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训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训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训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训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训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选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2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3题)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3(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题)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5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也就是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 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 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6战国时期,无论强国或弱国往往采取结盟的方式进行对抗,“合纵”、“连横”策略就此产生。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战国末期的“一强”主要是指(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题)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8(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9(2011年4月合肥质检22题)“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 b c d10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 )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11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a由掠夺战争逐渐演变成兼并战争 b由兼并战争逐步演变为争霸战争 c由兼并战争逐步演变为秦统一战争 d由“合纵”逐渐演变成“连横” 1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指的是( )。a.奴隶主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3年轻的商鞅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四处奔走,他行走的路线是( )。a卫国魏国秦国 b魏国卫国秦国 c卫国秦国魏国 d秦国魏国卫国14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a什伍制 b连坐制 c分异令 d塞私门之请1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勤奋劳作,努力耕织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 二、非选择题16(2012年9月辽宁省丹东市四校联考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犷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3分)(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充分暴露了列强之间战争的残酷性,也说明了弱肉强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秦国有六代国君的废立,完全由大臣操纵,史称“数易君,君臣乖乱”。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时分析贵族专制之害“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民众反对过于繁重的徭役征发和赋税盘剥,以及厌战、逃亡,乃至爆发规模不等的暴力反抗。“盗贼公行”屡见于史册,就是明证。引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 李悝在魏国“作尽地力之教”;商鞅治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设二十等军功爵以奖励战斗之士,“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赵武灵王则采取“胡服骑射”。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李悝变法制定法经六篇,将盗、贼两篇放在最前,原因就是统治者认定“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商鞅变法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的规定。摘引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主要存在着哪几种社会矛盾?(6分)(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各国是如何通过变法解决这些矛盾的?(6分)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a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3d4b解析:这两个措施都是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征”和“税”都是指对土地征收赋税,即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所以b项正确。5c解析:这里的“法”指法律而非变法,法家尽管也讲“法不阿贵”,但“法”是约束不了最高统治者的,反而是国君维护统治的手段,所以ad错误。6d解析:战国末期,强秦迅速崛起,成为六国的威胁。7b解析:本题考查选修一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内容。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挖掘劳动生产能力,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本题选b项。8d解析:a描述的是西周的井田制,b描述的是战国魏文侯变法中的农业政策,c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d描述的战国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的实行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9d解析:材料“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大意是:商鞅变法,抛弃了传统的礼数、习俗,实行两年后使得秦朝旧有民风得到改变。秦国富有的家庭,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会分家。没有条件的家庭,儿子长大后,就送给人家做女婿。联系所学,这是商鞅变法中改革户籍制度的做法,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项说法正确,本题选d项。第项“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在材料中未体现。10b解析:王位世袭制是君主专制的特权,商鞅变法正是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而服务的,不可能废除这一制度。11c解析:注意是战国中后期,这时期的战争呈现由兼并到秦灭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趋势。12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在对商鞅进行攻击中伤,显然是反对变法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可联系教材所述秦惠王的态度进行判断。13a解析:回顾教材所述商鞅的经历即可,起点在卫国,终点在秦国,a正确。14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有人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同罪论处。15c解析: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为平民提高地位提供了条件。而从事商业或读书正是商鞅变法所摒弃的。二、非选择题16(1) 内容: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6分)民生: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3分)(2)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充分肯定。认为变法使秦国移风易俗,赏罚严明,终于由弱转强,统一天下,影响深远。(2分)材料三认为商鞅严刑少恩,导致车裂下场。评价片面。(2分)看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