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6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6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6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6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和1个“相关链接”内容。主要学习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X| k |B| 1 . c|O |m1、素材的选取具有趣味性和广泛性。捕捉昆虫、采摘树叶、捡拾贝壳等,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有趣的活动。这样的素材适用于不同地域的学生,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2、对学习内容进行学科整合。本单元所编排的知识结构较传统教材有很多的改变,知识跨度比较大,编排较灵活。教材对利用口诀求商的知识不再细分为6的口诀、7的口诀而是采取了大步走的方式,将29的口诀求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5的口诀求商,一部分是用69的口诀求商,重在算理、方法的探索;第二部分用69的口诀求商则重在运用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这样编排会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3、多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第四单元认识“倍”的基础上,本单元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纳入其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4、练习设计增强了多样性和现实性。本单元的练习题形式多样,其中,如“下雨了,伞够吗”、“小猴请客”、“篮球队训练”“练打字故事”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些题目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应用了知识,而且充满了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5、新增了相关链接的内容。表内除法计算之后,教材安排了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既可以增加练习乘法口诀的机会,又可以初步感知乘除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逐步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体会“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能利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4、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新- 课-标- 第 -一-网教学重点1、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逐步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2、进一步认识“倍”,体会“倍”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倍的问题。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4、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教学难点1、进一步认识“倍”,体会“倍”的意义。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建议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生活问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1、开发利用好教学资源。本单元的学习素材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学习本单元知识时,要充分利用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引起学生对相关活动的回忆,展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2、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组织小学生的探索活动,注重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虽然本单元是计算教学,但要注意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如教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先要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让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教材中用解决问题引出对口诀求商计算方法的探索。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适当关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会用口诀求商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想不到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师应该给予针对性的引导。w W w .X k b 1.c O m4、恰当的评价学生运用口诀计算表内除法的能力。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6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课时采集动植物标本25的口诀求商1制作植物标本69的口诀求商1采集贝壳标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相关链接连乘、连乘、乘除混合1小小宇航员回顾整理1合计5 7.1 采集动植物标本25的口诀求商n 教学内容教材7982页,25的口诀求商。 n 教学提示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知识,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采集动植物的情境出发,“我采了8中花,每种2朵”、“我们3人共采集了12中叶子”、“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除法的两种意义:“求采了多少种花,就是求8朵里面有多少个两朵”;“求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都要用除法运算来解决。在求商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探索解决的办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在对比中体会算法的最优化。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想一想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理解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意识,鼓励并落实学生的算法多样化,这样使学生多“创造”,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采用相应的策略,探索解决的办法,发展数学思考。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认识除法竖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找出数学信息;想一想、提出数学问题;摆一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议一议,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n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认识除法竖式。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境问题,采用相应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圆片,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到郊外去玩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回忆到郊外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生:我们烤过羊肉串,X k B 1 . c o m生:我放过风筝师:我知道咱们班有捉过蜜蜂的,是吗?