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重点知识.doc_第1页
国际公法重点知识.doc_第2页
国际公法重点知识.doc_第3页
国际公法重点知识.doc_第4页
国际公法重点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是国家间交往中形成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一)国际法的特点:1立法方式上,国际社会没有也不应有凌驾于国家至上的国际立法机构来制定规则,更不能由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制定国际法。国际法的规则只能由国家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制定,这种协议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习惯法的形式表现出来。2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调整对象上,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其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团体。3强制力的依据和方式有所不同,国际法的依据一般是产生于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的、国家之间的意志协议或协议意志。从本质上,当今的国际法的强制力还是通过国家本身单独或集体的行动来实现的。4发达程度上,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较短,国际法无论从规则体系、国家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不够完善和发达。(二)国际法的法律性首先,国际法作为法律得到所有国家承认。国际法的规则和法律效力不仅在各国的国内法中反映出来,也从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印证。其次,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上。绝大部分违背国际法的行为都受到了法律的追究,实施不法行为的国家承担了法律责任。最后,国际法不可能解决国际社会的所有问题。有关战争、和平、发展等根本性的问题,更不是国际法单独所能解决的。二、国际习惯形成的因素国际习惯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各国前后一致地不断重复所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和制度。国际习惯形成的要素1、物质因素,即存在各国反复一致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 2、心理因素,它要求上述的重复一致的行为模式被各国认为有法律拘束力3、各国的实践 (1)国家间的各种文书和外交实践;(2)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各种文件,包括决议,判决等;(3)国家的国内立法、司法、行政实践和有关文件。 4、法律确信,即要求各国人们相信某种行为模式有法律拘束力。三、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与条件(一)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参加者,或称为国际法律人格者。(二)国际法主体具备的条件第一,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资格。独立是国际法主体的首要条件。作为国际法主体首先必须能够完全自主地平等参与国际关系。第二,具有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的能力。国际法主体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包括平等权、缔约权、使节权、诉讼权、求偿权等。第三,具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包括履行国际法一般义务的能力、履行条约的能力、保护外国使馆和外交代表的能力等。第四,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当国际法主体受到外来侵害时,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国际求偿。四、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定义:国际法基本原则,不是个别领域内的具体原则,而是那些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范围: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即是赋予了每个国家都应要有一项义务去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以任何方式去破坏别国的政治独立、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对于主权的理解,我国学者认为: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视自己的主权。主权平等原则是一项最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中心思想是各国主权平等。2、不干涉内政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国家在相互关系中,不得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任何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其他国家主权管辖的事件,也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干涉原则是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中引申出来的,其内容在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有具体的规定。内政:指国家主权反映出来的内部管理事项。干涉:指一国出于它自己的私利对别国内部管辖事项横加干预。在不干涉原则中要求各国遵守的义务有:(1)要求各国不得基于自己的私利对任何国家的内政管辖事项横加干预;(2)不得采取政治、经济、文化或其他方面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别国的内部管理事项。