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茅屋为风所破歌》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茅屋为风所破歌》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茅屋为风所破歌》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茅屋为风所破歌》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时间课题课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本诗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过程和方法揣摩诗歌语言,进行朗读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感情。教学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思想感情,进行朗读训练。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二次备课 课内探究一、学1. 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被誉为“诗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3自主学习。(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思考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为何称“群童”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给世人带来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体现本章主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这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就是可贵的。)4. 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二、导1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2精讲点拨。(1)精讲点拨,突出规律。【出示幻灯片】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2)为何称“群童”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给世人带来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点拨方法】深挖文本背后的东西,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写作目的、写作风格。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内涵。【参考答案】心中愤怒,表面上给人们带来的似乎是这场凄凉的秋风秋雨,实际上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带给了人们深重的苦难。【以上精讲点拨的,是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为学生总结出解题或解决这类题的规律方法,以提高学生品味文本和解题的能力。】3二度合作,深度探究:诗人的社会理想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理想?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点拨方法】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除了要紧扣课文外,还得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作者或作品的思想评价需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推己及人,用个人的不幸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表现自己救世济人的崇高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4涵咏积累,有效巩固。课后提升现实生活中,你一定也曾帮助过他人,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自学辅助资料一、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二、文章主旨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三、写作特色1首先通过秋风破茅屋的过程,反映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先写狂风破屋,次写群童抢草,再写屋破雨漏,最后表达理想和愿望,清晰、紧凑。 2其次,善于通过有特征的细节,运用精炼的语言,将他所经历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如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形,先写秋风怒号,接着写怒号的狂风一层,一层,又一层揭走屋上的茅草,最后写茅草在空中飞舞飘落的情形,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飞过江去,有的落在水塘里。这样,不仅将狂风吹走屋上茅的情景再现,而且也把茅屋被吹破的过程写了出来。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业设计必做预习练习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7)大庇 ( ) (8)突兀 ( )2解释加点的词。(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3默写填空。(1)茅飞渡江洒江郊,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参考答案】1(1)ho(2)jun(3)o(4)y(5)qng(6)qn(7)b(8)w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下来 3略(参见课文)4(1)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图(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5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当时人称“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从其曾祖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