔同笼”型问题.例8甲、乙合作一件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快如果这件工作始终由甲一人单独来做,需要多少小时?解:乙6小时单独工作完成的工作量是乙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两人合作6小时,甲完成的工作量是甲单独做时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甲单独做这件工作需要的时间是答:甲单独完成这件工作需要33小时.这一节的多数例题都进行了“整数化”的处理.但是,“整数化”并不能使所有工程问题的计算简便. 例8就是如此.例8也可以整数化,当求出乙每有一点方便,但好处不大.不必多此一举.二、多人的工程问题我们说的多人,至少有3个人,当然多人问题要比2人问题复杂一些,但是解题的基本思路还是差不多.例9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要60天完成.问甲一人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解:设这件工作的工作量是1.甲、乙、丙三人合作每天完成减去乙、丙两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甲每天完成答:甲一人独做需要90天完成.例9也可以整数化,设全部工作量为180份,甲、乙合作每天完成5份,乙、丙合作每天完成4份,甲、丙合作每天完成3份.请试一试,计算是否会方便些?例10一件工作,甲独做要12天,乙独做要18天,丙独做要24天.这件工作由甲先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做的天数的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做的天数的2倍,终于做完了这件工作.问总共用了多少天?解:甲做1天,乙就做3天,丙就做32=6(天).说明甲做了2天,乙做了23=6(天),丙做26=12(天),三人一共做了2+6+12=20(天).答:完成这项工作用了20天.本题整数化会带来计算上的方便.12,18,24这三数有一个易求出的最小公倍数72.可设全部工作量为72.甲每天完成6,乙每天完成4,丙每天完成3.总共用了例11一项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13天完成.如果丙休息2天,乙就要多做4天,或者由甲、乙两人合作1天.问这项工程由甲独做需要多少天?解:丙2天的工作量,相当乙4天的工作量.丙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42=2(倍),甲、乙合作1天,与乙做4天一样.也就是甲做1天,相当于乙做3天,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3倍.他们共同做13天的工作量,由甲单独完成,甲需要答:甲独做需要26天.事实上,当我们算出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321,就知甲做1天,相当于乙、丙合作1天.三人合作需13天,其中乙、丙两人完成的工作量,可转化为甲再做13天来完成.例12某项工作,甲组3人8天能完成工作,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工作.问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多少时间能完成这项工作?解一:设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是1.甲组每人每天能完成乙组每人每天能完成甲组2人和乙组7人每天能完成答:合作3天能完成这项工作.解二:甲组3人8天能完成,因此2人12天能完成;乙组4人7天能完成,因此7人4天能完成.现在已不需顾及人数,问题转化为:甲组独做12天,乙组独做4天,问合作几天完成?小学算术要充分利用给出数据的特殊性.解二是比例灵活运用的典型,如果你心算较好,很快就能得出答数.例13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如果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现在三个车间一起做,完成后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问丙车间制作了多少个零件?解一:仍设总工作量为1.甲每天比乙多完成因此这批零件的总数是丙车间制作的零件数目是答:丙车间制作了4200个零件.解二:10与6最小公倍数是30.设制作零件全部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 3份,甲、乙一起每天完成5份,由此得出乙每天完成2份.乙、丙一起,8天完成.乙完成82=16(份),丙完成30-16=14(份),就知乙、丙工作效率之比是1614=87.已知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 32= 128.综合一起,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1287.当三个车间一起做时,丙制作的零件个数是2400(12- 8) 7= 4200(个).例14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解:设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的工作量是1.现在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所需时间是答:丙帮助甲搬运3小时,帮助乙搬运5小时.解本题的关键,是先算出三人共同搬运两个仓库的时间.本题计算当然也可以整数化,设搬运一个仓库全部工作量为 60.甲每小时搬运 6,乙每小时搬运 5,丙每小时搬运4.三人共同搬完,需要60 2 (6+ 5+ 4)= 8(小时).甲需丙帮助搬运(60- 6 8) 4= 3(小时).乙需丙帮助搬运(60- 5 8)4= 5(小时).三、水管问题从数学的内容来看,水管问题与工程问题是一样的.水池的注水或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量.单位时间里的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效率.至于又有注入又有排出的问题,不过是工作量有加有减罢了.因此,水管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例15 甲、乙两管同时打开,9分钟能注满水池.