3、互不侵犯原则:互不侵犯原则由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引申而来的。互不侵犯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国家间的关系上禁止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方式使用武力及以武力相威胁,禁止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即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发生争端时,要用和平的方法去解决,禁止使用武力。5、国际合作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各国不论在政治、救济及社会制度上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义务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发作。6、 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原则指各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任何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以任何与联合国宪章或其他国际法原则所不符的方式使用武力。(1) 不得使用武力原则首先禁止侵略行为。(2) 不得使用武力和威胁不仅包括禁止非法进行武装攻击,还包括禁止从事武力威胁和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3) 不得使用武力和威胁原则并不是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凡是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规则的武力使用是被允许的,包括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为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7、民族自决原则: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奴役下的被压迫民族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8、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应善意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项义务、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各项义务、善意履行自身作为缔约国参加的有效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各项义务。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相抵触时,应优先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五、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 从理论上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的主体、对象、渊源和实质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它们是有密切联系的。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需要在国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从国际实践上看,在国际层面:国内立法不能改变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国家不得以其国内法规定来对抗其承担的国际义务,或以国内法规定作为违背国际义务的理由来逃避国际责任。同时国际法一般不干预国内法制定,除非该国承担了相关的特殊义务。(二)比较复杂的是在国内层面,主要问题是国际法在国内法律秩序中的地位问题,包括国际法规则在国内法律框架中的适用以及国际法规则与国内法冲突时的解决。(1)除了牵扯到由此产生的因违背国际法义务而承担国家责任的情况外,国际法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加以具体要求。因此,原则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一国内法的事项。(2)国际法包括成文的条约,也包括不成文的国际习惯。各国对于国际法的两种不同的渊源形式在国内法的地位、处理不尽相同。(3)条约一般只对缔约国具有拘束力,并且有不同的种类和内容。条约是当代国际法的主要渊源,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无疑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4)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冲突的解决,也包括习惯和条约两个方面。推定为不冲突;修改国内法;优先适用国际法;优先适用国内法;以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处理。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如果一国在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由于优先适用其国内法造成对国际法的违背,该国应对此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六、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1、固定的居民。国家是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居民是形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对象。 2、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 3、政府。政府是国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体现,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 4、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构成国家的本质属性。