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5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题组一百家争鸣1.(2015浙江稽阳联考,14)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b.c. d.2.(2015广东七校联考,13)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 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 d.克己复礼、非攻3.(2014福建漳州一模,2)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题组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2015河北邯郸一模,3)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2015北京西城普通校上学期期中,8)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6.(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26)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7.(2014广东揭阳质检,1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8.(2014山西名校联考,3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阳,臣为阴天之亲阳而疏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b组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5浙江名校联考,12)汉书艺文志对先秦某个学派评论到:“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该学派为()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2015吉林一模,2)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低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3.(2015河南开封质检,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主张“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4.(2015贵州遵义联考,5)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某时期儒家学说有这样一段描述:“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最早造成上述影响的是谁的思想主张()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d.顾炎武5.(2014河南六市联考,24)周先祖太王有三子,依次为泰伯、仲雍、季历。太王以季历贤能且爱其子姬昌。泰伯知道父亲心思后,偕二弟三次逃避王位继承,被孔子称赞为“大德”。这表明()a.西周时宗法制尚未完善b.孔子反对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春秋时宗法制瓦解d.泰伯辞让符合儒家孝悌伦理6.(2014甘肃名校联考,25)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7.(2014河北唐山一模,24)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天人合一思想 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求雨迷信活动二、非选择题(共18分)8.(2015江苏南京质检,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元光五年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据汉书等整理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题组一百家争鸣1.d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2.b“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不能说明孔子维护传统制度,故a项错误。孔子处于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非攻”是反对非正义战争,与追求新的社会秩序无关,故c、d两项错误。3.d材料意思是英明的君主不会让他的臣子不受法律的约束,不会让法律特殊关照他们。这体现了韩非子所说的“法”要有权威性、公开性,针对臣民,为君主服务,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韩非子对“法”的认识,故a、c两项错误;韩非子的认识明显不符合现代法治理念,故b项错误。题组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b董仲舒的主张与原始儒学在君民关系上有区别,故a项错误;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和德治主张,故c、d两项错误。5.b百家争鸣局面消失在秦朝,a项不符合题意;民间向学之风兴起与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有关,故排除c项;b、d两项与本题设问均有一定因果关系,但“西汉君主重用儒者”与“东汉中兴”时间差距较大,故答案选b项。6.b三纲五常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故a项错误;刘邦尊崇孔子主要是因为“礼”符合成为帝王的刘邦对巩固统治秩序的要求,故b项正确;“大一统”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故c项错误;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7.d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体现的是上天对现实的不满,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8.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言之有理即可。b组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派主张“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而儒家学派主张仁和礼,故a项错误;该学派主张“清虚可以为治”,即认为只要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故b项正确;法家主张法治、集权、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a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低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的信息说明其主张“依法治国”,属于法家学派,故a项正确。3.c“屈民而伸君”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谴告他,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从某个角度阐释,表述不完整,故a、b、d三项错误。4.a董仲舒提倡的“三纲五常”不利于健康民族性格形成,故a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晚于董仲舒,故b、c两项错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并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故d项错误。5.d西周时宗法制已经完善,故a项错误;题干意思是赞成泰伯的辞让而不是反对宗法制,故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讲述的是西周王室的历史,故c项错误。6.b“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的意思是“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并非指法律由君子制定,故a项错误;从题干“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可知,其强调君子为吏的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表述的是执法者为君子还是小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并非指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故c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君子与法律的关系,没有涉及严苛的法律和以德治国,故d项错误。7.b“天人合一”侧重于天与人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符合题干“物类相召”,故b项正确;c项与“天人合一”思想相似,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二、非选择题8.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售后服务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报告
- 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的变形控制技术与对策
- 员工报到、离职流程
- 育婴师培训实施计划书和大纲
- 工民建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循环农业报告
- 实验九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讲课文档
- 肺癌早期诊断与纵隔镜手术的关系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口语表达计划
- 建筑装饰造型设计基础-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重点知识整理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详细清单
- 法律法规法学 - 马工程《宪法学》重点整理
-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
- 淋巴瘤基础知识
- GB/T 14038-2008气动连接气口和螺柱端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课件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市政道路工程)
- (临床治疗)继发性甲旁亢课件
- UNIT 1 LESSON 1 LIFESTYLES课件第一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