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doc_第1页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doc_第2页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doc_第3页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doc_第4页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选择题(2010临川测试)读某地近海海水盐度()分布状况图,完成12题。1.甲处形成盐度高值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海域封闭,降水稀少B.河流淡水注入较少C.暖流水温高,蒸发强D.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解析:甲处远离大陆,靠近副高控制区,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河流淡水注入及洋流的影响不会形成闭合的线圈;该海域位于大西洋,海域开阔。答案:D2.乙处等盐度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下列关于此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洋流是本格拉寒流B.该洋流是在信风吹拂下形成的C.该洋流向北与南赤道暖流汇合D.该洋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解析:由题可知乙处等盐度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该洋流是巴西暖流;流向由北向南;成因并非东南信风吹拂;该洋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答案:D读“沿20W所作的海洋剖面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四地点,盐度最低的是()A. B.C. D.解析:根据图示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和分布,可以看出处盐度最低。答案:B4.点盐度比同一深度南北两侧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副热带海区,蒸发旺盛B.地处海盆,盐类物质下沉C.受地中海底层海水流入影响D.受红海底层海水流入影响解析:点位于20W,40N附近,受地中海底层海水流入影响,盐度比同一深度南北两侧较高。答案:C读“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图”,完成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地海水没有结冰,说明水温在0以上B.当冰点温度和最大密度温度相同时,海水盐度接近25C.淡水在0时密度最大D.海水的盐度越高,其最大密度温度越高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a为最大密度温度线,b为海水冰点温度线,从两线交点可知B选项正确。答案:B6.波罗的海海水达最大密度时,其温度大约是()A.2.3 B.0.6C.0.4 D.1.7解析:波罗的海盐度大约为10,由此可知,波罗的海海水密度最大时其温度约为1.7。答案:D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解析:据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动方向一致,且大陆的东岸都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答案:C8.日本暖流()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解析: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度;在它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该洋流会将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答案:A右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 据此回答910题。9.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A. B.C. D.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F1附近悬挂冰块,F4之间悬挂加热器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成因和分布规律。第9题,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表示南侧受西风影响,北侧受东风影响,而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就是受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即形成的洋流可能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或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第10题,若在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即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暖流分布;若在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则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答案:9.B10.B(2009江苏高考)右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A.甲丙 B.乙丁C.丙丁 D.甲丁解析: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大陆西岸,甲地位于35N,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份(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乙地位于25N,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丙地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丁地位于35S,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答案:A12.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同属暖流同属寒流增温增湿降温减湿A. B.C. D.解析:根据洋流运动的分布规律,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均属于副热带大洋环流的东岸的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答案:D读“甲、乙两海域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15题。1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B.乙海域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甲海域反之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D.甲海域位于大洋西岸,乙海域位于大洋东岸解析:根据洋流模式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反映的海域位置可知,甲海域位于赤道大洋东侧附近海域;乙海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有寒暖流交汇,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答案:B14.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A.都是寒流B.都是暖流C.是寒流,是暖流D.是寒流,是暖流解析: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的特点可推断:是寒流,是暖流。答案:C15.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途经a处,流向为自东向西途经b处,流向为自西向东途经c处,流向为自东向西途经d处,流向为自西向东A. B.C. D.解析:赤道大洋东侧附近的甲海域有南北赤道暖流从东向西流经a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的乙海域有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暖流从西向东流经d处。答案:D二、综合题16.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分布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主要原因是。 (2)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主要原因是。(3)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A.寒流 B.暖流C.大陆的影响 D.径流的影响(4)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5)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最大的是月,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解析:第(1)题,渤海面积最小,而且四周都被大陆包围,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第(2)题,南海纬度低,水温年较差最小。第(3)题,等温线自南向北凸,表明水温比同纬度两侧偏高,最可能是暖流影响。第(4)题,8月份长江正值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受陆地温度高的影响,使入海口处的水温偏高。第(5)题,根据等温线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2月份水温变化大,梯度也大。答案:(1)渤海渤海为中国的内海之一,四周都被大陆所包围,所以水温受大陆的影响最大(2)南海在四大海域中,南海的纬度位置最低,水温年较差最小(3)B(4)径流(5)22月的等水温线远比8月密集,说明2月的水温变化大,梯度也大。17.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2008年1月13日至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此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有关。材料2:(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2.5,其含义是。(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读材料1须明确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需两个条件:冬季风势力强;充足的水汽。此处还要了解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实质。读图甲,要明确表层洋流是信风造成的,其结果是使大洋西部形成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大洋东部形成一个水温较低的“冷水池”,从而形成高低气压差,进一步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强弱变化影响东西两岸的天气,甚至全球气候。读图乙,应明确此时大洋西部水温偏高,东部水温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