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1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2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3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4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山东东营)下图表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指的是水蒸气d.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2.深秋,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树叶( )a.先变黄b.稍晚变黄 c.同时变黄d.不变黄3.人们经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你认为下列哪一环境最适合锻炼身体?( )a.清晨的草地b.下午的草地c.清晨的树林d.下午的树林4.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5.把刚一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下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6.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光合作用b.能繁殖后代c.捕食d.向光性 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哪种条件不能促使蒸腾作用的速度加快?( )a.风速加大b.气温升高c.日照增强d.空气湿度增大9.校园内的一棵大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10.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绝大多数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这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 b.系统 c.组织 d.器官11.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a.染色体 b.蛋白质 c.dna d.细胞核12.在科学探究中,如果有人得出与你相反的结论,你的态度是( )a.坚持你的意见 b.放弃你的意见c.要求对方修改结论 d.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13.除了下列哪一项以外,其余现象都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a.大量潮湿种子周围的空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要暖和许多c.植物幼苗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绿起来了d.进入贮存大量水果的地方,点燃蜡烛发现火焰不大,燃烧不旺14.下列做法中,比较科学合理的一项是( )a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b早上在树林中运动,多吸收新鲜空气c适当施用农家肥,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松土d夏天中午给萎蔫的花卉浇水15.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16.下列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d.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17.下图为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甲、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乙、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根据此图,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种作用的推论,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可能为呼吸作用b.乙可能为呼吸作用c.丙可能为光合作用d.丁可能为蒸腾作用1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b.大雨过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c.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d.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19.若将甲、乙两株形态、大小、长势相似及质量相同的同种植物在天气晴朗的早晨置于空旷处,傍晚时取甲植物烘干并称重,次日早晨取乙植物作相同处理。二者质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比乙重b.乙比甲重c.甲、乙同重d.不一定20.玉米苗期要进行松土,这是为了( )a.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b.增强抗涝能力c.促进根系向四周平行生长d.提高土壤温度21.下列不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呼吸作用增强b.森林锐减,光合作用减弱c.温室效应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2.下图表示玉米植株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物质1和物质2是气体,物质3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物质2和物质4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以及能贮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分别是( )a.物质1,物质4b.物质2,物质4c.物质3,物质2d.物质1,物质323.下列哪一项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来源b.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来源c.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来源d.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二氧化碳来源24.决定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温度 氧气浓度 水分 光照强度a.b.c.d.2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其原因是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植物、人和动物呼吸都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c.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能引起碳氧平衡失调d.温室效应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50分。)26.(5分)判断题:(1)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2)植物只有地上部分能进行呼吸作用。( )(3)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蒸腾作用逐渐加强。(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5)凡是种子的胚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就是双子叶植物。( )(6)主根上长出的根叫侧根,侧根上长出的根叫须根。( )(7)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两性花。( )(8)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的照射。( )(9)在适宜的条件下,大米粒也可以萌发成幼苗。( )(10)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中,雌蕊和雄蕊缺一不可。( )27.(5分)下图所示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钟罩里,蜡烛不久熄灭了,小白鼠很快死去(如下图甲所示)。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如图乙所示)。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活着(如图丙所示)。请分析回答:甲 乙 丙(1)图甲所示实验中蜡烛熄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2)图乙、丙所示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了满足动物生活、蜡烛燃烧所需的 和植物生活所需的 。(3)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小明在做图乙所示实验时失败了,可能的原因是 ;怎样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5)小强在做图丙所示实验时,发现密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其原因是 。28.(5分)(黑龙江哈尔滨)下面是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如下: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3)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色变成 色。(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6)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29.(5分)(山东菏泽)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作物种植具有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优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被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散热,还能促进 。(2)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培育绿色食品,还可增加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3)对棚内栽培的作物适当增加光照,能提高作物产量。其中的道理是适当增加光照可使 增强。(4)假如在大棚内培育玉米新品种,会因风力不足,雌花穂得不到足够量的花粉。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采用 的方法。(5)“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来和大家分享: 。30.(6分)(山东枣庄)实验题:小兰通过新闻得知,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变成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怪异。