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doc_第1页
%95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doc_第2页
%95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doc_第3页
%95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doc_第4页
%95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一、植物学部分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植物学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基础、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关系,具备利用植物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1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2 考试时间:60分钟3 试卷总分值:50分4 题型大致比例:名词解释20%,简答题50%,综合问答题30%三、考试的内容及考试要求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植物界的类群,植物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考试要求:熟悉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各类群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植物细胞 考试内容:植物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原生质及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液泡及内含物;细胞壁的层次、结构、功能和化学组成;细胞壁的变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考试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有关概念。识记: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原生质体的组成2、细胞壁、质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3、原生质的定义4、植物细胞内含物定义及贮藏的营养物质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6、名词:细胞、细胞学说、胞间连丝、纹孔、质体、线粒体、糊粉粒、细胞器理解:植物原生质的化学组成及亲水胶体性质、生理特性第三章 植物组织 考试内容: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植物的组织系统。考试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各类型的结构特点识记:1、植物组织及其分类2、分生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3、名词: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组织、分化、胼胝体、侵填体、无限维管束、有限维管束、周皮、树皮、皮孔、气孔理解: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第四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考试内容: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种子的萌发条件;幼苗的类型。根的生理功能;根和根系的类型;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根瘤和菌根。茎的生理功能;茎的形态特征;芽的概念和芽的类型;分枝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裸子植物茎构造的特点;单子叶植物茎结构特点;木材三切面的结构特征。叶的生理功能;叶的组成;叶的解剖结构;落叶和离层;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考试要求:掌握种子、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及有关概念识记:1、双子叶、裸子植物根的初生结构2、双子叶、裸子植物根的次生结构3、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点4、根和根系的类型5、根瘤、菌根及其作用6、芽及其结构、类型7、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8、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发生与活动) 9、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10、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11、年轮、边材与心材12、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13、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14、松针叶构造的特点15、变态概念及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16、名词:胚、初生生长、次生生长、直根系、须根系、外始式、内始式、内皮层、外起源、内起源、 中柱鞘、芽、生长轮、心材、边材、维管射线、髓射线、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完全叶、不完全叶、二面叶、等面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泡状细胞、转输组织、离层、变态、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凯氏带、 根瘤、菌根、叶迹、枝迹、叶隙、枝隙理解:1、根的发育形成过程2、根的构造特点及相适应的功能3、茎的发育形成过程4、根与茎在构造上的区别5、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6、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第五章 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考试内容:繁殖的概念;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雌蕊和雄蕊的发育过程;开花、传粉和受精;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概念和意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果实类型。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简介。考试要求:掌握有关花的基本概念;掌握雌雄蕊的结构及发育过程;掌握开花、传粉和受精的有关概念和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掌握种子、果实发育过程结构和有关概念,重点掌握胚的发育过程。识记:1、花的组成2、花的类型3、花芽分化4、雄蕊的结构5、成熟花粉粒的结构6、心皮7、雌蕊的结构及类型8、胚珠的结构9、开花10、传粉11、受精12、真果与假果13、果实结构14、名词:有性生殖、营养繁殖、心皮、胚囊、传粉、受精、双受精、多胚现象、果实、真果、假果、无融合生殖、开花、开花期、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核型胚乳、细胞型乳、外胚乳、单性结实理解:1、花粉母细胞发育成花粉粒的过程2、胚囊母细胞发育为成熟胚囊的过程3、成熟胚囊的结构4、传粉的类型及方式5、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6、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7、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8、花至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第六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考试内容:各大类群间的区别要点及进化关系;各类群的主要特点、经济意义和代表植物。考试要求:掌握植物界基本类群的划分和各类群植物的特点识记:1、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2、低等植物的特点3、高等植物的特点4、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代表植物理解:1、植物界基本类群的划分2、藻类植物的特点3、苔藓植物的特点4、蕨类植物的特点5、裸子植物的特点6、被子植物的特点第七章 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考试内容: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双名命名法;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被子植物四大分类系统的主要区别:恩格勒系统、哈钦森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相近科的区别。考试要求: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和常见科的识别要点。识记:1、植物的命名2、茎的形态术语3、叶的形态术语4、花的形态术语5、花序的形态术语6、果实的形态术语7、常见科的识别要点:蓼科、藜科、苋科、石竹科、毛茛科、十字花科、景天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葡萄科、锦葵科、堇菜科、伞形科、报春花科、木犀科、旋花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茜草科、马鞭草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9、名词: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叶序、脉序、单叶、复叶、辐射对称花、左右对称花、完全花、不完全花、无限花序、有限花序、单果、复果、聚合果、双名法、胎座。