生:捉过蜜蜂2、出示大屏幕:我们数学课本上的小朋友去捉蝴蝶了,我们一起看一下3、找信息读课本72页的信息窗1-采集动物标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为说话的小朋友想个名字)生:朵朵说:我们采了8朵花,每种两朵。生:笑笑说:我们捉了15只蝴蝶,平均放在3个笼子里。生:丽丽说:我们采了12种叶子,平均放在4个信封里4、提问题师:你能根据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来解答,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让小组长来总结。组1:笑笑,每个笼子里有几只蝴蝶?组2:朵朵:采了几种花?组3:丽丽:每个信封里有几种叶子?师把问题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试着列式和解答“笑笑”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找出数学信息,提高课堂气氛;对信息窗中的人物加了姓名。一是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准确性,防止学生说的时候含糊不清,并且容易分清楚信息;二是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寻找信息的目的性。(二)探究新知:1、研究问题:每个笼子里有几只蝴蝶?(1)读信息:我们捉了15只蝴蝶,平均放在3个笼子里。(2)分析:这个问题也就是让我们做什么?生: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表扬能说出答案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生:我是想的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3)列算式:153=5(只)刚才,我班的同学,想到了用乘法口诀,知道答案,下面,同学们摆一摆,画一画,验证一下这个算式是不是正确的。(小组合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4)汇报交流:生:这个算式是对的,153=5(只)(一起看大屏幕的动画演示)那么同学们想,我们可不可以用乘法口诀算除法呢生:可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口诀求商。(用25的口诀求商)师那么 看一下你能快速的算出丽丽的问题吧2、解决问题:丽丽:每个信封里有几种叶子?(1)找信息:我们采了12种叶子,平均放在4个信封里(2)分析: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种叶子。生: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种叶子。(让学生多说几遍)(3)列算式:124=3(种)生:口诀:三四十二(4)找不一样师同学们真棒,乘法口诀用的特别好,那么,你发现乘法口诀在除法中是怎么用?生:是从后往前,生:乘法是从前往后生:师我们帮助了笑笑和丽丽,我们知道平均分有两种类型,他们是属于?生:按份数平均分师下面我们再一起看一下朵朵的问题3、解决“朵朵”的问题:采了几朵花?(1)读信息: 我们采了8朵花,每种两朵。(2)分析问题:把8,每份2个,可以分成4份生:把8,两个两个分一分,可以分成4份生:把8两个两个圈一圈,可以分成4份生:这个平均分的哪种分法?生:按每份几个分一分生:按每份几个分一分(3)列算式说说这个问题的算式生:82=4(种)生:口诀二四得八X k B 1 . c o m(4)竖式计算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教师讲解并板书: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除数2 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想一想这些信息直角的联系,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在实际情景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三)巩固新知:(1)算一算,说出每一个算式用的乘法口诀。164= 205= 124= 102= 93= 学生排火车完成这个题目。(2)153= 155= (并且把他们的口诀说出来,让学生发现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除法算式都用了同一句口诀)(3)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利用它们能不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学生自己写,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指名同学上黑板写出正确的答案。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馈1、先想一想各用哪句口诀计算,再填一填。62=( ) 124=( ) 204=( ) 164=( )二( )得六 ( )四十二 四( )二十 四( )十六2、竖式计算新|课 |标 |第 |一| 网3、找出规律,并填( )4、8、12、16、( )、( )、( )3、6、9、12、( )、( )、( )4、有30个小朋友去划船,5人一条船,需要租几只这样的小船?答案:1、3,三,3,三,5,五,4,四。2、略。3、20,24,28,15,18,21。4、305=6(只)答:需要租6只这样的小船。(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知道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生:我会写除法竖式。生:我们要分清楚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1、填空:(1)把1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列出算式:( )( )( )。(2)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3)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 )(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8( )( ) (4)1553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2、列竖式计算123 93 66 1643、好朋友,手拉手。9310512312420584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8( )=6 153=( ) ( )3=3 204=( )5、解决问题1、有12朵花,每3朵插入一个小花瓶,一共需要几个花瓶?w W w .x K b 1.c o M2、把20棵 平均栽成4行,每行有多少棵? 6、涂一涂答案:1、(1)2,105=2。(2)6,24,4,24,4,6,24,64。(3)84=2,82=4。(4)15,5,3。2、略。3、先写得数,再连线。4、3,5,9,5。5、123=4(个),204=5(棵)。6、涂一涂略。n 板书设计采集动植物标本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153=5(只) 三(五)十五 商是5 82=4(种)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n 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在教材中先讲第一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比较容易理解。 本节课就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所以除法的认识我就从“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层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开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们小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结果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相同(如每4个一份,有3份;每2个一份,有6份等等;)还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都不相同。在这里我就肯定他们的每种分发都是正确的。再让他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三种分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们立刻发现其中两种分发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数相等。此刻我就顺势往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分发。 第二层次的“分”是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个数可以按照几个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础进行的。我设计的花朵个数是12个,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种分法。