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模块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共两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共36分)一、语言基础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觊j 觎y 澄chng明 牝马 (pn) 浑身解数 (ji)b、囫h 囵ln 执拗ni 提挈q 稗bi官野史c、龃j 龉y 果脯f 稽j首 咄du咄逼人d、桎zh 梏g 巷hng道 戕qing害 一哄而上 (h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神焕发 鼓惑人心 偃旗息鼓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b、天随人愿 阒无一人 寥若辰星 上梁不正下梁歪c、海市蜃楼 纡尊降贵 卷帙浩繁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d、犄角之势 光彩奕奕 磨拳擦掌 马尾巴串豆腐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农奴制我虽然未曾经历、未曾见到,但是,我至今还记得在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我对这种制度却有过 。 炎热的午后,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树木把小河 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红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我可以站起来,但是, 我站起身来瞧瞧它,十之八九我也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 _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 a体会 点染 虽然 因为b体味 点染 即使 因为c. 体会 点缀 虽然 如果 d. 体味 点缀 即使 如果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语文试题第1页 (共8页)b、魔术师各有各的绝活,有的会喷火、有的喷瓦斯、有的吐火球,他们在镜头里各施绝技,让人目不暇接。c、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d、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和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b、篝火的影子在他们的四周跳着一种无声的舞蹈,这好像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树林和泥沼的恶鬼在庆祝胜利。c、月光照在那个抓着男孩的阿拉伯人的脸上,男孩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寒意的死亡。d、骡子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明威,美国作家,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b伍尔芙,英国作家,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c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d列夫托尔斯泰是前苏联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宁娜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语文试题第2页 (共8页)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7.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从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8.下列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三、(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语文试题第3页 (共8页)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叡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德被重创走 被:遭受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乘:趁着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诛:斥责d.以在河北所遇也 遇:遇到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魏军于委粟津渡河 乃设九宾礼于庭 d.若便舍舟,士卒必散 若属皆且为所虏.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b.仲德17岁时与王叡发起义兵,同慕容垂协同作战,王懿身负重伤。仲德被困泽中,幸得童子、白狼相助,才得以脱险。c.仲德反对武帝迁都洛阳的想法,认为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思乡,认为应该以建邺为都城。语文试题第4页 (共8页)d.仲德随到彦之作战,在敌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的情况下却面带忧容,认为必中对方圈套。第ii卷(共114分)四、(24分)13.将下列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3分)(2)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4分)(3)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分:fen,满意。无赖:无聊。(1)请简要概括“愁人”因何而愁? (3分)(2)有人说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5分)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6个小题作答)(6分)(1)_,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忆李白)(2)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3)_,任重而道远。(论语)(4) ,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6)他山之石, 。(7) ,殃及池鱼。(8)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五、语言运用。(12分)16. 请根据李白诗句“惟见长江天际流”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70字。(4分)17.下面给出一些成语或俗语,请你写出意思差不多的另一个俗语或成语。(4分)(1)强人所难( ) (2)吃着碗里看锅里( )(3)欲盖弥彰() (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18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4分) 正方:如果衣食不足就能知荣辱,那么请问:为什么在大灾之年会有易子而食的惨剧? 反方:如果衣食足方能知荣辱,那么请问:_六、阅读(从下面一、二两篇中任选一题作答)。(18分) 一、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语文试题第5页 (共8页)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19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4分)20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 语文试题第6页 (共8页)21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4分) 22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6分)(二)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唯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注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语文试题第7页 (共8页)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的成就并提。作为比较讨论,使我明白代表“五四”初期两个北方作家: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记得毁灭在小说月报发表时,一般读者反应,都觉得是新诗空前的力作,文学研究会同仁也推许备至。唯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年来有不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普及”和“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年有创造欲,新作家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教育”与“文运”同样实离不开“人”,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唯有这种平凡做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 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人特别看重性格。外表轮廓线条与人不同处何在,并不重要。最可贵的是品性的本质与心智的爱恶取舍方式。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小。他也有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年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委员制”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陈寅恪、刘叔雅先生的专门研究和最新创作上的试验成就,佩弦先生都同样尊重,而又出于衷心。一个大学国文系主任,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能将新旧连接,文化活用,引导所主持一部门工作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的。中国各大学的国文系,若还需要办下去,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且值得当成一个永久向前的方针。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有删节) 注:佩弦先生:即朱自清,中国现代作家。19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4分)20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弱点”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1文末说“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分别指什么?(4分)22作者在文中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6分)七、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语文新高考博客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1、d。a 解xie b挈qi d稽q2、c。a鼓蛊 b随-遂 辰晨 d磨-摩 犄-掎3、b。(体会,是指体验领会;体味比体会程度深,就是仔细体会。 点缀,侧重于衬托、修饰,使原事物更美好;点染,侧重于绘画时景物的点缀和着色。)4c。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目不暇接 暇: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和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头角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5、a 6、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 7.d(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8.c(abd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c却没有)9.b(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10.c.(诛,诛杀,处死。)11.c(a.于是/通过,b.把当成/因为,c.都是“在”,d.如果/你们)12.b.(“同慕容垂协同作战”错,“慕容垂”是作战对象。)13.(1)(仲德)吃完想要走,但下了一场暴雨,不知道通向渡口的路在哪里。(2)桓玄考虑事情不长远,喜欢夜间出营,现在俘获他只需一个人的力量就够了。(3)众人都不熟悉北方人情善于诡诈,必定会陷入敌人圈套。14、(1)好友多年分离,意外想见旋即分离,再会渺茫。(2)同意。作者笔下的春景美好明媚又生机勃勃,但作者却心生嫌恶,表面上不合情理,但实际上是因为作者不得不和友人分离,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所致。作者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别愁的深重。15、(1)渭北春天树 (2)乌鹊南飞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为人性僻耽佳句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可以攻玉 (7)城门失火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6.人物、环境等方面。答案略。 17.参考:(1)赶鸭子上架 (2)贪得无厌 (3)此地无银三百两 (4)越俎代庖 18.杜甫在饥寒交迫时如何能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阔胸怀?(一)19自私、怠惰、爱面子、良知未泯、不知图报(感恩)。(4分,每点1分,概括出3点即得满分)20(1)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2分,每点1分)(2)原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趣(表面原因)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2分,每点1分)21(1)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3)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给母亲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2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