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4金丽衢十二校一模)下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它()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故d项正确;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林则徐,故a项错误;图中文字体现的是中国篆书的传统艺术特色,故b项错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的是李鸿章等洋务派,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c项错误。答案d 2.(2014洛阳一模)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解析“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故d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故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故b项正确。答案b3(2014潍坊一模) “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材料主张()a兴办洋务b实业救国c实行“商战” d学习西方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依据材料“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14杭州一模)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林则徐对联的意思是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c、d三项。答案a5(2014济宁期末)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解析“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6(2014吉林摸底)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解析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共同主张,故c项正确。答案d7(2014南京、盐城一模)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进步思想。材料是1907年的杂志上的一篇主张要兴女学的文章,不能以此判断a、b、d三项是正确的,而且这三项也不符合史实,所以应该排除,故选c项。 答案c8(2014荆州质检)1891年和 1898 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特点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信息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答案a9(2014郑州一模)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式上是新颖的b方法上是激进的c学术上是科学的d思想上是落后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可知其理论是借旧瓶装新酒,赋新识于旧知,形式并不新颖,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学术上过于武断,并不是科学的,故c项错误;康有为变法理论批判了古文经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民主思想,其思想是进步的,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4黄山一模)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解析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中国官僚士大夫们浑然不知,反映甲午战前国人仍然处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故d项正确。该观点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学习西方进行彻底变革,结果导致国库收入减少,债务增加,外强中干,变法难以持久。此观点否定了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成就,所指明治维新不足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可能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d11(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解析注意时间1904年,留日学生中大多数学习文科,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发展到第二个层面制度层面的表现,选择a项。b项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国人学习西方制度;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情况无关;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涉及的留学教育已经突破了儒学传统。答案a12(2014深圳一模)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16年”和“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信息,可以判断陈独秀主张实现国民的思想觉醒,以实现共和政治,这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吻合。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4郑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地之间,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唐崔憬周易探元材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自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若夫言主中学而以西学辅所不足者,骤而聆之,亦若大中至正之说矣。措之于事,又不然也。往者中国有武备而无火器,尝取火器以辅所不足者矣;有城市而无警察,亦将取警察以辅所不足者矣。顾使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是辅所不足者,果得之而遂足乎?有火器遂能战乎?有警察者遂能理乎?此其效验,当人人所能逆推,而无假深论者矣。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体”、“用”的含义及地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观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观点的时代价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信息“形质”、“妙用”来概括含义,第二小问要抓住材料信息“形质上之妙用”,由此推断二者的关系。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可知张之洞的主要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辩证地评价。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的观点,进而结合所学知识,从向西方学习、中华文化演变等方面来概括其观点的时代价值。答案(1)体:含义是实体(或本体);地位:第一位的,基本的。用:含义是作用(或功能);地位:第二位的,从属的。(2)积极: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开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消极:不改变封建政体,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3)价值:从根本上推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推动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从器物层次深入到制度层次;推动中华文化的蜕变、新生。14(2014南京、盐城一模)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孙中山全集第6卷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出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一时期中国的日益衰落,成为西方国家侵略的对象。第(2)问,据“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注。第(3)问,“五四”前后的文化倾向在材料三中有明确的介绍,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实例。“五四”前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变,西方科技为我所用;“五四”以后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第(4)问,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应急办安全培训班课件
- 2024电工试卷【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新生儿换血疗法适应证-风险与操作流程
- 广东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永和街道办事处招聘政府聘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文化娱乐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电子设备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分析报告
- 2025年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与财务稳健性优化措施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在工业自动化安全防护体系升级报告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试卷(含答案)
- GB 23466-2025听力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Places we live in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课时)
- 华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重庆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变更管理实施指南(试行)解读2025.7.25
- 煤改电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方案和措施
- 布病的护理教学课件
- (2025年标准)预售小麦协议书
- 2025年院感测试题及答案
- 公司培训防诈骗知识宣传课件
- 2025年全国《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