她想,含镉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1)实验假设:略。(2)方法步骤: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镉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 ,乙作为甲培养皿的 组。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且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置于30 和有充足 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至少还应设置 组对照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3)实验结果:甲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8%。(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1.(6分)下图所示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1)数小时后,摘下甲装置内的叶片,经过脱色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不变为蓝色,证明叶片中 存在。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摘下乙装置内的叶片,经脱色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 。原因是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4)该实验说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32.(6分)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见下图),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应选用 (填“黑色”或“透明”)的塑料袋,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 。(3)根据分析,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的情况: 。33.(6分)(河北保定)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列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及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1)甲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透明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滴,这种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 作用。(2)打开钟罩,取下透明塑料袋,对叶片进行处理,滴加碘液观察到叶片不变蓝,能够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3)乙装置的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 cm高时,打开导气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发现火柴棍燃烧剧烈,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4)丙装置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打开阀门后会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此装置和实验现象验证的是 。34.(6分)下图是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d的名称是 ,它成束分布在叶肉组织之间,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2)b的名称是 ,它接近上表皮,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较多,排列得比较紧密和整齐,好像栅栏一样。(3)a和f分别称为上下表皮,它们是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这些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 。(4)e的名称是 ,它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1.d 解析: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进行。2.b 解析:在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只有在有光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叶绿素是绿色的,于是叶呈现绿色。深秋,天变冷,旧的叶绿素已被分解,新的叶绿素由于天气寒冷和光照相对不足而无法形成,于是就呈现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所具有的黄色。位于路灯旁的树叶由于路灯灯光的长时间照射,光照相对充足,温度相对较高,叶绿素合成量相对较多,因此,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树叶稍晚变黄。3.d 解析:傍晚,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多,而早晨,经过一整夜的植物呼吸耗氧,空气中氧气含量大量减少。树林植被要比草地植被丰富,树林单位面积光合产氧量要高于草地,因此,下午的树林最适合锻炼身体。4.c 解析: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了给农作物提供无机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会从环境中直接吸收有机物。5.a 解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大量水分散失到环境中。6.b 解析: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特征是能繁殖后代。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情况下,植物不能捕食;一般情况下,动物没有向光性。7.c 解析:粮食作物、草属于生产者,鼠、雀、狐、兔是消费者,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它们都属于生物,因此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题干所述并没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不能直接反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8.d 解析: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空气湿度等;空气湿度增大,植物蒸腾作用会减弱。9.b 解析: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白天有光照,可以进行光合作用。10.a 解析: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1.a 解析:染色体是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12.d 解析: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有人得出与你相反或不同的结论时,应该共同研究,反思实验过程是否有错误或漏洞,最后根据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13.c 解析:幼苗变绿是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14.c 解析: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不科学,因为晚上植物容易与人争夺氧气,造成室内氧气不足。早上在树林中运动,多吸收新鲜空气也不科学,因为树林中的植物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空气并不新鲜。c项比较科学合理,因为农家肥含养料丰富,不容易使土壤板结,肥效持久;对农作物及时进行松土,可以使根得到足够的氧气,利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夏天中午给萎蔫的花卉浇水不科学,因为夏天中午气温很高,植物的吸水和蒸腾作用十分强烈,当蒸腾强烈时,高温的土壤突然受到冷水的刺激,土温迅速下降,根系吸水能力很快下降,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植物就会萎蔫。15.c 16.b17.a 解析:甲是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通过捕食而进入动物体内。18.b 解析:大雨过后,会因为浸水而导致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中耕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含氧量,从而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19.a20.a 解析:松土有利于空气和水进入土壤深处,促进根的呼吸和向土壤深处生长。21.c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但温室效应不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22.a 解析:根据图示及题干所述内容可知,物质1、2、3、4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和有机物(淀粉),人类不需要的是二氧化碳(物质1),贮存能量的是淀粉(物质4)。23.d24.c 解析: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会影响植被的类型。25.a26.(1) 解析: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2) 解析:呼吸作用是所有生活细胞的共同特征,只要是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包括植物的根部细胞。(3) (4) (5)(6) 解析:主根停止生长后,在胚轴的基部陆续生出的不定根,因为像胡须,所以叫作须根。(7)(8) 解析: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9) 解析:大米是水稻种子经碾压后剩下的胚和胚乳,其中的胚大部分已被损伤,因此,大米粒播种后不能萌发成幼苗。(10)27.(1)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消耗尽氧气 (2)氧气 二氧化碳 (3)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装置处于黑暗中 将装置放在有光照的地方 (5)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水分的蒸发、小白鼠的呼吸等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的了解,同时注意运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知识综合考虑。28.(4)绿 黄 (5)淀粉 (6)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