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知人论世”,分析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优秀诗词的思想和艺术魅力。2【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了李清照的词。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分析几个质疑点,分析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4【教学设想】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及交流机会,逐步对李清照的词产生兴趣,逐步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5【教学准备】课前已经安排学生复习七年级、八年级的词,并且通过网络资料了解了李清照的经历。6【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设计)7.【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李清照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说一说】师:提到李清照这个女词人,你脑海中最先闪现的一个词语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简单的句子简单概括一下,你心目中的李清照。目前,你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哪首词呢?总所周知,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几首歌曲。请欣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第一首歌曲。二、质疑定标【多媒体播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歌曲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大家能不能背出这首词。生:师:整首词的语言风格如何?生:师:【质疑点】有人认为“沉醉”是词人因景而醉,还有人认为“沉醉”是词人喝酒而醉,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说说你的理解。生:师:词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渡,争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教师明确:评价学生的答案。我们再看另一首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师:这首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生:师:【质疑点】有人认为“雨疏风骤”中的“疏”是“稀疏”义,有人认为是“疏狂”义,你怎么看?生: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你说一说。生:教师明确:设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诘:反诘有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经过一晚上的风吹雨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借代:词人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绿”形容叶,“红”形容花; “肥”形容叶子茂盛肥大,“瘦”花朵凋谢稀少。四个字,经词人的组合,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则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对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师: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面曾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十六七岁的李清照正值情窦初开,当时她又是怎样的呢?一首点绛唇记录了这一瞬间。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师:联系上下文,猜猜 “袜刬”是什么意思?生:师:刻画人物形象通常有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那么,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呢?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生:教师明确:通过“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等句描绘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师:少女时期的词人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她的词也是生机勃勃、富有情趣的。那么,新婚后的李清照她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有一首词截取了词人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师: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诗歌内容。生:上片写 ,下片写 。师:“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这一句中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师:拟人。“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在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知道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一个“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还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示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在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因为丈夫要外出做官,从此夫妻俩过上了长期两地分居的日子。又值重阳佳节,勾起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浓浓思念,于是写了一封信寄给远方的丈夫。这首词也就是著名的醉花阴。【多媒体播放欣赏歌曲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师: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什么花?生:(菊花)师:你认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生:教师明确:这首词是李婚后不久,重阳佳节思念在外做官的丈夫,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黄花指的是菊花。落蕊的秋菊,是憔悴的,相思中的女子是憔悴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把人比作黄花。也用了对比,用女子的憔悴对比花的憔悴。 最后三句直抒胸臆,“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可见相思之苦。尽管相思很苦,但还是幸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下一首词。【多媒体播放歌曲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师:这首词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一个人流落他乡。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质疑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人说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有人说没有比喻,是夸张 ;还有人说用了拟物(比拟),你怎么看?生:三、探究达标 (境遇不同,词风有别)师:是啊,从当初的如梦令清新欢快,到如今武陵春的婉约凄切,出自同一个女词人手里的词,为何风格如此不同,一个是欢快,一个是悲愁,这是为什么呢?又是什么导致作者创造出如此不同风格的词作呢?教师介绍李清照生平(多媒体显示)四.形成成果五小结(见附件归纳本科的修辞手法)六巩固练习(见附件)活动2【活动】根据词风来判断写作时期 合作讨论:下面八首都是李清照的词,你能分出哪些是前期的词,哪些是后期的词吗?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6.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7.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8.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活动3【练习】思考题 1.如梦令(早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的语言风格如何?(语言风格包括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迈、沉郁顿挫等)有人认为“沉醉”是词人因景而醉,还有人认为“沉醉”是词人喝酒而醉,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渡,争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如梦令(早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有人认为“雨疏风骤”中的“疏”是“稀疏”义,有人认为是“疏狂”义,你怎么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点绛唇(早期)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联系上下文,猜猜 “袜刬”是什么意思?刻画人物形象通常有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那么,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呢?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4减字木兰花(新婚)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上片写了什么内容?下片写了什么内容?“泪染轻匀”这一句中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醉花阴(婚后不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什么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6武陵春(中年孀居)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人说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有人说没有比喻,是夸张 ;还有人说用了拟物(比拟),你怎么看?【修辞手法】1.比喻: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4.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5.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多次出现。6.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活动4【测试】小测试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1-2题。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请选出对这首词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 (2分)A、“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上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一种伤感情绪。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二、阅读下面古词,完成3-4题。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3.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人生的不同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句描写了作者 ( ) (2分)A.少年时赏梅而醉 B.中年时对梅落泪 C.晚年时对梅落泪 D.晚年时无心赏梅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这首词处处跳动着作者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B.末句中的“梅花”具有比喻义,喻指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指国家遇难,而且有经受不住之势。C.本词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生活的巨大变化,在衬托中表现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D.此词与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语言风格相同,清新自然,欢乐明快。【李清照生平】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使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染。她十八岁便与太学生赵明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