七 法律上的承认和事实上的承认的效果划分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的基本点在于,承认者做出承认时,是将承认对象作为一种法律上的存在还是一种事实上的存在。法律上的承认,指承认国或国际组织给予新国家或新政府以明确的表示愿意与之全面交往的正式承认,通常以明示方式作出。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这种承认是正式和不可撤销的。事实上的承认,指基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考虑,承认者 不愿意立即与被承认者建立全面的交往,而又有一定交往必要的情况下作出的默示的承认,是一种非正式的具有片面性和过渡性的承认。事实上的承认一般适用新政府承认,很少用于新国家承认。法律上的承认是通过适当的外交文件、条约、协定等做出承认行为。事实上的承认是外交行为过程中将其看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合法政府。 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与继承问题承认:1949年10月,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内战中被推翻,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宣告成立,并将中国的国名由中华民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国际法中政府承认的问题。虽然代表国家行使权利的政府发生了更迭,但中国国家作为主权者没有变化,中国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也没有任何改变。继承:1、关于条约的继承实践; 既不认为一切旧条约继续有效,也不认为一切旧条约当然无效,要根据条约的内容和性质,对各项条约逐一进行审查,然后再做出决定。2、 关于财产的继承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前政府在国内外的财产享有不可剥夺的继承权3、 关于债务继承的实践; 恶债不继承原则 湖广债券案九、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一)国家的基本权利 1.独立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独立自主和不受干涉是其两个特征。独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不仅指政治独立,还包括经济独立。2.平等权:各国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的权利,不问其大小强弱、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如何。(1)国家在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中平等地具有代表权和投票权。(2)国家平等地享有缔约权,国家不受非其缔结的条约拘束。(3)国家平等地享有荣誉权,国家元首、国家代表、国家标志应受到尊重。(4)国家之间没有管辖权,除非国际法特别规定或得到国家同意。(5)外交位次和礼仪上的平等权。 3.自卫权:一国使用武力反抗外来非法攻击而保护自己的权利,它是国家的一项固有权利。行使条件:a、受到武力攻击;b、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前;c、应向安理会报告,并不得影响安理会行使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权;d、行使的武力限度是须遵守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 4.管辖权:管辖权指国家基于主权的行使而采取立法、行政、司法等形式,对于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法律方面的物化,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5.国家豁免权是指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二)国家的基本义务 国家的基本国际义务是尊重别国的上述基本权利,不得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别国的争端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所要求的必须遵守的义务。十、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概念:国家领土是指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及附属的特定上空。领土的组成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下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之上的领空。1、领陆(land territory):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是领土的最基本部分,指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岛屿)。领土的其他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附与领陆。2、领水(territoral waters):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国家的内水和领海两个部分。内水、领海、群岛水域(1)内水(internal waters):从广义上可以包括一国境内的河流、湖泊、运河、河口、港口、内海湾、内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之内的海域。(2)领海(territorial sea):一国的海岸或内水向外扩展到一定宽度,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海水带。 领海和内水的区别:在于领海内外国船只有无害通行权(3)群岛水域:与领水相关的由群岛构成的群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的由群岛基线包围的水域。其法律地位既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内水,但有其特殊性,受群岛国主权的支配3、底层领土:是领陆和领水下面的部分,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包括地下水、水床和资源,完全受国家主权的管辖。