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高二地理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期中)试题鲁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地理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期中)试题鲁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地理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期中)试题鲁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地理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期中)试题鲁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地理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期中)试题鲁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高二地理 2012.11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卷(选择题15页)和卷(综合题68页)两部分,共8 页。2.把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3.请把卷的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选择题 共50分)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12题。1.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c综合指标d人文指标2.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据此,回答35题:3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4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5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67题。6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人率高 d城市化进程合理化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积极寻找替代性环保能源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9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 b c d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整体性11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13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1415题。14该地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光热条件差b水资源贫乏c耕地不足d人口稀少15解决本地区能源问题的最优途径是( )a西气东送b利用煤炭发电c利用秸秆 d开发小水电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1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17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9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下图中的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2223题。20.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一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一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21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示意图,回答2223题。2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该国属发达国家 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a b c d23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劳动密集型产 资源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现代服务业a b c d双转移”(图8)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读图完成2425题。24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下降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25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卷(综合题 共50分)26. (10分)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阶段成果: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1)依据阶段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_地区。(1分)(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比较要素该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土壤水稻土工业特征重工业为主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水热充足(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1分)(4)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四条合理化建议(4分)27(9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共有煤炭、森工、石油等各类资源城市118个。2008年3月17日,国务院确定了包括森工城市黑龙江伊春在内的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9年3月6日,国务院又确定了包括煤炭城市山东枣庄在内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伊春、阜新、大庆、辽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批资源性城市转型试点。材料二 资源型城市类别及所占比例变化图 材料三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1)与1952年相比,1 984年新增的资源型城市类别有 。(2分)(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叙述是 (1分) 煤炭型城市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冶金型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非金属型、森工型城市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增加 a b c d(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影响伊春市发展的阻力。(3分)(4)枣庄作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已初步转型。请你为该市今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3分)28.(10分)阅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1分)(2)从图甲和图乙看,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4分)(3)结合图丙和图丁,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2分)(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3分)29(11分)图a为珠江流域开发示意图,图b为图a中某河段剖面图,表格示意珠江支流甲河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甲河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0.2%44.1%6.2%1.3%8.2%(1)说明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2)根据图表信息,分析甲河上游地区近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并指出环境改善对该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4分)(3)甲河流上、下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应采取何种对策以协调上游以及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5分)30. (10分) 继珠江三角洲后,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3分)(2)邻近上海的太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其水稻种植面积却逐渐减少,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导致能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产生哪些有利的影响?(2分)(4)除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上海能源紧张状况?(3分)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地理参考答案2012.1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c 2、b 3、a 4、c 5、d 6、d 7、b 8、c 9、b 10、b11、d 12、d 13、a 14、c 15、d 16、d 17、b 18、b 19、d 20、b 21、d 22、b 23、b 24、d 25、a.综合题(共50分)26. (10分) (1)东北(1分)(2)见表格。(每空1分共4分)比较要素该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典型土壤黑土工业特征轻重工业并重,综合性强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3)商品谷物农业(1分)(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答对4点得4分)27. (9分) (1)石油、森工(2分) (2)c (1分)(3)森林资源枯竭(1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恶化)(1分)、人口规模小,人才缺乏(1分)(4)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答对3点得3分)28.(10分) (1)丹江口水库 (1分)(2)中线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穿黄前则要逐级提水。 有利因素:水源稳定;水质较好。(4分) (3)由于北方缺水期正是长江的枯水期,所以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起来,然后再调。(2分) (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分)29(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丰富;地势起伏大,落差大。(2分)(2)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2分)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2分)(3)上游:水土流失等;下游:环境污染严重等。(2分)对策: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1分)下游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传统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