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设计】2013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1(2010上海高考)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答案:c2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最准确的是()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答案:d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某种药物能使兴奋传递过程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功能。答案:b4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发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解析:婴幼儿脑发育不全,脑对脊髓的控制能力较弱。答案:d5(2009宁夏高考)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肉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1)给神经元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进入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由题意可知,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肌肉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答案:(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2)不能由肌肉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2盐城模拟)某人的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运动言语区(s区)b书写言语区(w区)c视觉言语区(v区) d听觉言语区(h区)解析:人体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是书写言语区,h区是听觉言语区,s区是运动言语区,v区是视觉言语区。各个言语区的功能各不相同,若受到损伤,其功能就会丧失,但是不会影响其他言语区的功能。答案:c2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同一神经元的树突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两种类型。即轴突(上一个神经元)细胞体(下一个神经元)型,轴突(上一个神经元)树突(下一个神经元)型。答案:b3右面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共同构成突触b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作用于,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只能由释放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图中分别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小泡的形成离不开高尔基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4在反射弧中,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a bc d解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答案:c5(2012烟台期末)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b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解析: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通过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间接控制四肢的反射活动。答案:b6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处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答案:a7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农药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到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分析,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农药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农药,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农药,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解析:使用有机磷农药,在a点给予刺激后,b点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且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立即分解,会始终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c点应保持动作电位;使用蝎毒,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也不会释放神经递质。答案:a8(2012海淀期末)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是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一旦信号通过,立即发生:乙酰胆碱乙酸胆碱。分解后的胆碱在na协同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防止递质长时间起作用b该酶是生物体内催化效率较低的酶之一c胆碱被运入细胞可再次利用d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可扰乱心肌信息传递解析:递质作用后及时被分解,可避免肌肉持续收缩。由题干信息“分解后的胆碱在na协同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分析,胆碱可被再次利用。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后,可影响递质的分解,从而扰乱心肌信息传递。答案:b9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是()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 bc d解析:“沉默突触”是指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意味着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或突触后膜上缺乏识别信息的受体蛋白。答案:d10氨基丁酸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下图)。氨基丁酸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是()a使na通道开放 b抑制细胞兴奋c维持膜两侧电位差不变 d形成局部电流解析:某一神经递质使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膜两侧电位差增大,动作电位不能形成,抑制细胞兴奋。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2分)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肌肉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结构的名称是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_变化。解析:图1为反射弧结构图,a中有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相当于神经中枢,f为效应器。图2为突触结构图,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就是突触d,也就是图2所示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感受器就是指神经纤维的末梢,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引起反射活动的发生,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任何感觉的产生都是在大脑皮层。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3)内正外负(4)兴奋膜电位12(18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代表某反射的反射弧,则代表_,是由_及_构成的。(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4)在图乙中,兴奋的传导形式是_。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_。解析:(1)图甲代表反射弧,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有神经节,因此是传入神经,是感受器,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效应器主要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d点,会引起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