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 教学案(学生版)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2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及其表现。3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风向判断、洋流方向、河岸侵蚀或泥沙沉积等的联系。4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6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四季、五带形成的关系,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2.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方式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3.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 4.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 5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或日照图示考查季节判断、地球上日照状况(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某一区域或季节气候特点、洋流流向、河流水文特点(水量大小,河口盐度大小等)、自然景观(植被枯萎或葱绿)、农事活动、盛行风向、旅游资源。【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轨道为赤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 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位置有 点(1月初)和 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 时针 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速 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外,大约为15/小时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1/天 在近日点时速度较 ,在远日点时速度较 线速度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 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注意提示】 图示法掌握地球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的规律(1)地球自转的速度【注意】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2)地球公转的速度【注意提示】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如下图:【注意提示】 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和五带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如图) (1)昼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为 。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昼半球,为 。(2)昼夜界线:ab线为 。(3)交替周期:1个 。【注意提示】昼夜产生和昼夜交替产生原因不相同,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地球不停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时差(如上图)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 相对位置偏东, 时刻较早。(2)地方时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 。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 ,地方时相差 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 时。(3)时区与区时时区:全球划分为 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区时: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4)特别的计时方法各国各自执行的计时方法东部时区的区时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半区时与中央经线相差 的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 的区时,即 的地方时。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 偏转(图中c处向南运动的物体向 偏) 沿赤道: 南半球:向 偏转(图中d处向北运动的物体向 偏)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 。图a是其代表日期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 。图b是其代表日期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 (如图c所示) 【注意提示】 地球上偏东的地点不一定早看到日出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时时,61e的地方时为9时04分,75e地方时为10时整。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如右图中的b点较a点位置偏东,但a点早已日出,而b点仍处于黑夜。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极点3.四季的更替(1)四季形成的原因: 和 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2)天文四季:一般把一年内 的季节定为夏季。(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 月为春季,夏、秋、冬依次类推。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3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 b6时25分c12时25分 d13时25分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4-5题。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52011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设置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一艘在大海上行驶的帆船,船上何处的线速度最大?2晨昏线有什么特征?它是怎样运动的?3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4远日点与夏至日,近日点与冬至日的天文含义相同吗?5假如地轴与赤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昼夜长短和季节如何变化?6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有何特点?【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2012浙江卷)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a.21.5至68.5 b.11.5至68.5 c.21.5至78.5 d.11.5至45(2012天津卷)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6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图4中的( )7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a.菲律宾 b.巴西 c.新西兰 d.英国(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2012江苏卷)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图2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线 b线 c线 d线4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2012海南卷)图7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920题。19. 图中甲地时间为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5日6时20分20.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 悉尼 b. 上海c. 雅加达 d. 莫斯科(2012广东卷)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死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12福建卷)图5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10-12题。10.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11.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12.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图6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图6a.甲 b.乙 c.丙 d.丁(2012全国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6.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 ,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 ,西北 d.东南,西北 (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13题。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 (2012安徽卷)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0-31题。3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b. c. d.31.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2012四川卷)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10-11题10. 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11. 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2012上海卷)(十七)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42.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北京的日期是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区到东12区。(3分43.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角速度逐渐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6分)(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5-6题。图25.下列四幅图中,与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a b c d(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处位置)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处该船逆水航行 b. 处风平浪静c. 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 地森林密布(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2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2011年高考安徽卷)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29-30题图1129.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30.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 b. c. d.(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4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0-11题。10.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1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2011年高考重庆卷)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10-11题。10、该地最可能是a、北京 b、沈阳 c、成都 d、海口11、 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依诺斯艾利(西四区)的区时约为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2011年高考浙江卷)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 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9-10题。9. 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 和m、q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 q1、q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 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c. m、q1之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 q1、m、q2之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10. 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 与l1之间地方时差?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不同时区(2011年高考江苏卷)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题。