整节课我感到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们动一动,但由于时间、学具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个别学生其实一直在一边观望,不知所以然。今后在教学中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本节课是在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并理解掌握列竖式求商,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相出求商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同伴的想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在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并且注意练习要由易到难,利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加练习的密度。n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小明今年10岁,爸爸今年32岁,小明比他爸爸小( )岁。3年后,小明比他爸爸小( )岁,10年后,小明比他爸爸小( )岁。答案:22,22,22。资料链接:印度式19x19乘法口诀印度的九九表是从背到(乘法?),不过您知道印度人是怎么记到的数字吗?在这里我只介绍印度的九九乘法。请试着用心算算出下面的答案:?(被乘数)(乘数)印度人是这样算的:第一步:先把()跟乘数的个位数()加起来,第二步:然后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也就是说后面加个 )第三步:再把被乘数的个位数()乘以乘数的个位数(),()就这样,用心算就可以很快地算出到了喔!这真是太神奇了!。 7.2制作标本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n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6页,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n 教学提示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用6、7、8、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制作植物标本出发,“红花42朵,每件标本需要6朵”、“56片圆叶子,每件标本需要8片”、“72片长叶子,每件标本需要9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除法的意义,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本课时,先让学生回顾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再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图入手,学会分析数学信息,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用口诀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对角度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可以灵活运用。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用6、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n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圆片,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上次小朋友采集的花和树叶,他们正准备做植物标本呢,我们一起看一下(观察情境图)2、找信息:快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红花42朵,每件标本需要6朵生:56片圆叶子,每个件标本需要8片生:72片长叶子,每个件标本需要9片3、提问题:同学们找到的信息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红花能做几件标本?生:圆树叶能做几件标本?生:长树叶能做几件标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看一下这三个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力,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二)探究新知:(一)问题1:红花能做几件标本?1、读信息:红花42朵,每件标本需要6朵、分析问题:把42,每份6个,可以分成7组生:把42,每份6个,可以分成7组3、列式计算:426=7(件)4、说计算方法生:口诀六七四十二,426=7(件)。生:我用画一画的方法,圈一圈,也能知道426=7(件)。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用乘法口诀求商了,(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圆树叶能做几件标本?和长树叶能做几件标本?(小组内选择你喜欢的题目,进行交流)1、汇报交流:谁来说说圆树叶能做几件标本?(1)信息:56片圆叶子,每个件标本需要8片(2)分析问题:把56,每份8个,可以分成7组。生:把56,每份8个,可以分成7组。(3)列式计算:568=7(件)(4)说计算方法生: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生:画一画,圈一圈,568=7(件)2、汇报交流:长树叶能做几件标本?(1)读信息:72片长叶子,每个件标本需要9片(2)分析问题:把72,每份9个,可以分成8组。生:把72,每份9个,可以分成8组。(3)列式计算:729=8(件)(4)说计算方法:生: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生:画一画,圈一圈,729=8(件)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1、检查学生背诵6、7、8、9的乘法口诀(1)同组之间互相检查(2)指名学生背诵2、说一说,你是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的?189= 408= 546= 213= 168= 637= 排火车进行检查学生的口诀熟练程度。3、有42辆玩具车,每6辆装一箱 ,可以装几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生:426=7(箱)生:六七四十二。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大量的实际情景的问题,在进行计算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除法的意义,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馈1、填一填(1)被除数是35,除数是7,商是( )。(2)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3)有18个苹果,3个3个地分,可以分成( )份。(4)20里面有( )个5。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 )=35 63=( )7 48( )=6 ( )2=53、(1)每2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16=(组)(2)每4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组。16=(组)4、.某班有24名同学,上微机课需分为6组,每组有多少人?答案:1、5,8,6,4。2、7,9,8,10。3、162=8(组),164=4(组)。4、246=4(人)(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会背6、7、8、9的乘法口诀。生:我知道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生:我会圈一圈,表示除法。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1、填空:例:4520,2054,想:(四)五二十,商是4204() 想:四( )二十,商是( )122()想:二( )十二,商是( )126() 想:( )六十二,商是( )244() 想:四( )二十四,商是( )246() 想:( )六二十四,商是( ) 2、列式计算:2、(1)24里面有几个4?(2)18除以6等于多少?3、按要求写算式:4、5、20( )( )( ),( )( )( ),( )( )( ),( )( )( )。4、计算:637 162 729 364 279324 486 568 405 2135、“” 、“ ”或 “=”落谁家。549102 246426 24 405 91196、解决问题(1)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5,五,5;6,六,6;2,二,2;6,六,6;4,四,4。2、244=6,186=3。3、4520,5420,204=5,2054。3、18,3,6;186,3。4、横着:9,8,8,9,3,8,8,7,8,7。5、,=,=。6、(1)324=8(排)答:可以站8排。(2)56=30(元)答她一共用了30元。