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二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二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二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二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二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重点 例1下列现象中 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 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 春天 校园里花香扑鼻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思路点拨 莫把宏观物体的运动或物质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 1 2018 衡阳 关于分子动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 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 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 打扫教室地面时 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 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考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重点 例2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的方式不同的是 思路点拨 本题从实验入手 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即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据此分析选择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 内能的利用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内能来做功 另一种是利用内能来加热 利用内能做功的实质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利用内能加热的实质是将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考点三内能 温度 热量之间的关系 例3 2018 聊城改编 下列关于温度 热量和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物体的内能增加 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d 冰水混合物吸热时 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 思路点拨 从热量的理解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内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温度 内能 热量三者的关系解答 自主解答 d 热量 温度和内能的区别和联系 2 2018 连云港 关于温度 内能和热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b 物体的温度越高 所含的热量越多c 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d 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考点四比热容的理解及应用例4 2018 淄博改编 关于水的比热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海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 水变成冰后 比热容不变c 水的比热容较大 可用作柴油机的冷却剂d 一桶水比一小杯水的比热容大 思路点拨 解题关键 1 明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 理解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考点五热量的相关计算 重 难点 例5用炉子烧水时 将10kg的水从20 加热到100 燃烧了0 5kg的焦炭 水的比热容是4 2 103j kg 焦炭的热值是3 0 107j kg 求 1 水吸收的热量 2 0 5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 炉子烧水的效率 思路点拨 1 焦炭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放 mq 2 水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 cm t t0 3 热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100 自主解答 解 1 由q cm t可得 水吸收的热量 q吸 cm t 4 2 103j kg 10kg 100 20 3 36 106j 2 由q mq可得 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 m炭q 0 5kg 3 0 107j kg 1 5 107j 3 炉子烧水的效率 100 100 22 4 热量的计算 1 热学计算公式 2 热学计算思路 3 2018 贵港 大山将质量为20kg的水从25 加热到75 水的比热容为4 2 103j kg 天然气的热值为3 5 107j m3 求 1 这些水吸收的热量 2 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的天然气获得 则需要天然气的体积 解 1 水吸收的热量 q吸 cm t t0 4 2 103j kg 20kg 75 25 4 2 106j 2 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的天然气获得 则q吸 q放 4 2 106j由q放 vq得 烧开这壶水需要天然气的体积 v 0 12m3 考点六热机例6 2018 滨州 如图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 它是 a 压缩冲程 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b 压缩冲程 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 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d 做功冲程 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思路点拨 自主解答 c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 近6年未考 重点实验器材的选取及操作目的1 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 选择相同的热源 以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 3 选择电加热器 电加热器是内部加热 相对稳定 4 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 均匀受热 5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6 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 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 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 7 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加热时间长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实验分析及计算8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论 9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 时间图像 10 热量的计算 q cm t 11 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12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误差分析 存在热量损失 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所示 某同学使用相同的装置给甲 乙两种液体加热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与论证 1 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 2 分析第1 2次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3 分析第1 3次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用加热时间长短比较物 质吸热的多少 质量 不同 4 分析第1 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 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5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选填 甲 或 乙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6 该实验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和 相同 甲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补充设问 1 实验中 除了图甲 乙中所示的器材外 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2 现提供的热源有 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 两个相同的酒精灯 在上述提供的热源中 你认为哪种更合适 为什么 秒表 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