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 思想 1 王阳明的心学 2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 科技文化 1 传统科技的发展 2 李时珍 3 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 小说 文人画 京剧 注 带 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 必修皆有的内容 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思想1 阳明心学 主干梳理 致良知 2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2 著作 藏书 等 3 影响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万世之至论 万物皆生于两 焚书 3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专制暴君政治 言论自由 明夷待访录 著作 日知录 等 影响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是清初 思潮的推动者 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 唯物主义 商品经济 君主专制 考点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 科技 1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2 明代徐光启编写的 农政全书 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 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 3 明代宋应星编写的 天工开物 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 被誉为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 文学 明清小说 1 背景 明清时期 工商业城镇与市民阶层发展 3 绘画和书法 平民化 4 戏剧 京剧 考点三医圣李时珍 选修4 1 主要贡献 本草纲目 2 历史评价 1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 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2 本草纲目 是中国古代医药学 植物学的宝贵遗产 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 本草纲目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易错易误 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 主要原因是 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思想 文化上的专制 巧学妙思 状元笔记 认识明清之际的儒学进步思想 1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2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 仍然没有跳出 修齐治平 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 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图解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图构历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构图解史 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 1 史论概念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 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 开辟了一代重实际 重实证的新学风 2 史论概念 儒家教化儒家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 教育感化 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 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把政教风化 教育感化 环境影响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既有皇帝的宣谕 又有官员行为引导 还有立功德碑 树牌坊 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 3 概念阐释 市民阶层在史学界 所谓的 市民阶层 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 明中叶以后 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4 史学论点 明清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 1 含义 文化世俗化 指文学 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 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 娱乐大众 2 原因 商品经济发达 工商业城镇兴起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印刷术不断完善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 文化进一步普及 主题一资本主义萌芽 尖 上的儒学 批判 明清儒学思想 史料一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 所以不得所者 贪暴者扰之 而 仁者 害之也 仁者 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 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 有政刑以絷其四体 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 焚书 史料研读 史料二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 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 以为君民之间 不是主从尊卑 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 犹如诸侯 有相当的自主权 学校是议政的场合 其所议定 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 这一构思 俨然是代议制 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 历史大脉络 史料三君子之为学也 非利己而已也 有明道淑人之心 有拨乱反正之事 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 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 号为通经者 大都皆口耳之学 无得于心 既无心得 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史料四明清之际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一批新思想家崛起 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 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 力求更新 1 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 史料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 不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对孔子和儒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 2 史料二为后人史学评论 史料表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3 史料三为思想家的原著 解读注意史料的出处 史料反映了顾炎武批判空谈 开朴实学风的先河 说明顾炎武注重实学 讲究经世致用 4 史料四主要说明清思想家仍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继承 创新 1 根据史料一 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答案 1 观点 反对迷信孔子 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追求个人自由 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 2 特点 反传统 反权威 反封建 2 根据史料二 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答案反对君主专制 重申民本思想 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3 史料三中 顾炎武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答案 1 目的 经世致用 明道救世 2 意义 批判空谈 开朴实学风先河 4 根据史料四 从思想角度理解明清之际思想的双重性 答案 1 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 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 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 史论归纳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 反传统 反教条 以 异端 自居的思想家李贽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至论 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批判道学家的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2 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 顾炎武强调 经世致用 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 重农抑商 思想 主张 工商皆本 的主张 主题二承古萌新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史料研读 史料一小说体例 经历了唐代传奇 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 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印刷术的完善 各书坊争相刻印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 比明朝的多 但因为时间 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这四派便是 一 拟古派 二 讽刺派 三 人情派 四 侠义派 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史料二梨园演戏 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 雅两部 以备演唱 雅部即昆腔 花部为京腔 秦腔 弋阳腔 梆子腔 罗罗腔 二簧调 统谓之乱弹班 清 钱泳 履园丛话 卷十二 1 史料一说明明清小说的特点 体例的不断完善 体裁广泛 表现手法丰富 艺术水平高超 2 史料二反映清代戏曲种类繁多 也表明 昆腔 和 京腔 不断融合兼收 最终形成京剧 根据史料一 从汉赋 唐诗 宋词到明清小说 语言由词藻华丽 对仗工整 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 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趋势 通俗化 平民化 2 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史论归纳 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 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 影响力超过儒 佛 道三教 2 影响因素 素材来源 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 物质基础 城市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社会基础 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 个人因素 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 知识水平 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 考法1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明清儒学的特点 考题1 2016 江苏单科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 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 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真题研析 解析据材料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说明李贽反传统 讲学传道兼收女弟子 表明他批判传统礼教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故选c项 a b 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排除 答案c 素养解读 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 本题从 史料实证 和 历史解释 角度考查明清儒学的特点 具体解读如下 考法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明清小说的特点 考题2 2013 课标全国 27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 把小说称为儒 释 道三教之外的 又一教 并 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 流传广泛 并结合材料中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得出 城市经济的发展 导致市民阶层壮大 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 故选c项 答案c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 本题从 史料实证 和 唯物史观 角度考查明清小说的特点 具体解读如下 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黄宗羲认为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提出要 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立 天下之法 废 一家之法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又说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 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 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 中华文明史 解读观点 本段材料主要阐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及影响 说明了明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参与到政治统治中来 为近代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思想根源 命题预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明夷待访录 被称为17世纪中国 民权宣言 的主要原因 点拨原因从明清进步思想的主张 特点及与近代思想的内在联系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原因 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法治 提出知识分子有参政 议政的权利和实行舆论监督 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 提出了 工商皆本 的思想等 1 2017 江苏单科 5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 追求 得意忘形 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 天人合一b 诗画合一c 情景合一d 知行合一 解析材料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 c项正确 天人合一 是董仲舒的思想 a项错误 诗画合一 仅是一种表面现象 b项错误 知行合一 是王阳明的思想 d项错误 答案c 高考题组 2 2016 海南单科 9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 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 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 兼有 有才德反损 我意颇不然 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由 我意颇不然 此论殊褊浅 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 故c项正确 答案c 3 2013 课标全国 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 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红色象征忠义 耿直 有血性 白色表现奸诈多疑 蓝色表现性格刚直 桀骜不驯 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 选择b项 答案b 模拟题组 1 2018 安徽师大附中模拟 李贽主张 因材 并育 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 李贽的这些言论 a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 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 否定了 天理 的存在d 抨击了道学的虚伪 解析李贽主张 因材 并育 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 体现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故选b项 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而李贽批判理学 故a项错误 c项与材料 因材 并育 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 无关 故错误 抨击了道学的虚伪 与材料 因材 并育 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 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b 2 2017 江西第一次联考 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 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 有所税非所出之害 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 黄宗羲定律 这一 定律 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 沿用旧制 鲜有改革b 赋役沉重 百姓困苦c 单一赋种 没有差等d 统一征缴 耗时费力 解析据材料 有积累莫返之害 有所税非所出之害 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可知赋役沉重 百姓困苦 故选b项 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 鲜有改革 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单一赋种 没有差等 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统一征缴 耗时费力 故d项错误 答案b 3 2017 湖北天门 仙桃 潜江期末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有亡国 有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国 指整个中华民族b 天下 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c 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d 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 解析据题干材料 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 顾炎武将整个民族生活的地区冠以 天下 的概念 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盲目自大的心态 故选d项 答案d 4 2018 四川南充模拟 经世致用 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 而爱国 经世 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 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