n 板书设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1、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426=7 口诀:六(七)四十二2、长叶子标本能装几盒?729=8 口诀:(八)九七十二n 教学反思在整节课中,我灵活运用教材,尤其是挖掘主题图的内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课堂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人在课堂上都要动起来。通过互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所收获。使每次反馈变得更加有效。 n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根据描述填空1、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8,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相乘得15,这样的两位数有( )2、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相乘得24,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得5,这样的两位数有( )答案:1、35,53。2、38,83。资料链接:九九歌九九歌 指数九民谣。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异。民间流传最广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冰河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确切而科学地表达了“冬至”后天中,气候由暖转寒,又由寒返暖的变化情况。九九歌是九九乘法歌诀的原始版本,春秋战国时期,九九歌已被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精彩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参观回来后,决定自己也做几件漂亮的标本,你们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标本吗?他们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块去那里看看(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给出的信息。 师:同学们从图上看到的什么?有什么数学信息? 生:(1)用6朵花可以制作一件标本,共有42朵花。(2)用8片黄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有56片黄树叶。(3)用9片绿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总共72片绿树叶。 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生:(1)用6朵花可以制作一件标本,42朵花可以制作几件标本?(2)用8片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56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3)用9片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72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三、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1、“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引导学生解决,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1)可以用小棒摆一摆:42根小棒,每次拿走6根,7次拿完,所以42朵花可以做7件标本。(2)可以用口诀来找一找,六(七)四十二。2、56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72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在小组内交流后组织集体汇报。)5687(件) (七)八五十六 7298(件) (八)九七十二3、引导观察,总结规律师:根据我们前面学的那么多除法算式的解决方法,你觉得如何才能更简单得求除法算式的商? 生:用乘法口诀可以求除法算式的商。 7.3采集贝壳标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n 教学内容教材第8788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n 教学提示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和独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一方面学会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另一方面体会身边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节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基础,从复习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同意选择了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的内容,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再亲手画一画,在操作的基础上使知识得以深化。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多种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倍”的概念,紧紧联系除法的意义探索发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养成认真审题,有序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n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分的过程和为什么这样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倍与除法之间的联系。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教具,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画一画画是的4倍 师: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生:3个3个一组,画4组生:每组3个,画4组生:3的4倍表示有4个32、导入:同学们对于几倍是多少理解的非常棒,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倍”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请看大屏幕设计意图:在画一画中,回忆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1、找信息: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王丁捡了3个贝壳生:李飞捡了6个贝壳X k B 1 . c o m生:刘林捡了8个贝壳生:丁明捡了9个贝壳生:王晶捡了4个贝壳生:林杰捡了18个贝壳2、提问题:这节课我们研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先说一个,再让学生说)生: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林杰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生: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生: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生: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和倍有关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李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3、解决问题:李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1)找信息:李飞捡了6个贝壳,王丁捡了3个贝壳(2)分析:带上数字:6是3的几倍?(3)小组合作,进行研究师6是3的几倍呢?我们画图试一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引导 (4)汇报交流:画一画生:我画了6个 ,3个生:我圈一圈之后6里面有2个3。