4、领空(territorial airspace):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之上一定高度的空间。领空完全受国家主权的支配。领空的高度尚未有定论。十一、河流的法律地位具有国际法意义上的分类,根据河流所处的位置和流经的国家,它们可分为内河、界河、多国河流和国际河流。1、内河:是指一条从河源到河口全部位于一国境内的河流。其完全受国家主权支配。一国境内的河流,是沿岸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属于沿岸国的内水。,国家对内河的管理和使用享有完全的、排它的权利,除非经许可或另有条约约束,任何外国船舶均不得进入其内。2、界河(boundary river):分隔两个国家陆地领土的河流,并以此河为界。分隔两个国家的界河是分属于沿岸国家的内水,一般以界河的主航道中间线或河流的中间线为界,沿岸国对其所领有的一侧水域行使管辖权。界河的利用依习惯和协定处理。对于界河及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保护,实际上涉及到两国,需要有关沿岸国共同协商,作出安排3、多国河流(multi-national river):指流经两个国家以上的河流。多国河流的各沿岸国,对流经其领土的一段水域享有主权,但在行使此项权利时,须顾及其他沿岸国的利益,不得滥用。沿岸国可禁止非沿岸国船舶在其水域航行,但根据平等互惠原则,沿岸国对同一河流的其他沿岸国的船舶应允许无害通过。4、国际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通过条约规定对所有国家开放航行的多国河流被称为国际河流。 流经各沿岸国的部分仍属各该国主权所有,国际河流一般允许所有国家的船舶特别是商船无害通行。由特别设立的国际委员会制定必要的、统一的管理规章,保障河流的航行自,各国的国民、财产及其船舶享有平等待遇,沿岸国对于通过其领土的那段河流行使管辖权,特别体现于警察、卫生、关税等事项;沿岸国负责管理和维护在其管辖下的河流部分,并得为维持和改善河道航运条件征收公平的捐税;沿岸国保有“沿岸航运权”,外国商船不得从事同一沿岸国各口岸间的航运业务,非沿岸国的军舰不享有自由航行权;5、国际运河:国际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水道。位于一国领土内的运河是一国运河,其完全处于国家主权排他的管辖之下。国际实践中,有几条运河虽然位于一国领土之内,但由于其两端连通海洋,构成海上交通要道,在国际航海中地位极其重要,因此被开放为国际运河。国际运河的地位和航行制度由有关的条约确立,一般对所有国家开放。十二、划界程序和原则边界也称国界,是确定一国领土范围的界限。1、定界。用条约方式正式划定国界。边界条约称为基本条约或母约,对国家疆界和边界线的主要位置和走向作出基本规定。2、划界。通过条约设立的划界委员会就条约规定的边界,实地勘察,详细划定边界的位置和走向,树立界桩作为标志。3、制定边界文件。边界议定书、地图等文件称为子约。 上述程序出现不一致处理的原则: 1.如果议定书与母约不一致,以母约为主 2.如果界桩与议定书或地图冲突,以议定书或地图为准 3.如果地图跟条约不符,以条约为主十三、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五种方式(一) 先占(occupation) 先占(occupation):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具备的两要素:占领和行政管理先占的效果:在于排除其他国家对该土地的占取。先占的解释: 1,先占主体是国家,即只能由国家以国家名义来占取。 2,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terranullius)。 3,主观要件上,先占国必须明确作出对无主地占领的意思表示。 4,客观要件上,先占国必须对无主地实施有效占有。与先占有关联的概念是发现。发现的重要性在于他为发者的国家建立一种不完全的所有权。只要发现者国家在合理期间内对被发现的土地加以有效占领,这种不完全的所有权有暂时阻止另一国加以先占的作用。(二)时效:是指一国对他国领土进行长期占有之后,在很长时间他国并不对此提出抗议和反对,或曾有过抗议和反对,但已经停止这种抗议和反对。从而使该国对他国的领土的占有不再受到干扰,占有现状逐渐符合国际秩序的一种领土取得的行为。而不论最初的占有是否合法或善意。 特点:1、不以善意为前提;2、确立所有权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个案的情况。 3、考虑默示和禁止反言。(三)添附:是指土地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发生增加而扩大了原有的国家领土。 填附的种类:人为的添附(建筑堤坝、围海造田等) 自然添附(涨滩、三角洲、新生岛屿和废河床)(四)割让:是指一国将其国家领土的主权转移于另一国。 注意事项:1)一国宪法有关于对领土割让的限制,则该国政府必须受其约束。 2)割让的基本要素是被割让领土的主权的转移。 3)只能是土地的割让,河流或海域如果没有土地伴随是不能割让的 割让的种类:强制性割让和非强制性割让(赠与、买卖、交换)(五)征服 :是国家使用武力占领他国领土的全部或部分,在战争状态结束后将该领土加以兼并的一种领土取得方式。 注意事项:征服并不缔结条约,征服是侵犯国家主权的不法行为,在现在国际法上是无效的。但国际社会中,征服或兼并他国领土的事件仍不罕见。征服的条件:1)占有的意思。征服国有征服的意思,一般依正式合并的宣告以表示。 2)保持的能力。 3) 战败国放弃收复失地的企图,或者战败国及其盟国表示屈服并放弃一切抵抗。 兼并的是战败国的部分领土,依战事结束或和约成立而确定。 兼并的是战败国的全部领土,必须经过占领后的一定时期来确定。 十四、领海的法律地位领海基线向海一侧一定宽度内的海域就是沿海国的领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12海里。外国船舶通过沿海国领海必须遵守“无害通过”原则,即通过沿海国领海时必须以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为原则;不得违反沿海国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法律和规章;不得在领海内上下任何商品、货币或人员;不能有任何故意和严重的污染行为及任何捕鱼活动等。十五、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二)沿岸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1)对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的经济性开发的主权权利。(2项主权权利)(2)3项管辖权:A、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B、海洋科学研究; C、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 (3)决定生物资源的可捕获量。