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传统,建设现代专访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黎红雷教授中大青年记者 袁晓晶 李剑标1.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中国大陆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华人世界的推动下正掀起一场“读经教育”活动,倡导者台中师范学院的王财贵教授在北京、深圳等地做了多场演讲,受到普遍的关注。请问:黎教授对此活动有何看法?黎红雷教授(以下简称黎):王教授倡导的读经教育,是有他的背景的,可以说在当代,海峡两岸都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这是必然的。综观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靠打倒自己的传统来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西方现代化的起源就是文艺复兴,也就是在新的形式下,复兴他们的古代希腊文化,对其做出新的解释,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需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可见,现代化与传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动的。中国是1840年鸦片战争被帝国主义的枪炮打醒的,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搞现代化是从“师夷长技”开始的,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向西方学习上,但是却忽略了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现在的提倡“读经教育”,虽然光讲“读经”狭窄了一点,且容易引起歧义;但总的来说是希望提倡一种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个人认为,这在现代化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化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因为现代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路程。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就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起点,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现代化。因此,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就要弄清中国的文化资源中,我们必须掌握什么,抛弃什么,这些都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必须注意的。2. 记:既然提倡诵读经典,那么诵读经典在提高国民素质修养方面有何作用?它是否对创建和谐社会有所裨益呢?黎: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百姓日用而不知”,现在提倡诵读经典,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当代中国人熟悉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自在”走向“自觉”,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关于“和谐哲学”的思维。中国哲学的图腾是阴阳太极图。这个图是一个整体的圆圈,中间有两条黑白不同但彼此相抱的鱼,其中黑鱼的眼睛是白的,白鱼的眼睛是黑的,两条鱼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个“太极图”,又叫“太和图”,充分体现了“整体和谐,阴阳互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共生共存,天地人和”的和谐哲学思想。通过几千年的沉淀,和谐哲学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记忆”、“集体潜意识”,并在改革开发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出和实施,都闪烁着和谐哲学思维的光芒。当前“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更是和谐哲学的直接运用。如果我们这代人,能够结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但有助于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而且对于世界也可以做出积极的贡献。3. 记:您曾经在您的哲学精神与大学精神一文中说到“教育的目的是成人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您认为在实际中,这种教育精神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呢?这种精神又该如何被贯彻呢?黎:现行的大学教育对传统教育既有超越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传统的儒家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是使一个人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纯粹技艺的教育,传统的技艺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技术很多,这就使人们忙着让学生更早的掌握更多的专门技术,这是需要的。但却因此导致人们忘记了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是我们现代教育需要向传统学习的。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贯彻这种“成人”教育的精神,既有治标之策,又有治本之策。治本之策是把传统的“成人”教育与现代的技术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重新确定我们的教育思路和整个教育模式。西方的综合性大学,以美国为例,他们基本上不主张在一、二年级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育,而是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使人成为人”的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等,之后才会让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但是我们这一点并没有很好的学习到。目前,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从前苏联模式转化过来的,近二十年来又吸收了欧美模式的因素。但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欧美模式,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形成符合国情的“中国模式”。假如我们一、二年级搞“通识”教育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加强传统的这种“成人”教育。所谓“成人”,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康,充满创造力的人,而不只是简单的取消分科,我认为这是中国现在教育改革的方向。现在,在这方面,有个别高校正在进行实验,但是这个改革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大多数学校目前只能采取“治标”的努力,这就是所谓“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跨专业选修、主副修、双学位等等。但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进行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的模式。总而言之,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则是我们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4. 记:前一阶段您主编了中国人的精神三十讲这套读本,您认为促使您做这样一件工作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不给大学生也编一套这样的丛书呢?黎: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中国管理哲学,经常会给一些MBA、MPA、EMBA的学员上课,讲授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学员多半都是公司、企业的老总、经理,有些人在课后就和我说,“黎教授您讲的太好了,可惜我们知道的太晚了,要不然也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于是,我就想到了中国现行教育的缺失。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做事”的教育,而缺少“做人”的教育,特别是缺少“做中国人”的教育。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本质,是因为我们继承了中国的文化。而现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很薄弱的。可能一些中小学生还会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一类的中国文学名著,但是很少系统地了解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万万不可因此而断掉,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丛书,让中小学生从小就学习中国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要让他们的父母读,这是对两代人同时进行教育。这套丛书所涉及的三十个理念:孝、勤、俭、善、勇、志、信、礼、谦;良心、仁爱、智慧、忠诚、义行、实事求是、乐观自信、文质彬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厚德载物、敬业乐群、慎独自省、与时偕行、民胞物与、恕人之道、忧患意识、浩然之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等,我认为中小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至于大学生,我的想法是大学生应该直接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为我们留下什么资源。我这里特别要强调,所谓“经典”,不能仅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必须扩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包括文、史、哲的经典。当然,每个人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而有所侧重,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5. 记:在当代社会,西方思想日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倡导学习经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西方文化中有差异或有冲突的思想,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黎:因为现代化是西方搞的早,所以我们搞现代化遇到与传统文化冲突时也习惯以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将传统的东西视为无用或糟粕,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中国现代化的主体是我们自己,现代化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中国人的福祉,因此需要从当代中国人的需要来确定标准。此外,适用范围也需要界定。就科学技术而言,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得比较晚,因此主要是向西方学习;但是关于人生哲学、人道主义、人文精神方面,则不光西方有,中国也有。一般地说,西方的人文精神张扬个体,中国的人文精神强调整体,其实各有其理由和根据。我们不能套用西方的标准而否定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合理性。另外,我们讲“现代化”和“现代性”是不一样的,在传统中也隐含着“现代性”的因素。比方说西方的民主思想,就来自古希腊。当代世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中国传统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论述。总之,我们要站在当代中国人的立场上,平等地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学说,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素质服务。在这方面,费孝通先生说得很精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首先要各美其美,对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的东西,我们必须批判和抛弃。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青年学生,包括他们的父母这一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怎么能“各美其美”呢,又怎么能“美人之美”呢?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人能够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人们的尊重吗,能够“美美与共”地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平等对话吗?所以我们要古今中外,兼容并包。不同文化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为适应当时的环境所形成的,都是整个人类共同的遗产。对此,我们必须尊重和理解,才可能发扬自己的长处,也才可能吸收人家的长处。6. 记:黎教授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读书时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心得体会呢?黎:人文的熏陶不要带有一种功利的思想,因为这是提升个人的素质的过程。我读书时,读的书都是很杂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我很欣赏陶渊明讲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