现在,先打开甲管,10分钟后打开乙管,经过3分钟就注满了水池.已知甲管比乙管每分钟多注入0.6立方米水,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解:甲每分钟注入水量是 :(1-1/9 3)10=1/15乙每分钟注入水量是:1/9-1/15=2/45因此水池容积是:0.6(1/15-2/45)=27(立方米)答:水池容积是27立方米.例16 有一些水管,它们每分钟注水量都相等.现在打开其中若干根水管,经过预定的时间的1/3,再把打开的水管增加一倍,就能按预定时间注满水池,如果开始时就打开10根水管,中途不增开水管,也能按预定时间注满水池.问开始时打开了几根水管?分析:增开水管后,有原来2倍的水管,注水时间是预定时间的1-1/3=2/3,2/3是1/3的2倍,因此增开水管后的这段时间的注水量,是前一段时间注水量的4倍。 设水池容量是1,前后两段时间的注水量之比为:1:4,那么预定时间的1/3(即前一段时间)的注水量是1/(1+4)=1/5。10根水管同时打开,能按预定时间注满水,每根水管的注水量是1/10,预定时间的1/3,每根水管的注水量是1/101/3=1/30要注满水池的1/5,需要水管1/51/30=6(根)解:前后两段时间的注水量之比为:1:(1-1/3)1/32=1:4前段时间注水量是:1(1+4)=1/5每根水管在预定1/3的时间注水量为:1101/3=1/30开始时打开水管根数:1/51/30=6(根)答:开始时打开6根水管。例17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 4小,丁管需要6小时,现在水池内有六分之一的水,如按甲、乙、丙、丁、甲、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分析:此题与广为流传的“青蛙爬井”是相仿的:一只掉进了枯井的青蛙,它要往上爬30尺才能到达井口,每小时它总是爬3尺,又滑下2尺.问这只青蛙需要多少小时才能爬到井口?看起来它每小时只往上爬3- 2= 1(尺),但爬了27小时后,它再爬1小时,往上爬了3尺已到达井口.因此,答案是28小时,而不是30小时. 以后(20小时),池中的水已有,否则开甲管的过程中水池里的水就会溢出.例18一个蓄水池,每分钟流入4立方米水.如果打开5个水龙头,2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如果打开8个水龙头,1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现在打开13个水龙头,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放空?解:先计算1个水龙头每分钟放出水量.2小时半比1小时半多60分钟,多流入水4 60= 240(立方米).时间都用分钟作单位,1个水龙头每分钟放水量是240 ( 5 150- 8 90)= 8(立方米),8个水龙头1个半小时放出的水量是8 8 90,其中 90分钟内流入水量是 4 90,因此原来水池中存有水 8 8 90-4 90= 5400(立方米).打开13个水龙头每分钟可以放出水813,除去每分钟流入4,其余将放出原存的水,放空原存的5400,需要5400 (8 13- 4)=54(分钟).答:打开13个龙头,放空水池要54分钟.水池中的水,有两部分,原存有水与新流入的水,就需要分开考虑,解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池中原存有的水.这在题目中却是隐含着的.例19一个水池,地下水从四壁渗入池中,每小时渗入水量是固定的.打开A管,8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打开C管,12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如果打开A,B两管,4小时可将水排空.问打开B,C两管,要几小时才能将满池水排空?解:设满水池的水量为1.A管每小时排出A管4小时排出因此,B,C两管齐开,每小时排水量是B,C两管齐开,排光满水池的水,所需时间是答: B, C两管齐开要 4 小时 48分才将满池水排完.本题也要分开考虑,水池原有水(满池)和渗入水量.由于不知具体数量,像工程问题不知工作量的具体数量一样.这里把两种水量分别设成“1”.但这两种量要避免混淆.事实上,也可以整数化,把原有水设为8与12的最小公倍数24.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写过普遍算术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牛吃草”问题,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算术题.从本质上讲,与例18和例19是类同的.题目涉及三种数量:原有草、新长出的草、牛吃掉的草.这与原有水量、渗入水量、水管排出的水量,是完全类同的. 例21画展9点开门,但早有人排队等候入场.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入场口,9点9分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5个入场口,9点5分就没有人排队.问第一个观众到达时间是8点几分?解:设一个入场口每分钟能进入的观众为1个计算单位.从9点至9点9分进入观众是39,从9点至9点5分进入观众是55.因为观众多来了9-5=4(分钟),所以每分钟来的观众是(39-55)(9-5)=0.5.9点前来的观众是55-0.55=22.5.这些观众来到需要22.50.5=45(分钟).答:第一个观众到达时间是8点15分.挖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挖要六天完成。甲队先挖三天,乙队接着挖一天,可挖这条水渠的3/10,两队单独挖各需几天?分析: 甲乙合作1天后,甲又做了2天共3/10-1/6=4/302(3/10-1/6)=24/30=15(天)1(1/6-1/15)=10(天)答:甲单独做要15天,乙单独做要10天 .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那么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才完成。现在甲乙二人合作二天后,剩下的乙单独做,刚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甲乙二人合作,完成工作需多长时间?解设:规定时间为X天.(甲单独要X-2天,乙单独要X+3天,甲一共做了2天,乙一共做了X天)1/(X-2)2 + X/(X+3)=1X=12规定要12天完成11/(12-2)+1/(12+3)=1(1/6)=6天答:两人合作完成要6天.