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基础随堂巩固1下图是桂林的梯田(左图)和月亮山(右图),如果要比较好地观赏它们,最佳方位是()梯田: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月亮山:应在视野开阔的近点平视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均应选择观赏位置abc d解析:两幅景观均应选择观赏位置。梯田景观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才能见其整体的美;月亮山属于地貌的酷似造型,要在特定的观赏点观赏,方能感知其妙。答案:c2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b庐山最宜冬季欣赏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解析: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庐山为我国南方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气候凉爽,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故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钱塘江大潮是大涌潮,一般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因为这时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故选项d正确。答案:d3为抓住景观特色要做到()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综合感受移情于景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抓住景观特色。在题干中的各选项中,综合感受、移情于景不属于抓住景观特色的内容,而是以情观景的要求。答案:a4清朝某画家的诗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诗中反映了旅游资源的欣赏要求是()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b抓住景观的特点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之一以情观景。题干中的“笑、怒、妆、睡”反映的都是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山景在一年四季不同的美,说明作者在欣赏时心随景变,情景交融,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答案:d5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a借景 b框景c隔景 d障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园林常用的四种构景手法的认识区分程度。借景要借园外之景,目的为扩大园境;框景,用妙手拈来的各类“画框”取景,为园林做局部特写。故借景、框景手法均不能达到丰富园林层次的目的,可把其选项排除否定。隔景、障景目的同为丰富园林层次,手法也有相似之处,区分的要点是:第一,构景手法所借用的景物不同(障景常借用假山、屏风、竹林构图;隔景常借用墙、廊、树篱构图);第二,隔景常把园景隔为不同景区,而障景并不对园景进行局部划分。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11年5月5日,记者从黄山市旅委获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71万人次,同比增长46.85%;实现旅游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44.46%。材料2:“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材料3: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号称五百里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天气应如何选择?(2)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3)听松涛、看云海、赏怪石、浴温泉,从不同侧面体会黄山之美,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解析:第(1)题,阴雨天后,常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第(2)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在欣赏时应选择好观赏位置,并发挥想象。第(3)题,以情观景体现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答案:(1)阴雨天后。(2)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3)以情观景知能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a bc d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同时,也说明观赏位置的不同,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答案:d“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a平视 b俯视c远眺 d仰视解析:第2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3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答案:2.b3.c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a农历初一的夜晚 b农历十五的白天c农历十五的夜晚 d农历初一的白天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a深秋 b盛夏c隆冬 d初春解析:第4题,中秋月夜,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补,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第5题,盛夏时节是荷花开放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欣赏的最佳季节。答案:4.c5.b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解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人们通过大量的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答案:b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78题。7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知识 b把握适当的时机c保持一定的节奏 d站在一定的高度解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答案:7.b8.c二、综合题9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填a、b、c、d代号,下同)(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_。解析:不同景观有不同的欣赏要求,青海湖鸟岛需在每年5月观赏;黄果树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自然美;松花江雾凇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一线天需置身其中,方可体验其奇观。答案:(1)d(2)b(3)c(4)a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五台山的寺庙同北方其他寺庙一样,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第(1)题中的意境的是()(3)大理三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是建在山麓湖边小山的脊线上。这种建造手法的用意是_。(4)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_,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解析:本题以五台山寺庙和大理三塔为例,分析旅游景观中自然与人文是如何和谐的。解答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