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四)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2经济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那么“盗马贼死,盗牛者加(枷)”这项立法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解析:“盗马贼死,盗牛者加”说明“牛”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是农耕经济形成的体现,这一经济形式最早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选d项。答案:d3.“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右图)。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42010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解析:耒耜是原始社会出现的松土工具,它们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答案:a5(2012厦门模拟)观察右图,下列哪个材料不是对此生产模式的描述()a“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b“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c“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解析:b项的记载反映了荀女早已有了恋人,在出嫁的前夕,随着意中人逃跑了,家里人找也找不到,实际上体现了古代女子的婚姻观,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无关。答案:b6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 b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们勉强维持温饱,谈不上生活富裕,故排除。答案:d7(2012泉州模拟)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bcd解析:题干材料“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体现,题干材料“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下为碓米”体现。答案:c8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工具,发明于唐朝并且用于灌溉的是()解析:a项是耧车,属于播种工具,发明于汉代;b项是曲辕犁,发明于唐朝,是耕作工具;c项是翻车,是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d项是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答案:d9唐朝李贤在后汉书注文中说:“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这里描写的生产工具的主要功能是()a灌溉b排涝c冶铁d挖煤解析:由“吹炭”和“激水以鼓之”可知该工具为鼓风冶铁工具。答案:c10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外国贡品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答案:d11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丝绸纸张瓷器棉布abcd解析:在四个备选项中,前三项在汉代都已出现,棉布在宋代才开始出现。答案:d12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因此,也有人把中国的瓷器称为“变土为金”。下列瓷器出现在英国市场上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的是()白瓷青花瓷青瓷珐琅瓷a bc d解析:四种瓷器分别出现于唐代、元代、汉代、清代。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材料二据中国文物网信息: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6万件之巨,已有富商出价6亿人民币欲收购。请回答:(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8分)(2)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8分)(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4分) (2)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工具再到铁农具的演变。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等。(另外,也可以从农作物品种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的演变等角度归纳)(3)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等。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2010年8月18日,新余绣娘加班加点赶绣出的国内首套牛郎织女“夏绣邮票”面世,与真品邮票相媲美,将被中国邮政博物馆收藏。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6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7分)(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7分)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材料三比较真实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情况。第(3)问概括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牛耕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