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1.doc_第1页
模拟试题1.doc_第2页
模拟试题1.doc_第3页
模拟试题1.doc_第4页
模拟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传递过程原理”模拟试题1学院 姓名 学号 题号1234总 分得分请将填空题答在试题纸上, 其他题答在答题白纸上一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 每空1分 )例: Re数小于2000的流动是( a )。a 层流 b 湍流 c 过渡流1依据连续介质的假定,进行流体传递性能微分分析时,流体质点的几何尺度应该是( b )。a 微观充分小 b 宏观充分小 c 可任意选择2 依据拉格朗日观点分析运动流体时,流体的( b )。a 体积固定,质量变化 b 质量固定,体积变化 c 体积质量均变化3 表示壁面剪切应力的物理量的正确单位应为( c )。a b c 4 采用直角坐标分析流体微元基本运动时,微元围绕z轴的旋转角速度正比于特征量( a )。a b c 5 爬流流动时,物体受到的总曳力中( a )。a 表面曳力比例较大 b 形体曳力比例较大c 形体曳力与表面曳力所占比例相等6 描述圆直管进口段长度可采用用下述( c )式。a d=l/500 b l/d=30 c l=50d7. 浓度边界层厚度减小时,传质膜系数将( a )。a 增大 b 减小 c 保持不变8 采用边界层热流方程求解传热问题时通常假定热边界层厚度( a )流动边界层厚度。a 小于 b 大于 c 无关于9 进行雷诺类似的前提是假定( a )。a b c 10传质双膜理论假定在相接触的气液相界面上( b )。 a 存在很大传递阻力 b不存在传递阻力 c 传质阻力与气液相相当二判断,在每题后括号内以“正”“误”标记。(每空1分)例: Re数小于2000的管内流动是层流( 正 )1 依据连续性方程可以断定,单位质量的流体流动过程中,其体形变速率必然等于速度向量的散度。( 正 )2 采用拉格朗日观点分析流体质点的运动时,质点的动能、位能变化为零。( 正 )3 随体导数中 表明场的不定性影响。( 误 )4 n-s 方程仅适用于牛顿型流体,不适用于非牛顿型流体的流动。( 正 )5 流函数不满足连续方程。( 误 )6 根据雷诺方程,湍流流动时流体内部应力可以理解为分子扩散应力与涡流附加应力之和。( 正 )7 采用时均化处理湍流流动时,脉动速度的时均值等于零。( 正 )8 当毕渥准数bi的数值大于1时,可将导热体作为温度分布均匀处理。( 误 )9 冯卡门(Von karman)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可应用于层流边界层,但不适用于湍流边界层。( 误 )10 依据希格比(Higbie)溶质渗透模型,溶质进入旋涡依赖不稳态扩散。( 正 )三 简述及扼要回答问题( 每小题15分 )1 依据流动边界层理论,简述流体进入圆管中流动时边界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流体以均匀流速进入圆管内流动时,在壁面附近形成存在速度梯度流动边界层。随距离前缘的距离增加,边界层的厚度逐渐增加,最后在管中心汇合,使管中流体全部处于边界层中。从圆管前缘开始,到边界层汇合时对应的管长称为进口段。进口段内边界层形成并发展,进口段后,边界层充分发展,充分发展了的边界层保持汇合时的流型。2简要叙述希格比(Higbie)溶质渗透模型及其要点。由于湍流旋涡作用,流体微团从主体运动至界面,在界面与接受溶质后返回主体,所有微团在界面的暴露时间相同,由界面向流体主体的质量传递为非稳态分子扩散,传质速率依赖于微团的暴露时间,传质系数正比于流体分子扩散系数的二分之一次方。四计算(每小题25分)1已知不可压缩流体的n - s方程形为:试给出描述理想流体流动的欧拉方程,并对稳态、平面有势无旋流动进行求解进而推导出柏努力方程解: 对理想流体,粘滞力作用可以忽略,式中,N-S方程化简为: 以直角坐标分量式表示:即为欧拉方程。 对稳态平面流动,取流动方向为x,流层厚度方向为y,则有、,任意物理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即有、,有势无旋流动,以表示质量力势,、,欧拉方程化简变形为:对上式积分可得: 上两式同时成立的条件是同时等于一个常数,另由于 所以得到 因 带入式中得到柏努利方程:采用增量式为: 2若在水平放置的大平板壁面上沿水平x方向单向湍流流动时边界层内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均满足1/7次方定律,既 , ,若边界层能量积分方程为 ,流动边界层厚度表达式为。已知对流给热满足牛顿冷却定律 ,假定湍流及传热均从平板前缘开始, 且知Pr=1, 试求:(1)对流给热系数 的计算式;(2)长L的平板平均给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上述表达式中为水平流速,、分别为主体流的速度与温度,为壁面温度,、分别为流动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厚度,y为垂直于平板壁面的坐标,为导热系数,为流体密度,为流体比热,、分别为局部及平均对流给热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