时间当 日次 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4若地为北京,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2010江苏卷)下图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2)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2010全国卷i)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2)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3)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2010福建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目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完成下列问题。(1)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向一时区的地点是( )a开普敦(1832e)b伦敦(经度0c惠灵顿(17446e)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2)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2010安徽卷)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完成下列问题。(1)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2)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2010年全国卷)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列问题。(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b.13时 c.16时 d 19时(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 东方b.西方c. 南方 d北方(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 9月21-30日 b. 10月1日-10日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2010四川卷)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2)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与之相符的是( ) a b c d(2010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2)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2009广东卷)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2)题。(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2009福建卷)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l1月23日6时 d、12月11日18时(2009重庆卷)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2009上海卷)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2009天津卷)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下图),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 a.正北000 b.正北1200 c.正南000 d.正南1200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 晨昏线的判读【归纳总结】晨昏线问题是判读光照图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晨昏线我们可以从题目中挖掘出许多解题的隐含信息。1晨昏线的概念: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的,故也称晨昏圈。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因为为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为太阳直射点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也就是直射点的纬度数。又因为+1=90,+1=90,所以=。(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3.确定是昏线还是晨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按以下步骤判断:(1)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来。(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点。(3)看运动趋势,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根据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走向及其与其他地理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解决许多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2确定东、西经以0经线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3确定地方时(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4确定日期和季节(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6确定昼夜长短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典题探究】【例1】下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 季。(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其中是晨线,是昏线。(3)将该图利用右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时,c点的昼长是小时,北京时间是。【例2】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同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东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a4时 b8时c10时 d14时(2)该日,a点位于()a晨线 b昏线c晨线和昏线都行 d无法确定【变式精练】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l)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_前后,判断理由是_。(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3)当ac为晨线时,此日是_节气;当de为昏线时,此日是_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_节气。(4)若de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_点。2.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1)该图是_日的光照图。(2)此时,晨昏线(圈)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_,昏线的经度是_。(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中的_点,其经纬度为_。(4)这一天南京昼长_,此时北京时间是_。考点二 地方时、区时、日期的判读与计算【归纳总结】1.地方时的确定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图甲中a点、图丙中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乙中b点、图丙中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图甲中d点、图乙中c点、图丙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甲中e点、图乙中f点,图丙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2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0两地经度差(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3区时的计算(1)确定时区: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4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如图(表)所示:(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上图所示。 (3)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4)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方法技巧】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典题探究】【例3】2011年7月1日是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五周年的纪念日。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据此回答下题。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8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c夕阳西下 d繁星满天【例4】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出现了罕见的日全食奇观,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据此完成(1)(3)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7月22日这天的农历是() a五月十五b五月廿三 c六月初一 d六月十五(2)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杰克想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来了解此次日全食奇观,据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从上午9点开始,那么杰克打开电视机的最佳时间是() a7月21日6点 b7月21日8点 c7月21日20点 d7月22日20点(3)安徽省合肥市日全食约开始于北京时间930,此时全球处于7月21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a11/24 b13/24 c9/16 d7/16 【变式精练】3.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21日15时20分 b.9月23日8时 c.9月23日3时20分 d.6月22日7时 (2)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箭头表示向东)是 () a.20w160e b.0180 c.70e180 d.110w180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4-5题。4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a10n,112e b10n,116ec10s,116e d10n,124e5此时,赤道上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大于1/2 b大于1/3c小于1/4 d小于1/5考点三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归纳总结】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原理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方法技巧】可用“手势”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去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物体的偏转方向。【典题探究】【例5】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物体原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运动发生偏转方向。则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a. b. c. d. 【变式精练】6.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完成(1)(3)题。(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 b c d(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 bc d7某军舰在东经160,南纬59的海面上,沿东经160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90千米,落弹点将在()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考点四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归纳总结】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1)黄赤交角的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2)大小:如图所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一轴:地轴。二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三角:地轴与赤道面夹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 (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呈正相关,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3.黄赤交角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化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各地不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没有四季的更替。如果黄赤交角为 9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两极点之间来回移动,全球都有直射现象。 【方法技巧】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902北(南)温带范围。 3.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变化。【典题探究】【例6】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1)(2)题。 (1)若移动轨迹是,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 a.66.5 b.26.5 c.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