(三)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在专属经济区内,所有国家都享有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义务:各国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的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与公约不相抵触的法律和规章。十六、毗连区的法律地位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沿海国对某些事项行使必要的管制。 法律地位:(1)防止在其领土或其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的法律和规章; (2)惩治在其领土内违反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 毗连区是领海以外的区域。 它是为了保护国家某些利益而设置的特殊区域。 毗邻区不是国家领土,国家对毗邻区不享有主权,只是在毗邻区范围行使上述方面的管制,而且国家对于毗邻区的管制不包括其上空。毗邻区的其他性质取决于其所依附的海域,或为专属经济区或为公海。十七、国家领空主权的内容含义:领空是指一国领土上空一定高度的空间。领空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处于国家主权之下已被现代国际法所确认。按照领空主权原则,国家对他的本国领空主权的内容: (1)地面国家对本国领空的资源有完全的排他占有使用的权力,并且没有得到地面国家许可,外国的航空器不得飞经或者飞入。因此,国家基于领空主权对于非法飞入的外国航空器,有权采取措施。 (2)地面国家有权保留领空内的国内运输权,即一国境内的城市之间,航空之间的运输,这种运输专门留给本国的航空运输公司。 (3)地面国家有权设立空中禁区,即使允许外国航空器飞入所属领空,但禁区是不可以飞跃的。 (4)地面国家有权制定航空法律以及涉及到领空的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的法律规章,要求外国航空器飞经或者是飞入时遵守。如果不遵守,地面国家有权执行法律。十八 国籍取得的方式:国籍的取得的概念:国籍的取得是指一个人取得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身份国籍取得的方式:出生、入籍 (1)因出生取得国籍 血统主义以一个人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依据确定其国籍。 )单系血统原则 )双系血统原则 出生地主义以一个人的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依据确定其国籍。 混合原则:血统为主 、出生地为主、平衡兼采(2)因入籍取得国籍婚姻、收养、个人申请入籍、领土变更。国籍取得的方式 入籍(2)因入籍取得国籍因假如取得国籍是指;由于本人意愿或某种事实,根据一国或该国国籍法的规定而获得该国的国籍。申请入籍,也称为归化,是指经过申请并经过入籍国的相关程序的审查批准而获得国籍。由于法定事实引起获得国籍,是指由于某种事实的发展,根据所属的国家的法律而获得该国的国籍。婚姻 男女平等、妇女国籍独立、收养不影响国籍收养 收养影响国籍十九 国籍的意义国籍在国际法上具有什么意义?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它是区别一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的惟一标准,在实践中一般把国籍看做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个人一旦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通常就被认为是该国公民,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1)国籍是国家区别本国人和外国人决定他们不同的法律地位的根据;(2)国籍是确定国家属人管辖权的依据;(3)国籍是个人与国际法联系的纽带。二十.国籍冲突和解决方法(一)国籍冲突产生的原因各国关于国籍取得和丧失的规定不同 1、国籍的积极冲突积极的国籍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国家的双重国籍或一些国家的多重国籍。 产生国籍的积极冲突的原因: 1)由于出生2) 由于婚姻3)由于收养4)由于入籍5)由于认领 2、国籍的消极冲突 国籍的消极冲突,是指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籍,任何国家根据它的法律都不认为该人是它的国民。 产生国际的积极冲突的原因: 1)由于出生2)由于婚姻3)由于剥夺(二)国籍冲突的解决原则积极冲突国际通行做法: (1)具有多国国籍,若有一个国籍是内国的,以内国籍为准; (2)若多个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有三种做法:.以当事人最后取得国籍为准;.以当事人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国国籍为准;.与当事人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 (3)对多个国籍不做内外区分,以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 消极冲突国际通行做法: 无任何国籍的当事人,多以其住所地所在国的法律为其本国法,若无住所或无法确定其住所,则以其居所所在国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案例】梅盖求偿案梅盖于1909年出生于纽约并取得美国国民资格。在她20岁时嫁给了一个意大利人,并与其丈夫在意大利生活,因此而取得了意大利的国籍。直到1937年,因她丈夫被派到意大利驻日本使馆工作,她也持意大利护照随其夫到了日本直到1946年12月,她持美国签发的有效期9个月的护照到美国旅游。1947年,她返回意大利并与丈夫在一起,期间她在美国使馆登记为美国人,应她要求,美国驻东京总领事馆把它登记为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把她作为敌侨拘留。1948年,她按对意和约第78条,要求意大利赔偿她战争期间的个人财产损失,遭到拒绝。意大利认为她因结婚取得了意大利国籍,是意大利人,不属和约规定的联合国家的居民。1950年,在她的请求下,美国向“美意调解委员会”提出赔偿请求。该委员会于1953年6月10日做出裁决,一致同意驳回美国的请求。 调解委员会认为,对梅盖赔偿的请求需要解决两个律问题:一个是梅盖的国籍问题,另一个是美国是法否有为梅盖行使外交保护的权利。 根据意大利国籍法,外国女子与意大利国民结婚取得意大利国籍。所以梅盖是意大利国民。梅盖到日本后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