生: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生: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5)摆一摆通过画一画,我们知道了6是3的2倍,下面我们再用学具摆一摆验证一下(点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学具摆一摆)生: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生: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6)你还知道谁是谁的2倍生: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生: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生:12里面有2个6,12是6的2倍。生:(7)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需要看一下这个数中有几个另一个数那用什么计算呢?X| k |B| 1 . c|O |m生:105=2生:84=2生:126=2师再一次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通过演示操作,抓住教学关键,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情景中感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了思维的一次飞跃。 (三)巩固新知: 解决其余的问题姓名王丁李飞刘林丁明王晶林杰贝壳数3个6个8个9个4个18个(1)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9里面有3个3,9是3的3倍。生:93=3(2)林杰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生:18里面有2个9,18是9的2倍生189=2(3)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生:18里面有3个6,18是6的3倍生:186=3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留出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用已经构建的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获得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 (四)达标反馈1、列式计算。(1) 24里面有( )个8,24是8的( )倍。列式: ( )。 (2)30里面有( )个6,30是6的( )倍。列式:( )。 (3)18里面有( )个2,18是( )的( )倍。列式:( )。 2、画一画,填一填。新|课 |标 |第 |一| 网(1)第一行 第二行 _ 第二行画,是第一行的3倍。(2) 的个数是个数的( )倍。 3、小明说:“我5岁,妈妈35岁”,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答案:1、(1)3,3,248=3(2)5,5,306=5(3)9,2,9,182=9。2、(1) (2)5。3、355=7。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生: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生:我喜欢画一画来解决数学问题。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1、填空:(1)、45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也表示45是()的()倍。(2)、 86=48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3)、8的2倍是(),8是2的()倍。(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2、列式计算:(1)、6的8倍是多少?(2)、54是9的多少倍?(3)、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3、根据要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是的4倍) (是的5倍) 4、一盒酸奶3元钱,一袋奶粉18元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多少倍?列式:_答: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_倍。5、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列式:_ _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_倍。6、我会填答案:1、(1)45,5,9;45,9,5;5,9。(2)8,6,6。(3)16,4,。(4)49,1。2、68=48,549=6,89=72。 3、涂8个。涂10个。 4、18 3=6(个)。 5、186=3(个) 6、2,4,3,7,3,略,略。n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632 6是3的2倍 842 8是4的2倍; 1863 18是6的3倍 933 9是3的3倍。n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倍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几相加, 而几个几相加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倍”的概念就是在几个几与倍之间搭建起联系。本着追求扎实、朴素、高效的教学效果的原则,教学本课时主要做到了:(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随机引导。这主要体现在“倍”概念的引进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这两个教学环节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尽力顺应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行相应的引导,同时在这一点上还注意了“教师的教不要被学生的会所牵动”,因为个别孩子的思维毕竟不能替代所有孩子的思维。(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基础之上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灵活、开放地摆小棒,最后应用“倍”的知识师生互动进行拍手游戏,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3)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向生活中拓展延伸。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先以参观动物园,在动物园中寻找“倍”的问题为“引子”,进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用倍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寻找更多的“倍”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课 |标 |第 |一| 网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面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尚不够灵活应对,对学生动手操作生成资源利用少,这也正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n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想一想:妈妈今年36岁,小明6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 )倍。妈妈今年36岁,小明6岁。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 )倍。 答案:366=6,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去年,妈妈是35岁,小明是5岁,355=7资料链接:南京九九歌南京人常说:南京没有春秋天,过了夏天进冬天。这话不假,开春后还没过几天舒服日子,夏天就来了。这夏天还格外地长,每年夏至过后,往往是树梢不动天污燥,热浪滚滚夜难眠。太阳一落,家家户户挥汗如雨的擦凉床,泼水浇地散热,泼了水的地面热气腾腾,冒着白烟。站在马路边上,简直就像站在火炉边上。甚至到了中秋,虽然早晚要盖凉被,但白天仍是闷热污燥得很。所以南京又被称为长江流域著名的三大火炉 (重庆、武汉、南京)之一,在南京汉族民间,有一套夏至后九九歌诀,简称热九九: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衫;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滴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X| k |B| 1 . c|O |m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袄;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煤基;九九加一九,已经过中秋。这不,还没进九九,家家户户就打煤基,准备冬天升煤炉子烤火了。这首歌诀,把夏至后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