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2).doc_第1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2).doc_第2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2).doc_第3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2).doc_第4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联考14-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两卷的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b c d2“(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c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3“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4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5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私商6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改革了封建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9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10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11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据下图推断,西周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 12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13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1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15、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16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_ _,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空格处应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枢密院17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1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9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2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21.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22、“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b、有利一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23、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上义国家24、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25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2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 b.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27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28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9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30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31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32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据此可知,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a实现了司法独立 b有利于整顿吏治c加强了地方权力d实现了权力制衡33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a.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3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 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3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拥有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 c、 d、36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完善 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明代宋濂元史.百官志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的职权。(3分)(3)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三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8分)38.(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至武帝时为宰相制度的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汉朝的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材料二:两汉以后,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 -李庆西最后的儒者(1)据材料一,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3分)(2)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3分):3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二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l)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4分)材料三: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4分)(3)材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40(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一次重要改革,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材料二 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材料三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3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4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3分)6高二期中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历史)一、选择题:(54分)15ccabd 610ccddb 1115abacb 1620bdbca 2125dcbdc 2630bccca 3135cbadc 36d二、材料解析题(46分)37、(15分)(1)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4分)(2)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3分)(3)变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