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一、单项选择题(2013扬州模拟)读“浙江省富阳市1955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富阳市55年间,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是()a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在0.5以内b1955196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大于19701975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c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d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偏高2富阳市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给其带来的影响有()a植物开花期可能提前b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c农作物病虫害可能减少d冬季居民用电量可能增加(2012泰州模拟)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4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冰川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压固形成的。近年来,珠峰的冰川强烈消融。下图是“1921年和2007年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绒布冰川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5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农业生产大量引水灌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过度砍伐森林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出现abc d6随着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大量消融,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三江源湿地面积先增后减b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c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增多d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回答78题。7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8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马孙平原c墨西哥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二、双项选择题(2013泰州模拟)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9“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10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2013南京模拟)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a巴西 b澳大利亚c美国 d俄罗斯12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a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b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c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三、综合题13(2012苏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全体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材料2:北冰洋冰雪面积变化。(1)北冰洋冰雪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_。(2)极冰融化将造成海平面升高,马尔代夫等岛国面临“灭顶”之灾。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原则、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与下图中箭头_()的增强有关。14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分析1952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2)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3)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十五)1b2.a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达1以上,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下降,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偏低。第2题,富阳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呈波动上升现象,河流可能不会出现结冰期,农作物病虫害可能会增加,冬季居民用电量可能减少。3d4.a第3题,据图的因果关系分析可知,洋面封冻表明气候变冷,封冻面积缩小,表明气候变暖。第4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气候变冷。5c6.a第5题,冰川融化主要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矿物燃料燃烧导致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过度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导致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除此以外,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也会加剧冰川的融化。第6题,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融化,最初造成水量增多,使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增加;随着冰川的大量消融,冰川量急剧减少,到后期融化量减少,从而使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面积减少。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土质、坡度、植被及降水状况有关,与喜马拉雅山的冰川融化量关系不大。冰川融化后随着地表径流注入海洋,导致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减少。低纬度地区因为蒸发强烈而变干,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因而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可能会降低。7c8.b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天然物种均向北移,但甲向北移动的范围大,乙移动的范围小,其差异是由气温变化造成的。第8题,亚马孙平原地区地跨赤道两侧,它们应向南北两侧移动,故甲乙两天然物种的重叠范围不会越来越小。9ac10.bd第9题,由于西伯利亚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大量燃烧煤取暖,排放co2多,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吸收co2多。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长期趋势曲线表明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但是还没有达到热带程度,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移。11cd12.ac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全球变暖粮食增产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蒙古等,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非洲中南部的国家粮食减产。第12题,直接读图可知。13解析:第(1)题,直接读图可知,北冰洋冰雪面积减小,可能的原因是气温升高。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合作解决,遵循共同性原则。第(3)题,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答案:(1)变小升高(2)共同性(3)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控制措施。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且变化不大。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大,而水电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小密切相关。依据原因分析措施即可。答案:(1)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