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其艺术魅力。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受其艺术魅力。(理解“心远”的丰富内涵。)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仔细观察每幅画,看用哪联诗概括画面最为恰当。古诗是语言的艺术,一首好诗也是一幅美好的画卷。所以我们学习古诗,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去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谁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心中的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的创始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其中饮酒诗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躲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第五首。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许多士大夫仕途失意,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看屏幕)由此可见,陶渊明已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精神上的一个归宿。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呢?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今天我们通过饮酒这首诗来探究一下个中原因。(二)一读课文 明节奏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下面注解,初步理解诗意2.划出节奏、重音、体会情味3.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能背诵。男生读 女生读 齐读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再读课文 解诗意思考:1.关于诗题。是否与饮酒有关?2.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心远”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心远?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3.用散文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4.对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做点赏析。5.如何理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是什么?为何欲辨已忘言?1.关于诗题。是否与饮酒有关?一种有关:饮酒二十首序“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既醉之后,则题数句为娱,纸墨遂多,聊为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一种无关:借酒为题,躲避迫害。饮酒二十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2.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明确:心远地自偏。“心远”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心远?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故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者主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再于居所是否偏远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明确:“心远”包含三个因素: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成为士大夫精神堡垒的的一个重要因素。3.用散文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意境分析)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构成一幅由近及远的傍晚时分一幅美丽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这就是诗人笔下所描绘的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也是古士大夫回归陶的又一因素呢? 4.对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做点赏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有人说“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5.如何理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分析含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 “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是什么?为何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归结:陶渊明高远的心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以及他笔下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都是他作为士大夫精神归宿的原因。小结:(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前四句叙事道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中间四句写景显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抒归隐之情,或叙田居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三读课文 谈感悟封建社会,士大夫们把陶渊明作为精神归宿,那么今天,我们能从陶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一是“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借鉴。 诗中写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追求,那么我们的心境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对于我们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二是陶渊明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来生活。诗人不愿意在黑暗的官场混,他本人又十分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因此也就选择了回归自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生存方式可供选择,特别是现在,生活日呈多样性和多变性,面临的诱惑也很多,选择的前提应该是:健康、向上、有益、乐观。关键是适合自己(联系现实谈谈“有为”“有不为”)三是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知人论世。其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哲理句或主旨句再其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三)巩固、拓展 田 园 乐王 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落落:松高貌,衣冠:士大夫的穿戴抓住语言:“芳草、长松、牛羊、童稚”芳草绿茵,松林茂盛,牛羊进栏。意境: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这是一种闲适,平和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饮酒教学反思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佳木斯市汤原县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招聘?(2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供需状况与投资机会评估研究报告
- 2025年陕西地矿综合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招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规范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企业采纳障碍与解决方案报告
- 灭火器原理与维修课件
- 品牌授权使用协议书6篇
- 离婚财产分割申请书
- 学生春游申请书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化训练-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 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策划与实施方案
- 临床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 山体.施工合同样本
- 肺结核课件培训
- 2025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收单外包管理办法
- 直播场景搭建
- 专题复习七选五的解题技巧课件(共22张)-副本-副本
-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