五、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植物学(第二版),曹慧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植物学,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林木育种学部分第三章 遗传育种资源和树木引种 3.1 遗传资源 3.1.1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3.1.2国际林木遗传资源工作的发展; 3.1.3我国的自然保护工作; 3.2生物多样性和遗传流失 3.2.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2.2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3.2.3遗传流失及其危害; 3.3林木遗传资源管理 3.3.1搜集 3.3.2保存 3.3.3评价和利用 3.3.4开发利用遗传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3.4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 3.4.1正确对待各类树种资源 3.4.2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树种 3.4.3积极、稳妥地利用外来树种 3.4.4我国林木引种成就 3.5引种技术和程序 3.5.1引种考虑的因素 3.5.2主要生态因子剖析 3.5.3引种程序 3.5.4引种成功的标准 3.5.5驯化措施 3.5.6引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第四章 种源与优树选择 4.1种源实验研究历史和意义 4.2地理变异的规律4.2.1地理变异趋势4.2.2地理变异模式 4.3种源实验方法4.3.1全分布区实验和局部分布实验4.3.2采种点的确定4.3.3采种林分和采种树的确定4.3.4苗圃试验4.3.5造林试验 4.4种子却别4.4.1种子区划系统4.4.2种子区划依据4.4.3造林用种原则 4.5优树选择 4.5.1选优林分条件 4.5.2优树评定方法第五章 杂交 5.1杂种优势 5.1.1杂种优势的遗传学解释 5.1.2杂种优势度量方法 5.2天然杂种与人工杂种 5.2.1天然杂种 5.2.2人工杂种 5.3杂交方式与亲本选择5.3.1杂交方式5.3.2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5.4人工杂交技术5.4.1开花生物学5.4.2开花技术 5.5杂交方法5.5.1树上杂交5.5.2切枝杂交 5.6客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5.7杂种的测定、选择和推广5.7.1杂种苗的培育5.7.2杂种的测定和选择5.7.3杂交品种的繁殖、推广和命名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6.1无形繁育技术概述6.1.1扦插繁殖6.1.2嫁接繁殖 6.2无性繁殖材料退化与复壮6.2.1无性繁殖材料退化原因6.2.2无性繁殖材料复壮及其方法 6.3苗木脱病毒技术6.3.1病毒特性及其侵染6.3.2脱病毒方法与技术6.3.3植物脱毒苗检测与保存 6.4采穗圃营建与管理6.4.1采穗圃及其优越性6.4.2采穗圃营建与管理的基本原则6.4.3林木采穗圃营建和管理实例 6.5林木无性系选育及其应用6.5.1无性系选育基本程序6.5.2无性系选育实例6.5.3无性系造林的问题及对策第七章 种子园 7.1种子园种类 7.1.1无性系种子园与实生苗种子园 7.1.2初级种子园与高世代种子园 7.1.3其他形式的种子园7.2种子园总体规划和区划 7.2.1种子园规划 7.2.2园址选择 7.2.3种子园区划 7.2.4优树收集区 7.2.5建园亲本数目7.3种子园建立技术 7.3.1苗木准备 7.3.2无性系配置 7.3.3栽植密度7.5种子园经营管理 7.5.1去劣疏伐 7.5.2辅助授粉 7.5.3土壤管理 7.5.4有害生物防治 7.5.5整形修剪 7.5.6其他措施第十一章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11.1组织培养 11.2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 11.2.1体细胞胚胎发生 11.2.2人工种子 11.4基因工程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11.4.1植物基因工程基本步骤 11.4.2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三、植物生理学部分 一 考试内容:第1章:植物细胞生理主要掌握1、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细胞内各类膜的特性、结构与功能2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基因表达与调控第2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了解和掌握:1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和场所2完整的呼吸作用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相互衔接的过程)、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3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呼吸电子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作用,抗氰呼吸,电子传递的多条途径,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4呼吸作用的调控及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第3章:光合作用理解并掌握:1叶绿体结构及叶绿体色素、掌握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以及光合单位和光能的转化、光合作用的机制。2、光合电子传递复合体:PSII,cyt+b-f复合体,PSI等概念,理解并掌握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等机理。3、光合碳代谢的概念和机理,掌握卡尔文循环(C-3途径、PCR循环)、C-4二羧酸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蔗糖和淀粉的合成的概念和机理。4、影响光合作用的的外界因素,如光照、二氧化碳、温度、水分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等的作用。5、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特点和规律、同化物在韧皮部装载与卸出的机制、提高植物产量的途径。第4章:植物的水分代谢重点了解并掌握: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的基本概念,理解植物的含水量、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概念和机理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的机理,细胞的渗透性吸水、细胞水势的概念及组成、细胞间水分移动规律、水势的测定方法,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水分在植物地上部分的运输的机理。3、蒸腾作用的意义和部位、气孔运动的机理和合理灌溉与节水农业的生理基础。第5章:矿质营养本章重点掌握: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及其生理功能、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方法和机理。2、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根系对土壤溶液中矿物质的吸收、根外营养和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的机理和规律。3、植物对氮素的同化的机理、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第6章:植物次生代谢本章重点掌握1次生代谢物及其分类、次生代谢与初生代谢的关系2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含氮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途径及功能3次生代谢与植物防御能力及植物防御的信号转导机制第7章:植物生长物质重点了解和掌握1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种类2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化学结构、代谢运输途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3其他内源生长调节物质4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第8章:植物生长发育生理重点掌握:1、植物生长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发育三个时期的生理特点。2、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机理。3、控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信息系统,种子萌发以及植物生长的相关性。4、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9章:休眠与萌发重点掌握:1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与植物激素的关系;2种子休眠的解除及萌发、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芽休眠的发展过程、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及激素的关系。第10章:植物的生殖生理重点掌握:1植物光周期现象、光周期反应类型、光周期诱导及光周期反应的生理过程2光敏色素在光周期诱导中的作用,植物感受光周期和低温诱导的部位3成花过程的低温诱导与春化作用,成花启动与花器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4影响花器形成的因素及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ABC模型)。第11章: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重点掌握:1、植物的受精机理、授粉和受精需要的条件及生理生化变化。2、种子的形成与成熟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外界环境条件对结实率的影响。3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