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2010.doc_第1页
IMD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2010.doc_第2页
IMD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2010.doc_第3页
IMD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2010.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MD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2010-07-17 17:30转载自 yaoyunxing27最终编辑 yaoyunxing27一、宝龙IMD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1、印刷选用90-150目/聚酯网,在耐高温的特殊PC、PET片的背面印上耐高温、附着力好,且柔软性好的德国宝龙油墨公司HTR系列油墨。2、干燥是在隧道式具有良好通风的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分三个阶段,先在40度下干燥,在进入80度温区,最后室温冷却。在4080温区的烘烧时间为38min。再在90度以下的温度彻底排除残留的溶剂,这一点相当重要,若油墨中残留的溶剂没有排除干净,容易在注塑时油墨向四周扩散,造成飞油或气泡,而且成型时易掉墨,影响油墨的耐候性、耐高温性及其他最终性能。3、丝网为有色聚酯丝网90150目/cm,耐溶剂型网版感光涂层。4、所提供的HTR系列溶剂可以按不同比率混合以达到理想干燥速度。5、刮刀硬度为70-80肖氏度。6、印刷黏度调节不当会导致针眼和流平性差,一般彩色油墨稀释剂加入量为油墨重量的20%。7、承印物表面需进行去污处理,若软片太潮,应先用无水酒精清结软片后干燥。二、诺固IMD UV油墨工艺说明及印刷工艺参数1、产品特点:柔软性特好、遮盖力好、可成型印刷精细度佳、附着力好、层间附着力好。2、油墨准备:在使用前彻底搅拌,在大多数情况下可直接进行印刷,如要调整固化结果,可加入049光油。3、丝网:120180目CM低延伸率单丝聚脂丝网,建议丝径3134m,丝网张力稳定, 为1825N/CM。4、网版:直接感光浆或毛细菲林(1525)。5、刮刀:硬度80的聚胺脂胶刮,要求刮面成型性好。也可选择6090度有边或无边的胶刮,但机器胶刮更易于被溶剂腐蚀。6、丝网清洗:大多溶剂性清洗剂即可,但酒精型清洗剂会分解感光浆。7、固化参数:IMD系列在无氮气装置中操作最好,惰性气体会影响固化深度,固化速度取决于油墨膜层厚度和能量大小。油墨在印刷后应立即固化,能量大小为300mj/cm2(没加助剂时)。8、建议:加强UVA,强度,时间9、固化设备:中压水银灯,两支120瓦/厘米,标准固化装置为椭圆型反射装置,60英尺/分钟(20米/分钟)。IMD系列通过固化并冷却至室温时能通过划格胶带测试,附着力在固化24小时后达到最佳状态。10、耐侯性:IMD油墨不耐侯,但大多IMD系列油墨可耐光,可曝露在阳光下。建议进行仿耐侯测试QUV或沸石测试。11、层间附着力:层间附着力好,但在生产前还要做测试,特别是印4色或更多色时。12、混合:所有Nor-Cote IMD系列颜色都可相互混合,如果加入任何一种其它系列油墨或不含特殊助剂,会影响油墨柔软性、层间附着力及影响油墨对附着物的长时间附着。13、金属色:大多金属色与IMD049光油作用效果都很好。如有悬浮物出现,可能与色素沉积及固化有关。选择开口大的丝网,以便金属粉能转移到承印物上:一般305目/英寸(120T厘米)。加入金属色会减少油墨的储存期,同时会降低柔软性,建议一次混合为使用34小时的用量。14、四色:IMD网点油墨为四色印刷设计,可通过加入网点调整剂或IMD060网点光油进行油墨密度调节,减少油墨厚度以达到网点再现。网版厚度不要太厚,控制好丝网张力以制作出好的网点效果。15、剪切:IMD油墨相当柔软,因此剪切成型效果很好,对于不是很复杂的平面或成型印刷物,可用高质量的直尺刀或专门的硬质工具剪切。