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1页
【三维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2页
【三维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3页
【三维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4页
【三维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说明1.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走向共和”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历史广角“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历史广角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而,反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历史广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四个阶段(1)开始传入十月革命前。(代表: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代表:李大钊)(3)争鸣竞逐五四运动后。(流派:无政府主义、工读互助团等)(4)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代表:李大钊,陈独秀)浙江乡土历史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汉族,中国浙江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展示更丰富见课件光盘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材料三19世纪末的严复及其创办的宣传其思想的国闻报材料中的各派别分别提出了怎样主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怎样的趋势?教你读史材料一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中洋务派“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主张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材料三中严复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行宪政。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呈现的趋势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西方由“器物”到学“制度”,地主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新文化运动19世纪或更早,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进入穷途末路。(1)知识阶层原有知识结构无法应对面临的内政外交问题。(2)对外部世界惘然无知。(3)知识结构陈腐、停滞、丧失了自我更新的能力,无力开拓新知。为社会转型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无法在这块土地上产生。袁伟时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教你读史注意材料中的分类信息:“财经报道”隐含民族工业的发展;“政治新闻”隐含政治危机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社会花絮”隐含西学的传播,文字材料揭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方面:袁世凯独裁复辟,政治黑暗;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社会转型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需要。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及特点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2第二阶段: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命题趋向就材料论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典例(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戊戌变法时期二明考点:维新变法的思想宣传三抓关键:“中国并不在中央”有科学依据,实际上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有关但不深刻题干强调“中国并不在中央”,与提倡维新变法无直接关系b有关但不深刻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与题干材料无直接关系c与题无关湘报发表的醒世歌并非宣传科学救国d正确古代中国人一致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央”,到晚清时期不少国人仍这样认为,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戊戌变法期间这首诗歌实际上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学习西方,进行改革。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2012上海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中国近代二明考点:新文化运动三抓关键:“布尔什维克主义”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说法错误戊戌变法时期,未出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说法错误清末新政时期,学习西方但并未传入马克思主义c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民主共和,但马克思主义并未传入d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课堂感悟高考1(2012四川高考)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把握时代特征。康熙晚年,一方面是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增强。康熙帝深感“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体现的是一种警觉。b、c、d三项不符合“天朝上国”思想下封建统治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状况。因此a项符合题意。2(2011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解析:选a由“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可知该著述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项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宣传变法图存的著作,c项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著作,d项错误。3(2011天津高考)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解析:选d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方文化传入的产物,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4(2011浙江高考)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1899年大同学介绍马克思的情况,“百工领袖”说明马克思的身份是“工人领袖”;“英人马克思也”说明介绍者不知马克思是哪国人;结合19世纪末的历史阶段特征可知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自己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也尚未在中国传播,故选b。5(2012山东高考)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所示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通过分析材料可知严复认为要“自强”,必须标本兼治,开民智,奋民力,和民德,然后和洋务派的主张进行比较。第(3)问,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从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课下演练提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测控表睁眼看世界1,2,3,4维新变法5,6,7,8,14新文化运动9,10,11,1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2,13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应该指思想方面。根据“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可知材料提到的“觉醒”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之一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2012温州模拟)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a西学中源b中体西用c君民共主 d道德救国解析:选b题干材料表现了政府一方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固守中国的现行制度,很明显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3(2012宁波质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a“开眼看世界”是浙江省考纲中新增的内容,值得关注。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4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a封建传统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解析:选a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剪断了树叶、砍断了树,但由于“树墩”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树墩”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挖掉“树墩”,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5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解析:选b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6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门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解析:选b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选b项。7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解析:选a这里的所谓学习“文科”是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武”是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文科的学生远远多于“学武”的学生,说明中国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启蒙了国民觉悟c反对民主革命 d主张救亡图存解析:选b梁启超在这里重点强调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他区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是对盲目忠君思想的批判,所以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9(2012福建莆田调研)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解析:选c民国四年是1915年,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10(2012杭州质检)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11(2012杭州质检)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解析:选d本题考查解析历史信息的能力。由“社会之不平等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可知,材料意在说明西方文明的弊端。12(2012杭州质检)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解析:选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该文章把阶级竞争与三大原理联系起来,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相一致。a、b两项与俄国十月革命有关,d项为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时的文章。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8分)(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四所述现象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则材料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之洞”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的观点,然后说明不同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两位“先生”的信息,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得出答案。第(4)问应结合四则材料来归纳。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倡导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升的过程。14(2012杭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魏氏源论驭夷,其曰:“以夷攻夷,以夷救夷。”万不可行。独“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材料三(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的仍然是旧式制度。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冯桂芬思想与魏源思想的关系。(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指出他们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思想。第(1)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明确魏源与冯桂芬的派别属性与主张,然后依据材料涉及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辩证地进行评价;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冯桂芬否定了魏源“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思想,在肯定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同时,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渊源。(2)评价:这一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但它并没有突破“器物”的限制,仍然坚持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因此不能实现富国强兵目的。实践:创办军事与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兴办近代教育,派遣留学生。高效学法集锦1归纳概括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存在的几种政治力量、各自主张及共同目的(1)派别: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2)主张: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及“中体西用”,顽固派反对任何向西方学习的举动。(3)目的:都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2轻巧识记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整体图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作品内容代表作作者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敬告青年陈独秀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狂人日记鲁迅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狂人日记和孔乙己胡适、陈独秀、鲁迅新发展: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相关资料选编1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而睽涣取诸易象,射御登诸六艺,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指南制自周公,挈壶创自周礼,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云集而鹜赴,又何暂用旋辍之有?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海国图志卷22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3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曰,革命之赐也。欧语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与中土所谓朝代鼎革,绝不相类;故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而进化。近代欧洲文明史,宜可谓之革命史。故曰,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推其总因,乃在吾人疾视革命,不知其为开发文明之利器故。孔教问题,方喧呶于国中,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胡适问题与主义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问题与主义经典习题备选1(2011上海高考)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选b题干表达的是康有为性格对整个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b项最符合题意;c、d两项在题干中有一定体现,但不全面;而a项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表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2011安徽高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