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1页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2页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疾病名称:感冒,伤风,外感表症中医释名:本病是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喉痒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疾病。 中医病因:感受风邪: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而风性轻扬,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侵袭人体,先入肺卫。体虚邪凑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感风邪。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中虚卫弱,不能输精于肺,肺气虚则不能输精于皮毛,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好发季节:常年发病,冬末春初多见。鼻病毒多在春秋季流行,冠状病毒感染则在冬季常见。中医病机:感冒、流感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属“表证”和“外感热证”。病邪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风蒸之邪多从口鼻而入;风寒之邪则多从皮毛而入。其认识素有“伤寒论”和“温病论”两种,初期病位于表(肺卫)按“伤寒”(六经)则属于太阳经表证(表热);按“温病”,(卫、气、营、血、三焦),卫分相当于人体的肌表、皮肤、上呼吸道、头部,故称“温邪上受”即“卫分热证”。是温病的初级阶段,亦相当于“伤寒”的“表热”。太阳经俞不利,卫气与之抗争,卫阳之气不能畅于外,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等肺卫之证。太阳经络邪阻不舒,则头痛身重,关节酸痛。肺主皮毛,上通于鼻,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鼓邪外出则喷嚏;邪逼液出则流涕。咽喉属于肺系,受风寒则痒,热郁则痛。若正不胜邪,内侵胸胁、肺胃,则谓“气分热证”,亦相当于阳明经腑证和里证。 中医诊断:1风热型: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口渴,咽干且痛,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2风寒型: 恶寒重发热轻,身痛较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稀,四肢酸楚,苔薄白而润,脉浮。3兼证(1)夹湿:身热不扬,头晕目胀,四肢困倦,骨节痛重,苔白腻,脉弦滑。(2)夹暑:除见风热及夹湿之症外,虽汗出而身热不解,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3)夹燥:除见风热之症外,鼻干唇裂,口舌生疮或干咳无痰,舌质赤红,苔黄少津,脉细数。中医类证鉴别: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较重。肺热病:病情较重,起病急骤,咳喘严重,可有高热,胸部线检查可见炎性阴影。鼻鼽:以鼻流清涕、鼻塞、喷嚏等为突出表现,无寒热头痛等全身症,常于晨间发作,来去迅速。湿阻:仅见于潮湿的季节与环境,起病缓,病程较长,以头身困重不适为主症。鼻渊:非新病突起,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其他:麻疹、烂喉丹痧、风疹、白喉、百日咳、春温等多种传染病,其早期均可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应注意从流行病学等方面加以鉴别。 中医治疗:辨证论治:风热犯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或烦热口渴,舌尖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风寒束表证: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暑湿袭表证:见于夏季,头晕胀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薄腻,脉濡数。祛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藿香、黄连等。凉燥犯表证:恶寒微热,头身疼痛,咳嗽无痰,鼻燥少涕,口燥咽干喉痒,舌苔薄白少津,脉浮。轻宣凉燥。杏苏散加减。温燥犯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鼻唇干燥,口干喉痒,舌苔薄黄少津,脉浮数。清宣温燥。桑杏汤加减。气虚外感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阴虚外感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血虚外感证:头痛,身热微恶寒,无汗或汗少,面色无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加减。阳虚外感证:阵阵恶寒,甚则蜷缩寒战,或微感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楚疼痛,面色晄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助阳解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中成药处理:1通宣理肺丸:每服12丸,日服2次。2感冒清热冲剂:每服12包,日服2次。(以上适用于各型感冒或流感初期)3藿香正气丸(水丸),每服6g,或藿香正气水每服1020m1,日服23次。(适用于暑湿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