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复杂元件的剪切,事先要精确做模。基于此,IMD系列油墨须在印刷后,下一工序前,比如说成型前,进行划格附着力测试。金属色和荧光色的操作要十分小心。16、成型:有必要在Nor-Cote IMD后加一层IMD改进封合膜,这有助于在注射成型时增加所选择树脂的附着力,选择的材料须与IMD系列油墨具有类似的成型性。如果使用溶剂性材料,尽管操作界面相同,但溶剂会对IMD系列油墨影响,高温和加长干燥时间会使溶剂更快挥发,否则成型窗口会变小。而水性材料用于封涂,则温度可以低些,干燥也更快。因此,正确地选择网版非常重要。 17、成型模具须针对背面印刷而设计,Nor-Cote IMD系列成型效果取决于浇口形状。如可能,浇口须耐高温及高度冲压。IMD油墨作为第二层UV固化材料,具有耐高温及成型的耐冲压特点。正确的浇口及树脂选择也很重 IMD技术及IMD油墨、黏合剂应用技术 IMD(In Mold Decoration)技术,即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是目前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主要用在手机及一些电器面板、保护显示屏的透明镜片、汽车仪器仪表的表盘、洗衣机面板整饰等,并已发展到装饰大型机壳,如汽车的外壳装潢等方面。由于采用IMD技术,不仅装饰效果美观,而且与其他制造方法相比,使用寿命长,且防尘防潮性好,得到了用户的青睐。 我国在IMD技术的应用方面起步较晚,到2001年下半年少数企业才具有一定的规模,所以从目前国内和国外IMD技术的应用情况看,这项技术在未来的数年里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IMD的关键技术1.PC、PET透明片材背面网印专用IMD油墨 1)IMD专用油墨种类 IMD专用油墨有溶剂型宝龙HTR系列高温油墨和紫外光固化型诺固系列专用油墨。 2)对IMD专用油墨的要求 a.与PC和经表面处理过的PET及ABS+PC片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b.油墨必须具有耐高温(注塑温度)的特性,注塑时,油墨不会产生扩散、流散现象; c.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d.具有一定的可成型性和柔韧性; e.光泽性好,同时不受注塑温度的影响; f.颜色齐全。 2.对成型与注塑的要求 1)控制成型模具的合理深度和转角部位的弧度(R); 2)成型过程中,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及其均匀性的合理设计; 3)注塑模结构、型腔与成型模形状具有一致性; 4)模腔内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高; 5)合理设计注塑模浇注口的位置、数量、大小、形状和注塑料的流动方向及注塑模的升降温系统,确保塑料浇注过程顺畅,减少注塑温度对IMD网印油墨的影响,提高注塑料和油墨及基材的结合牢度。 IMD油墨的印刷与干燥1.宝龙系列油墨网印工艺 1)网印宝龙HTR标准色油墨 90150目/厘米 PET丝网;制版采用耐溶剂型感光膜层;胶刮硬度为HS80; 干燥:三级干燥方式彻底干燥。 2)网印宝龙银色油墨 网印宝龙银墨;120目/厘米PET丝网;网印宝龙粗银墨:77目/厘米PET丝网;耐溶剂型感光膜片;胶刮硬度HS80。 干燥:三级干燥方式彻底干燥。 3)网印镜面油墨 采用宝龙M1和L48591镜面油墨;100目/厘米 PET丝网;耐溶剂型感光膜片;胶刮硬度HS6570;回墨刀刃口为圆角型,回墨时刮速略低。 干燥:M1镜面油墨干燥温度为80,干燥后可获得较好的镜面效果。镜面油墨L48591,在50下干燥15分钟左右。 镜面油墨彻底干燥后,在其表面罩印黏合剂会使注塑后的镜面效果更好。 4)网印、注塑过程注意事项 a.