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3天,再由乙做28天完成,甲乙合作需要48天完成。甲先做42天,乙做还要几天? 答:设甲的工效为x,乙的工效为y63x+28y=148x+48y=1x=1/84y=1/112乙还要做(1-42/84)(1/112)=56(天)例22有32吨货物,从甲城运往乙城,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每种大、小卡车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7.2升,将这批货物运完,至少需要耗油多少吨?解:显然,为了省油,应尽量使用大卡车运,大卡车运6次,还剩2吨,所以剩下一次用小卡车运,耗油最少,共需6*10+7.2=67.2升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几天?牛顿问题,俗称“牛吃草问题”,牛每天吃草,草每天在不断均匀生长。解题环节主要有四步:1、求出每天长草量;2、求出牧场原有草量;3、求出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牛吃的草量-生长的草量= 消耗原有的草量);4、最后求出牛可吃的天数。想:这片草地天天以匀速生长是分析问题的难点。把10头牛22天吃的总量与16头牛10天吃的总量相比较,得到的1022-1610=60,是60头牛一天吃的草,平均分到(22-10)天里,便知是5头牛一天吃的草,也就是每天新长出的草。求出了这个条件,把所有头牛分成两部分来研究,用其中一部分吃掉新长出的草,用另外一部分吃掉原有的草,即可求出全部头牛吃的天数。设一头牛1天吃的草为一份。那么10头牛22天吃草为11022=220(份),16头牛10天吃草为11610=160(份)(220-160)(22-10)=5(份),说明牧场上一天长出新草5份。220-522=110(份),说明原有老草110份。综合式:110(25-5)=5.5(天),就能算出一共多少天。如果想求出有多少牛,那么题目一定会告诉你原来的草量,方法就和求草一样。你可以先写出求草的算式,再带入数字。所以草的存量随?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1)草的生长速度= (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注水问题往往会出现在比较难的奥数题里,但是我们不要把难度固化了我们的思想,如果掌握了做题技巧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做出这样的奥数题,总之一句话:同学们多加练习吧!一个水池,底部装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装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要用2小时将水池注满,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答案与解析:注(排)水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工程问题。往水池注水或从水池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水的流量就是工作量,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就是工作效率。要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即要使2小时内的进水量与排水量之差刚好是一池水。为此需要知道进水管、排水管的工作效率及总工作量(一池水)。只要设某一个量为单位1,其余两个量便可由条件推出。我们设每个同样的进水管每小时注水量为1,则4个进水管5小时注水量为(145),2个进水管15小时注水量为(1215),从而可知每小时的排水量为 (1215-145)(15-5)=1即一个排水管与每个进水管的工作效率相同。由此可知一池水的总工作量为 145-15=15又因为在2小时内,每个进水管的注水量为 12,所以,2小时内注满一池水至少需要多少个进水管? (15+12)(12)=8.59(个)答:至少需要9个进水管。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直线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总路程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1.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2.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1.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2.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静水速度(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火车行程(桥长+车长)/速度=时间(桥长+车长)/时间=速度速度*时间=桥长+车长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28-42=20 (千米)202=40(千米)40(42)=5(小时)285=140 (千米)。综合式:(28-42)2(42)28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内容。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几点。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内容。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采用作线段图的方法,正确反映数量之间变化关系,帮助分析思考。2、行程问题常结合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巧妙地假设单位“l”使问题简单化,有时还可以联系整数知识,把路程理解为若干份。3、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4、碰到综合性问题可先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个单一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站9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A站50千米处。