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教案.doc_第1页
中暑教案.doc_第2页
中暑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姓名_孙文龙_ 2011学年第 1 学期 时间2011、911节次1-2课程名称急诊学授课专业及层次临床本科专业授课内容中暑学时数1教学目的掌握中暑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了解中暑的病理及生化病理、重点中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难点中暑诊断及治疗方法自学内容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使用教具1、多媒体;2、挂图相关学科知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心理学教 学 法1讲述式;2、举例式;3、图表法;4、互动式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中暑一、概念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得热损伤性疾病。二、致病及易患因素 致病因素:高温环境作业:或在室温大于32摄氏度、湿度大于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期或强体力劳动。 易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肥胖,发热,甲亢,药物(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三、病因学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2分钟2分钟2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四、发病机制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中暑损伤主要是体温过高(42)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水和电解质、肾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肌肉五、病理小脑和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坏死,特别是浦肯野细胞病变较为突出心脏有局灶性心肌细胞出血、坏死和溶解不同程度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肾上腺皮质出血劳力性热射病可见肌肉组织变性和坏死六、临床表现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出现面色 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轻度升高。3、重症中暑七、重症中暑临床分型一、热射病二、热痉挛三、热衰竭八、诊断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九、治疗措施先兆中暑: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即可恢复轻症中暑: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并休息。对有循环功能衰竭倾向者。静脉补充5%糖盐水重症中暑:热痉挛:补充氯化钠1000-2000ml热衰竭:及时补充血容量,除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外,可适当补充血浆或胶体液热射病治疗:1、转移到阴凉通风低温环境,按摩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检测体温、心电、血压、凝血功能2、吸氧3、降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越差。应在一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体外降温:冰帽,冰毯,冰水体内降温:冰盐水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