网印前,必须清洁PC、PET片材表面,不应潮湿,片材表面最好用无水乙醇清洁处理,若在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下,必要时可进行烘干。 为了在注塑后达到镜面效果和提高油墨与片材的结合力,在PC片材上网印L48591镜面油墨时,应加10%左右的L48591稳定剂,对于宝龙M1镜面油墨应加10%的M1稳定剂;若在处理过的PET片材上网印镜面油墨,采用宝龙L48591镜面油墨应加10%左右的L49858附着力牢固剂,对于宝龙M1镜面油墨应加10%的M1附着力牢固剂,油墨加入助剂后要混合均匀。 以上加入的几种助剂都会对镜面效果产生影响,且加助剂后的镜面油墨储存时间约2小时左右,所以一定要控制助剂的用量及混合油墨的总量。 b.网印HTR银色油墨后必须彻底干燥,否则,在注塑时会出现气泡、油墨扩散(被高温注塑料冲散)、与片材的附着力降低及油墨易脱落等现象。 HTR油墨网印后建议采用三区域、隧道式通风干燥形式。 第一区域温度不超过40,通过此区域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油墨中的溶剂由油墨的内层向外挥发,否则,墨迹表面先结膜干燥,把溶剂封闭在墨迹里面,不利于油墨中溶剂的完全挥发;二是溶剂逐步挥发的同时,有利于油墨与基材之间的润湿,提高附着牢度。 第二区域的温度为90,即HTR油墨开始干燥的温度,并在90恒温45小时,有利于油墨中的溶剂完全挥发,是避免注塑时HTR油墨被洗掉的关键。 第三区域为冷却区,经干燥的HTR油墨在90下逐步过渡到室温,这一过程,油墨逐步冷却,同时发生收缩,变得更致密,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溶剂也被逐步排出墨层。 最后需在90下恒温通风干燥45小时,进一步把剩余溶剂从墨膜中完全挥发掉,从而达到在注塑高温下墨迹内没有溶剂,不会因高温溶剂体积的膨胀而推移片材上的墨迹,使HTR墨内连结料树脂与熔融状态的注塑料固着为一体,解决IMD注塑成型片材上的油墨被洗掉的问题。 为了避免注塑时油墨被洗掉,除油墨要彻底干燥外,注塑料的去湿也不可忽视,注塑前要对注塑料进行预处理,彻底赶走注塑料中的水分,消除注塑过程中出现的气泡。 c.油墨黏度和适性的调整 印刷结果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油墨的黏度调整,若黏度调整不好,则会导致针眼和油墨的流平性差等,为此,宝龙HTR墨的基本色和银色油墨对稀释剂的用量有一定限制,如表1所示。 2.诺固IMD系列光固油墨网印工艺 丝网:120165TPET丝网(金属色用120T); 网版:耐溶剂型感光胶(膜片),也可用毛细感光膜片,如采用1525#毛细膜片; 网版张力:大于20N/cm; 胶刮硬度:HS7580; 固化条件:支120W/cm中压汞灯,以20米/分的速度进行UV干燥。 同时,还要考虑油墨中颜料吸收UV光的特性和墨层厚度、黏度、色浓度等因素对光固效果的影响,保证IMD光固油墨固化彻底。 诺固IMD专用光固油墨与溶剂型IMD油墨相比,属于无溶剂型油墨,因此墨层固化后几乎不会减薄,印刷后几分之一秒时间内油墨即完全固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光固化的墨层与注塑料的附着性欠佳,因此,用光固化油墨进行图文印刷后,必须在其上面网印胶黏层,以增强油墨和注塑料的黏合力。 水性黏合剂的应用技术 在IMD专用光固化油墨的应用中,为了增强油墨与注塑树脂的黏合力,油墨固化后,必须在其上面罩印一层水性黏合剂,这是因为光固化油墨完全固化后其表面张力较小,且是封闭的,如同油墨玻璃化一样,不易套印下一色油墨。解决光固化油墨层附着力低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前一色墨光固化不能达到100%;二是在光固油墨里添加层间助固剂以提高层间的附着力。但是,在IMD技术中,以上两种办法都不可行,为此UV光固油墨在透明片材上完全固化后,还要再印一层水性黏合剂,其目的是在油墨成型前保护墨层不受损坏,并有利于油墨与注塑树脂的兼容,增强它们之间的黏合力。