求A、B两站之间的路程。A、150千米B、160千米C、180千米D、200千米解析: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3个全程。由于两车合行一个全程时,甲车行90千米。在两车两次相遇的三个全程中,甲车共行了903=270(千米),这时离A站正好有50千米,加上50即为两个全程270+50=320(千米)。所以A、B两站之间的路程是3202=160(千米)。答案选择B,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90 + (90+50)2 = 160 (千米)解题思路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为第一阶段,此期间两车所走路程之和,就是A、B两站距离。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为第二阶段,这期间两车所走的路程之和,是A、B两站距离的两倍。因为车速不变,所以甲、乙两车在第二阶段所走的路程,都是自己在第一阶段所走路程的2倍。甲车在第一阶段走了90千米。乙车在第一阶段未知,但他在第二阶段走了90+50=140千米,可推知道在第一阶段走了70千米。而于是得到两地距离。练习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西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东侧15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A、80千米B、100千米C、120千米D、140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2千米,乙每小时行54千米。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后仍按原速继续前进,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点后立即按原路返回。两车从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5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150千米B、160千米C、180千米D、200千米解析:两车同时行5小时的总路程为(42+54)5=480(千米)。根据题意可知,两车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三个全程,一个全程为4803=160(千米)。答案选择B练习2、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上午9时快、慢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慢车到达甲地后也立即返回,中午12时他们第二次相遇。这时快车走的路程比慢车走的路程多36千米。慢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中午12时他们第二次相遇,三个全程,所以它们的速度和为:3x60(12-9)=60(千米/时)这是快车走的路程比慢车走的路程多36千米,所以它们的速度差为:36(12-9)=12(千米/时)可得,慢车速度为:(60-12)2=24(千米/时)慢车所行驶路程为:24x(12-9)=72(千米) 上午9时,到中午12时是3小时他们第二次相遇,合行:60x3=180千米这时快车走的路程比慢车多36KM慢车走了:(180-36)2=72(千米A、72千米B、68千米C、66千米D、62千米 例1、在行程问题中,首先要搞清楚其中几个关键量之间的关系:速度v、路程s、时间t,三者的关系是s=vt。解决行程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列方程,通过s=vt列出方程来,比如一架飞机所带燃料,最多可用6小时。出发时顺风,每小时飞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飞1200千米,此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小时就需往回飞?A、8/3B、11/3C、3D、5/3我们根据题目中飞出的距离和飞回的距离相等这一条件,可以列出方程。题目中还提到总共飞了6个小时,那么通过这两个条件列出方程:设飞出t小时就要往回飞,则列出方程为1500t=1200(6-t),解得方程为t=8/3小时。在行程问题中,除了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还有多个物体运动的问题。多个物体运动会涉及到相对运动。相对运动中关键的是相对速度,相对速度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相对运动形式。在相对运动中主要有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供方管理汇报
- 亲子烘焙面包课件
- 自驾领队领航员培训
- 亲子安全培训主题课件
- 教学校长期末工作汇报
- 事故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事故安全教育培训会课件
- 考核工作业绩汇报
- 事业单位内控培训课件
- 公司用电安全培训课件
- 蔬菜大棚建设投标方案技术标范本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 学校教代会代表换届选举方案
- 月度生产绩效报告
- 企业级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与服务合同
- 2024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 Unit 3 She has long hair.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鲁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 部编版初中语文书下注释(全六册)
- 职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经济与贸易赛项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