与IMD专用UV油墨配套使用的水性黏合剂(胶)有AQUATEX SC黏合剂,其工艺要求如下: 1)在印刷黏合剂之前,确保透明片基上的油墨完全干燥; 2)确保透明片基上的油墨表面清洁无残渣; 3)环境潮湿(相对湿度大于50%),印刷效果较好;环境干燥时,应保持网版的润湿; 4)采用77T/cm单丝PET丝网,制作耐水性网版,采用硬度为HS80的胶刮连续印刷,否则会出现堵网等故障; 5)干燥:在80的对流热风下干燥约2分钟; 6)网版使用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干净。 以上所谈的是对IMD专用光固油墨图文表面网印水性黏合剂的工艺。但事实上,在溶剂油墨中,也需要网印水性黏合剂,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宝龙镜面油墨L48591和M1对酸、碱溶液及水蒸气敏感,易产生氧化现象而失去镜面效果,同时,镜面油墨属溶剂型油墨,又不能用溶剂墨保护,所以在溶剂墨的IMD技术中,为了防止IMD镜面油墨脱落、分层溶解、氧化,保护镜面油墨只能选用对镜面效果没有影响,不会破坏涂层的水性黏合剂。二是若注塑料为ABS、ABS+PC或PS,由于这些材料与HTR油墨的黏合性欠佳,网印HTR油墨后,再印水性黏合剂,能提高墨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同时,具有柔软性和成型性好的特点,减少分层开裂现象的发生。 由于注塑料的不同,注塑温度也有区别,如表2所示。对要求高温注塑的材料,则在网印水性黏合剂前,应加入23%(PC加2%,PET加3%)的L35707或L49858硬化剂,加入硬化剂的水性黏合剂的网印工艺参数如下: 丝网:采用77100目/厘米 PET丝网; 网版:采用耐水性感光胶(膜片); 胶刮硬度:HS6570左右; 干燥:在5090烘道中,以37米/分速度干燥。 网印水性黏合剂后,若不能及时(2天)注塑或在60以上温度下放置,注塑料与PC片的附着性能将降低。 IMD技术涉及的环节较多,片材的特性、网印油墨的性能、黏合剂的质量、模具的结构特征以及注塑料的选配、注塑温度、压力、速度的控制都会影响IMD的成品率和成品质量。笔者希望通过以上介绍,与IMD技术人员共同交流,使IMD技术在我国更加成熟,发挥更大作用 IMD、IML、IMR、IMF的区分及IMD优势2007-08-01 21:161、产品稳定性:使产品产生一致性与标准化的正确套色 2、产品耐久性:透过特殊处理的COATING薄膜的保护,可提供产品更优良的表面耐磨与耐化学特性 3、3D复杂形状设计:应用薄膜优良的伸展性,可顺利达成所需的产品复杂性外开设计需求 4、多样化风格:可依客户需求创造金属电镀或天然材质特殊式样 5、制程简化:经由一次注塑成型的工法,将成型与装饰同时达成,可有效降低成本与工时,可提供稳定的生产 6、降低成本与工时要:IMD制程中只需要一套模具,不像其它老替代制程需开多套治具,可以去除一次作业程序的人力与工时,降低系统成本与库存成本。 力炜IMD(IML,IMF)高压气体成型与IMR比较 1、IMR是热转印,产品表面并没有一层透明薄膜,不能防止腐蚀和防刮. 2、技术在日本方,周期比较长,一打样就是1000米或1000件,批量型. 3、只能做平面、轻微弯曲表面装饰,IMF可以做3D装饰。 力炜IMD高压气体成型机与热压成型机比较 1、只须要开下模不用开上模(热压是公母模) 2、气压成型良率远高于热压成型良率(达90%)。 3、不伤害面材表面 (高压没有上模而热压公母模需要接触薄膜表面) 4、薄膜厚度变化不用改变成型模(热压是需要修改成型模) 5、气压(可达150KG)R角成型质量非常高。 6、气压采用帕斯卡原理定位比热压机械压精准。 7、一刀冲切技术(舆美国合作开发出3D冲切技术) 力炜IMD高压成型克服传统塑胶射出之缺点 1、 易产生流痕、合模线、熔合线、脱模白化等(imd先成型再注塑) 2、 大多采单点射出,有缩水现象(IMD 可多点射出) 3、 色件不易控制,色差大(imd先印刷成型后注塑,所以看不到色差) 4、 无法做银色射出(IMD 对银色系列表现最为出色,可以多彩泛彩) 5、 成型之后需要喷涂、印刷、电镀、电雕等多次后制工序加工不良率升高.(i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